篮球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8-08-30 作者: 点击:[]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体育专业篮球专选

课 程 标 准

文化教育部

二〇一八年八月

篮球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篮球》 制定人: 唐磊磊

课程代码:024040013 制定日期:2018-8-30

学分:2 审核人:

学时:36

先修课程:公共基础体育 后续课程:篮球技战术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本标准适用于平顶山工业职技术学院大一、大二所有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功能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体育专业必须(选修)的公共基础课,是在学习篮球课程,具备了篮球技战术能力的基础上,开设的一门实践课的课程,其功能是培养德智体全面发展的人才,既能增强体质,促进健康,既有利于学习,又能提高工作效率,为后续学生进入社会工作打下良好的身体基础。

主修完本门课程后,有利于学生智力的开发和能力的培养。

2.课程功能定位

表1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

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

对接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

所有

提高个性、自信心、意志力、进取心

培养团结拼搏、努力协作、集体主义精神

备注:公共基础课从通识能力和职业素养方面进行说明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1.总体目标

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促进学生身心和谐发展;传授篮球运动的基本知识、技能和健身方法,提高学生的运动技术水平,使其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素养;培养学生从事篮球运动的态度、兴趣、习惯和能力,为终身体育奠定基础;促进学生个性全面发展,培养健全人格,使其成为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德智体全面发展的复合型人才。

2.具体目标

目标一 运动参与

具有积极参与篮球运动的态度和行为;用科学的方法参与篮球运动。

目标二 运动技能

学习运动技能是实现其他领域学习目标的主要手段之一。获得篮球基础知识,如掌握简单的技战术知识和竞赛规则;学习和应用篮球运动技能,如初步掌握简单的技术动作;安全地从事篮球运动,如知道在篮球运动中进行自我保护避免危险;参与校外大型篮球赛事及活动,如大学生篮球赛。

目标三 身体健康

形成正确的身体姿势;发展体能;具有关注身体和健康的意识;懂得营养、环境和不良行为对身体健康的影响。

目标四 心理健康

了解篮球运动对心理健康的作用,认识身心发展的关系;正确理解篮球运动与自尊、自信的关系;学会通过篮球运动调控情绪;形成克服困难的坚强意志品质。

目标五 社会适应

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具有良好的合作精神和体育道德;学会获取现代社会中篮球运动的有关知识。

  1. 课程教学安排

(一)理论部分

1.篮球运动概述

篮球运动的起源、发展和演变;篮球运动的特点和价值;中国现代篮球运动特点和发展趋势;世界篮球运动现状。

2.篮球技术原理分析(重点)

进攻技术分析:无球队员的进攻;传接球、投篮、运球、持球突破、抢篮板球技术运用时机和要求;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防守技术分析:防守无球队员和防守有球队员的要点;防守时抢篮板球技术;防守的基本要求;教学训练中应注意的问题。

3.篮球战术分析(难点)

攻守基础配合:进攻配合:掩护配合、传切配合、策应配合、突分配合。

防守配合:关门配合、交换配合、补防配合。

攻守战术分析:快攻与防守快攻: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

4.篮球规则与裁判法(重点)

篮球规则的演变及对技术、战术的影响;裁判员的分工与配合;违例与犯规及罚则;比赛记录台工作。

5.篮球竞赛组织与编排工作(难点)

竞赛的目的意义;竞赛的种类;竞赛的组织工作;竞赛制度;编排方法和成绩计算法,秩序册的内容。

(二)实践部分

篮球基本技术(重点)

①进攻技术

  1. 移动技术:基本站立姿势,起动、急停,转身,侧身跑,变速,变向跑。

  2. 传接球:双手接球,双手胸前传球,单、双手反弹传球,单手肩上传球。

  3. 运球:高运球,低运球,运球急停急起,体前变向换手运球,运球转身。

  4. 投篮:原地单手肩上投篮,行进间高手、低手投篮,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5. 持球突破:交叉步持球突破,同侧步突破

    ②防守技术

  1. 防守基本姿势,防守移动,滑步,撤步。

  2. 防有球和无球队员

  3. 挡抢篮板球

    篮球基本战术(难点)

    ①基础配合

  1. 进攻基础配合:传切配合,掩护配合,突分配合。

  2. 防守基础配合:交换配合,挤过穿过配合。

    ②全队战术

    半场盯人战术与进攻半场盯人战术:半场人盯人强侧与弱侧防守方法:

    区域联防与进攻区域联防战术:“2—1—2”区域联防;“1—3—1”进攻阵势的基本打法。

    附:各学期学时安排

    第一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备注

小计

新生军训1-3周

体育与健康概论

2

短跑的辅助性练习

2

起跑与起跑后的加速跑技术

2

途中跑和冲刺跑技术

2

机动(10.1放假)

短跑的完整技术

2

接力跑技术

2

期中考试

2

身体素质-力量练习(1)

2

身体素质-力量练习(2)

2

身体素质-耐力练习(1)

2

身体素质-耐力练习(2)

2

身体素质-灵敏练习(1)

2

身体素质-灵敏练习(2)

2

体育锻炼与大学生心理健康

2

综合素质练习

2

期终考试

2

合计

4

30

34

第二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备注

小计

熟悉球性练习

2

移动技术

1

高运球技术

2

低运球技术

2

运球急停急起

2

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2

双手头上传接球技术

2

原地单手肩上投篮技术

4

双手胸前投篮技术

2

行进间单手肩上投篮

4

打球、抢球技术

1

防守有球队员和无球队员

1

快攻与防守快攻

1

身体素质练习

2

篮球运动概述

2

篮球场地设备

1

1

三人制篮球赛规则

1

1

机动

2

考试

2

合计

4

32

36

第三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备注

小计

移动技术

2

体前变向运球

2

运球转身

2

行进间双手胸前传接球技术

2

单手肩上传球

2

行进间单手低手投篮

4

原地跳起单手肩上投篮

2

急停跳起投篮

2

持球突破技术

2

断球、抢篮板球

2

队员的位置职责与要求

2

掩护配合

2

突分配合

2

篮球运动竞赛规则与裁判法

2

人盯人防守与进攻人盯人防守

2

机动

2

考试

2

合计

4

32

36

第四学期学时分配

理论

实践

备注

小计

背后运球技术

2

胯下运球技术

2

传击地球技术

1

背后传球技术

1

三人“8”字围绕传接球技术

2

行进间反手投篮

2

行进间勾手投篮

2

跳起双手补篮技术

2

中锋技术

2

传切配合

2

策应配合

2

交换防守配合

1

“关门”配合

1

进攻半场人盯人战术

2

区域联防和进攻区域联防

2

全场紧逼人盯人防守与进攻

2

篮球运动训练工作

2

篮球运动竞赛的组织工作

2

篮球竞赛裁判法及场地的画法

2

机动

2

考试

2

合计

6

30

36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常用的教学方法

(1)以语言传递信息为主的体育教学法。主要包括:讲解法、讨论法、口头评价法、问答法、默念与自我暗示法等;

(2)以直观感知为主的体育教学法。包括:动作示范法、教具与模型演示法、电影、电视、录像等视听引导法等;

(3)以身体练习为主的体育教学法。包括:分解练习法、完整练习法、分组练习法、循环练习法等;

(4)以情景和竞赛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法。主要包括:游戏法、竞赛法、情景教学法等;

(5)以探究活动为主的体育教学法。包括:发现法、小群体教学法;

(6)预防和纠正错误法。

2.教学手段

教学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现实条件和必要前提,在篮球教学中我们除运用一些必须的和传统的教学手段外(如场地、器材、战术盘、标志物等),加入了现代的科学技术手段,如制作了篮球专项教学课件。

运用多媒体课件、网络信息等进行教学,起到丰富教学内容、拓宽学生思维,扩大信息传播量,教师和学生通过网络形成互动教学境界;每位篮球教师还将自己的博客消息公布于学生,可以和学生进行面对面的交流,为学生反馈消息、师生互动搭建平台,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成效显著。

  1. 教学建议

    用新的教学理念、先进的方法和手段实施教学,如:以学生为主体,要求学生能运用所学理论去指导实践,能把理论和实践有机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等,为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应注意到学生的个体差异,根据不同水平,提出不同的目标要求;关注弱势群体,多鼓励少批评,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其浓厚的学习兴趣;努力做到使每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使每位学生掌握一技之长,使之走向成功。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学生自评

从学生间相互评比及课下写出感受,通过博客等网络系统对教师进行反馈。

(二)教师评价方法

1.理论:完成课堂提问及课外作业、按作业质量评价。

2.体能:测试

以学期所讲内容任选一项测试为主(如跳绳、跳远等)

3.技能:从动作完成的情况、熟练程度、表现力等因素进行评分。

以若干个模块或几个教学周为单位,对课程(模块)目标进行评鉴。通过学生评鉴、同行教师评鉴、自我评鉴及考核等方式,从模块能力目标与教学目标是否统一,课程知识内容与课程模块能力目标是否统一两个方面对课程进行评价,检查能力目标与教学目标的一致性。以便进行修正、补充和完善。

六、课程考核及标准

(一)考核方式

理论考核、实践考核、素质考核、综合能力考核。

(二)教学评价

1.评价的方式

学生自评:学生对自己的篮球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定;

组内互评:体育骨干负责,学生对组内各个成员的篮球技能、学习态度、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等进行综合评定;

教师评定:根据学生的学习目标达成度、行为表现和进步幅度等,结合学生自评和组内互评情况,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综合评定。

2.评价的内容

(1)体能——速度、力量、耐力、灵敏度、协调性、反应能力等。

(2)知识与技能——对篮球的认识,科学锻炼的方法,篮球技战术知识的应用能力。

(3)学习态度——学生对待学习与练习的态度,及其行为表现。

(4)情意表现与合作精神——学生在篮球学习中的情绪、自信心和意志表现,对他人的理解与尊重,交往与合作精神。

3.评价标准

(1)平时表现成绩占20分:根据学生自评5分、组内互评5分和教师评价10分;

(2)体能成绩占30分:参照《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

(3)运动技能成绩占50分:采用定量评价、定性评价和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进行。

如定性评价:以双手胸前传接球为例(10分)

方法:两人一组,相距4——5米,原地或行进间(全场)传、接球。

评分标准:

8.6—10分:动作协调,传、接球手法正确,传球准,接球稳;行进间传球时,脚步动作与手臂动作协调一致,手法正确,动作娴熟、流畅。

7.1—8.5分:动作比较协调,传、接球手法正确;行进间传球时,基本上做到上肢与步法协调配合,但熟练程度不够。

6—7分:手法基本正确,动作基本协调。

6分以下:传、接球手法错误,动作不协调。

定量评价:定点投篮(10分)

方法:学生在罚球线后投篮10次,不限时间和投篮方式。

评分标准:

命中(男生)

分值

命中(女生)

8

10

7

7

9

6

6

8

5

5

7

4

4

6

3

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半场往返运球投篮(10分)

方法:学生持球从中线与边线交界处开始运球上篮,上篮后运球到另一侧中线与边线交界处再折回运球投篮,投不中补蓝,直至投进,共往返2次,最后运球回到原出发点。

评分标准:

达标:5分

男生30秒内得5分,31—40秒得4分;41—50秒得3分,超过50秒的0分 ;女生40秒内得5分,41—50秒得4分,51—60秒得3分,超过1分钟得0分。

技评:5分。

5分:运球技术熟练,控制球能力强,投篮动作规范,动作协调、流畅。

4分:运球、投篮动作正确,动作较协调。

3分:投篮动作基本正确,控制球能力一般。

2—1分:运球、投篮动作不协调,投篮技术有明显错误

六、课程实施要求

1.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具备良好的理论知识,以及过硬的实践能力的篮球专项教师。

  1. 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校内实践条件:标准篮球场地

    3.教材、数字化资源选用

1.参考书目:大学体育教材(篮球部分);

2.名师课堂:教师博客、篮球教学软件;

3.课程资料:中国篮球网、CUBA录像带、美国NBA篮球赛事等。

上一条:健美操课程标准 下一条:排球课程标准

关闭

Powered by 文化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