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课 程 标 准
文化教育部
二〇一八年八月
军事理论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军事理论》 制定人: 军事理论教研室
课程代码:007010031 制定日期:2018.8.30
学分:2 审核人:张黎萌
学时:36
先修课程:军事技能实践 后续课程:军事理论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本标准适用于本学院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功能定位
1.课程性质
示例:本课程是所有专业(群)必须的公共基础课,是在学习军事课程,具备了军事技能实践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理论的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所有工作岗位,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积极投身国防建设的能力,为后续爱国教育,思想政治等课程学习奠定基础。
主修完本门课程后,通过提高学生的军事理论,军事技能,全面提高军事素质,全面服务其他课程。
2.课程功能定位
表1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
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
| 对接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
|
所有
| 对国防建设有更好的认知
|
培养学生爱国、奉献等精神
|
|
|
|
|
|
备注:公共基础课从通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进行说明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1.总体目标
《军事理论》是全院高职学生必修的一门公共基础课。它是以国防教育为主线,以军事理论教学为重点,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适应我国人才培养战略目标和加强国防后备力量建设的需要,为培养高素质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保卫者服务。
2.具体目标
(1)专业能力
①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②掌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和江泽民的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
③掌握军事思想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初步掌握我军军事理论的主要内容,树立科学的战争观和方法论。
④了解世界军事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⑤掌握高科技军事精确制导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夜视侦察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及指挥自动化等军事高技术方面的概况。
⑥熟练掌握当代高技术战争的形成及其特点,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2)方法能力
①通过国防法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国防动员的学习,能进行国防概念、要素、历史、法规、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国防领导体制、国防建设成就、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国防教育的宣传。
②通过军事思想的学习,能进行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体系与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的宣传。
③通过战略环境的学习,能进行战略环境、发展趋势、国家安全政策的宣传。
④通过对军事高技术的学习,能进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的宣传。
⑤通过对高技术与新军事改革,能进行高技术与新军事改革的根本动因、深刻影响的宣传。
⑥通过对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学习,能进行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宣传。
⑦通过对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的学习,能进行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的宣传。
(3)社会能力
①培养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
②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③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④培养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⑤培养学生交流、沟通能力。
⑥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⑦能进行批评、接受批评和反思。
3.课程教学安排
表3 课程教学安排
序号
| 项目(模块)
| 任务
| 教学内容
| 学时
|
1
| 中国国防
| 国防概述、法规、建设和动员
| 国防的概念、要素、类型;我国国防历史;国防法规体系;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国防领导体制;国防建设成就;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和国防教育。
| 6
|
2
| 军事思想
| 毛泽东军事思想、邓小平新时期军队建设思想、江泽民论国防和军队建设思想、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 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体系;军事思想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党的创新军事指导理论;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指导作用
| 6
|
3
| 国际战略环境
| 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 战略环境的基本要素、战略与战略环境;战略格局现状和特点;发展趋势;环境演变与现状;发展趋势;国家安全等政策。
| 8
|
4
| 军事高技术
| 军事高技术概述、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和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 有关军事高科技技术与武器装备;让学生观看有关影像资料,讨论最新的军事高科技与武器装备对国防建设的作用。
| 6
|
5
| 信息化战争
| 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和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信息化战争的现在和趋势;让学生观看有关影像资料,了解目前的信息化战争和我国的信息化战争现状。
| 6
|
6
| 复习考试
| 理论笔试
| 考试
| 4
|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一:中国国防
单元1
单元名称
| 国防概述、法规、建设和动员
| 学时
| 6
|
任务载体
| 中国国防
|
能力目标
| 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
| 社会能力
|
了解我国的国防历史和现代化国防建设的现状,增强依法建设国防的观念。
| 通过国防法概述、国防法规、国防建设、国防动员的学习,能进行国防概念、要素、历史、法规、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国防领导体制、国防建设成就、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国防教育的宣传。
| 培养严明的组织纪律观念。
|
任务内容
| 国防的概念、要素、类型;我国国防历史;国防法规体系;公民国防权利和义务;国防领导体制;国防建设成就;国防建设目标和国防政策;人民武装动员;国民经济动员;人民防空动员;交通战备动员和国防教育。
|
场地设备及工具条件要求
| 场地:多媒体综合教室。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箱。
工具条件:教材、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组织与建议
| 1.教学方法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四步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
2.教学建议
(1)分组学习工作
(2)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
|
| | | | |
二:军事思想
单元1
单元名称
| 毛泽东、邓小平、江泽民和胡锦涛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 学时
| 6
|
任务载体
| 军事思想
|
能力目标
| 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
| 社会能力
|
掌握中国古代军事思想、毛泽东军事思想、创新理论和习近平国防军队建设重要论述。
| 通过军事思想的学习,能进行军事思想形成与发展、体系与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的宣传。
| 树立良好的职业道德观。
|
任务内容
| 军事思想的形成与发展体系;军事思想主要内容;历史地位和现实意义;毛泽东军事思想的现实意义;党的创新军事指导理论;习近平关于国防和军队建设重要论述的主要内容、指导作用。
|
场地设备及工具条件要求
| 场地:多媒体综合教室。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箱。
工具条件:教材、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组织与建议
| 1.教学方法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四步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
2.教学建议
(1)分组学习工作
(2)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
|
| | | | |
三:国际战略环境
单元1
单元名称
| 战略环境概述、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周边安全环境
| 学时
| 8
|
任务载体
| 国际战略环境
|
能力目标
| 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
| 社会能力
|
了解世界军事及我国周边安全环境,增强国家安全意识。
| 通过战略环境的学习,能进行战略环境、发展趋势、国家安全政策的宣传。
| 培养严谨的科学态度。
|
任务内容
| 战略环境的基本要素、战略与战略环境;战略格局现状和特点;发展趋势;环境演变与现状;发展趋势;国家安全等政策。
|
场地设备及工具条件要求
| 场地:多媒体综合教室。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箱。
工具条件:教材、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组织与建议
| 1.教学方法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四步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
2.教学建议
(1)分组学习工作
(2)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
|
| | | | |
四:军事高技术
单元1
单元名称
| 军事高技术概述、高技术在军事上的应用和高技术与新军事变革
| 学时
| 6
|
任务载体
| 军事高技术
|
能力目标
| 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
| 社会能力
|
掌握高科技军事精确制导技术、空间技术、激光技术、夜视侦察技术、电子对抗技术及指挥自动化等军事高技术方面的概况。
| 通过对军事高技术的学习,能进行军事高技术的发展趋势,对现代作战的影响的宣传。
| 培养敬业乐业、精益求精的工作作风。
|
任务内容
| 有关军事高科技技术与武器装备;让学生观看有关影像资料,讨论最新的军事高科技与武器装备对国防建设的作用。
|
场地设备及工具条件要求
| 场地:多媒体综合教室。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箱。
工具条件:教材、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组织与建议
| 1.教学方法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四步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
2.教学建议
(1)分组学习工作
(2)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
|
| | | | |
五:信息化战争
单元1
单元名称
| 信息化战争概述、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和信息化战争与国防建设
| 学时
| 6
|
任务载体
| 信息化战争
|
能力目标
| 专业能力
| 方法能力
| 社会能力
|
熟练掌握当代高技术战争的形成及其特点,明确高技术对现代战争的影响。
| 通过对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学习,能进行信息化战争的特征与发展趋势的宣传。
| 培养团队协作意识。
|
任务内容
| 让学生以小组形式讨论信息化战争的现在和趋势;让学生观看有关影像资料,了解目前的信息化战争和我国的信息化战争现状。
|
场地设备及工具条件要求
| 场地:多媒体综合教室。
设备:计算机、投影仪、音箱。
工具条件:教材、多媒体课件。
|
教学组织与建议
| 1.教学方法
基于行动导向教学、四步法;案例教学法;情境教学法;启发式教学法;发现式教学法等。
2.教学建议
(1)分组学习工作
(2)采用过程与结果相结合考核
|
| | | | |
复习2学时,考试2小时。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1.课程考核分为两种类型:课程综合考核和过程考核。
2.综合考核包括标准化试题的闭卷考试和平时及期中的考核,平时考核可依据提交的成果、作业、平常表现及小组互评的结果进行。
3.过程考核是针对各个学习环节的考核。考核时应按照项目分别考核,课程考核成绩则是项目考核成绩的累计,列表说明每一个项目成绩在课程成绩中的权重,并简要说明每个项目如何考核:每个项目成绩都是从知识、技能、态度三方面考核。最后有一个试卷综合知识性考核。
表4 课程考核成绩表1
考核类型
| 成绩
| 权重
| 课程整体成绩
|
课程综合考核
| 25%
|
|
|
期终考核
| 50%
|
|
平时考核
| 25%
|
|
六、课程实施要求
1.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①本课程将在第一学期内完成其教学内容,总教学时数为36学时。
②教师在执行本课程标准时,可根据不同的专业、生源对象在教学内容选择上自行调整,其幅度应控制在20%以内,以保证课程标准的相对稳定。
③注重理论联系实际,融入社会、融入生活,对学生遇到的社会、生活问题进行理性、客观的分析。
④强调学生的主体地位和教师的主导地位,重视师生互动,引导学生积极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增强学习自觉性。
2.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本课程要求在一体化教室(多媒体综合教室)完成,同时,成立学习小组,实现课堂讨论,实践和课外的拓展学习。
3.教材、数字化资源选用
注重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的确定,项目任务驱动安排教学环节。目前选用的是河南教育厅组织编写教材《军事理论与军事技能教程》,肖占中主编,2010年8月出版。
参考资料:陈润华,《大学军事学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2008年7月;魏纯镭,《军事理论教程》,浙江大学出版社。
利用学校现有的网络平台,结合我国当前国防实际,全面系统的了解军事思想及战略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