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8-08-30 作者: 点击:[]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课 程 标 准

文化教育部心理健康教育教研室

二〇一八年八月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 制定人:毛素文

课程代码: 024030051 制定日期: 2018.2

学分:2 审核人:李宏娟

学时: 32

先修课程:无 后续课程: 选修课《生命数字》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本标准适用于各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功能定位

1.课程性质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根据社会发展需要和大学生身心发展的特点,依据心理学、教育学和团体动力学的有关原理,把抽象的心理知识和生动活泼的操作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实践活动情境中体验、领悟其中所蕴涵的人生哲理,提高心理素质、增进心理健康、开发心理潜能的一种新型课程。

通过本课程学习,实现公共选修课教育与职业教育接轨,突出为各专业学生的专业学习服务,使学生具有较强的心理素质和良好的处世态度,提升学生的职业素养和职场竞争力。

2.课程功能定位

表1 课程功能定位分析

课程对接的工作岗位

对接培养的职业岗位能力

全院各专业岗位

通识能力:

自我认知、心理调适、环境适应、人际交往、应对挫折。

职业素养:

注重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心理品质和自尊、自爱、自律、自强的优良品格,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最终服务于职业素养的养成。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1.总体目标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着“预防为主、教育为本”的理念,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遵循大学生心理发展规律,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其根本目的和根本任务是提升大学生的心理素质,预防及调节不良情绪干扰,加强大学生个性特征培养,提高学生认识自我、适应社会、开发潜能、促进其身心健康协调。

高校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手段,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有助于其思想品德的形成和发展。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结合思想政治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自己的优缺点,最终服务于大学生良好心理品质的养成。

2.具体目标

为使课程内容表述清晰明确,并具有可操作性,建议采用“能或会+动作要求+操作动词+操作对象”的格式,如“能熟练操作.....”。

表2 课程教学目标与内容设计

序号

知识目标

技能目标

素质目标

教学内容(模块、单元或项目)

1

了解大学生生理发育、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掌握心理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解决方法。

心理调适能力

能够承受较大的心理和生理负荷,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身心发展与

心理健康

2

了解适应的含义,了解影响大学生活适应的主要因素,掌握大学生适应问题的心理调适方式。

环境适应能力

能够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个人角色的转变,成功的度过美好的大学时代。

大学生活适应

与心理健康

.3

理解学习的含义,了解学习的分类;掌握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理解并掌握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

心理调适能力

能够自我调节学习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矛盾,调整好自我情绪,圆满完成各项学习目标。

学习与心理健康

.4

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意义;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心理效应;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应对挫折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成功开拓陌生领域。

人际关系与

心理健康

5

了解大学生恋爱的动因、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掌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

心理调适能力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妥善处理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恋爱与心理健康

6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了解大学生网络心理的概念及表现,了解大学生主要网络心理障碍,并掌握调试的方式。

自我认知能力

进行心态调整,正确认识网络,恰当使用网络,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网络与心理健康

3.课程教学安排

表3 课程教学安排

模块

任务

内容

学时

绪论

2

心理调适能力

了解大学生生理发育、的基本特点及其影响;掌握心理发展过程中矛盾的解决方法。

身心发展与心理健康

2

心理调适能力

能够承受较大的心理和生理负荷,更好的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

身心发展与心理健康

2

环境适应能力

了解适应的含义,了解影响大学生活适应的主要因素,掌握大学生适应问题的心理调适方式。

大学生活适应与心理健康

2

环境适应能力

能够调整好心态,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实现个人角色的转变,成功的度过美好的大学时代。

大学生活适应与心理健康

2

心理调适能力

理解学习的含义,了解学习的分类;掌握大学生学习的心理特点;理解并掌握大学生学习中常见的心理问题及调节方法。能够自我调节学习中遇到的各式各样的矛盾,调整好自我情绪,圆满完成各项学习目标。

学习与心理健康

2

应对挫折能力

了解人际交往的含义及意义;理解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及心理效应;掌握人际交往的技巧。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2

应对挫折能力

人际交往的能力能够有所提高,学会为人处世之道,成功开拓陌生领域。

人际关系与心理健康

2

心理调适能力

了解大学生恋爱的动因、大学生恋爱的心理特征;掌握大学生恋爱心理的调适。

恋爱与心理健康

2

心理调适能力

树立正确的爱情观,能够妥善处理爱情与友谊、爱情与学业、爱情与婚姻的关系。

恋爱与心理健康

2

自我认知能力

了解大学生性心理的发展及其表现;了解大学生将会遭遇到的性问题,并掌握性心理的自我调试方式。

性与心理健康

2

自我认知能力

了解互联网的发展;了解大学生网络心理的概念及表现,了解大学生主要网络心理障碍,并掌握调试的方式。进行心态调整,正确认识网络,恰当使用网络,把网络作为一种工具,而不是生活的全部。

网络与心理健康

2

应对挫折能力

了解困扰大学生就业的几种常见心理现象;掌握大学生就业的方法及技巧。具备良好的抗压、抗挫心理素质,能够顺利就业并尽快适应职业环境、尽快成才。

就业与心理健康

2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本课程主要体现课程的学科活动性质,引进团体辅导技术,进行小组活动教学,以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活跃课堂气氛。同时,为拓展教学效果,持续有效地影响学生,坚持全体学习和个别咨询相结合,专题讲座、团体辅导、个别咨询多渠道并举。各模块主要采用以下教学方法:

(1)讲授教学法:运用这种方法是教师通过讲述、讲解等方式向学生传递系统的心理教育中相关的理论和概念、原理,形成学生心理教育的初步知识。如心理学理论流派、挫折理论和职业生涯发展理论等都可以采用此法教学,但同时要结合其它如案例教学、讨论教学的进行,使学生有效地掌握和理解心理知识、形成正确的健康观念。

(2)案例教学法:是将已经发生或将来可能发生的问题作为个案形式让学生去分析和研究,并提出各种解决问题的方案,通过“案例导入、小组讨论交流、引导总结”的教学,可以调动学生的学习的积极性,从而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能力。教师可以因材施教,根据不同学生的特点,挖掘他们的潜能;同时也能够密切联系社会和学生个人实际,学以致用,教会学生学会调适,维护心理健康。选择的案例可以来源于本校学生中,也可以是社会现实中的事件,如刘海洋事件、网恋悲剧、交往冲突、考试焦虑和大学生自杀等案例讨论都可以引发学生的积极思考,通过讨论交流使大学生了解心理的扭曲给人的生活学习甚至生命带来极大的危害,从而认识心理健康的积极意义,巩固维护心理健康的积极行为。学生反映切合现实,体会深刻。

(3)心理训练法:在心理健康课的基础上,每个人根据自身情况制定个人矫正计划,包括“我要如何发挥我的优势”、“我要如何突破我的限制”,每个规划时间为一学期,并提出具体的措施,由班级心理委员和班级辅导员定期检查矫正情况,并给予指导帮助。进行团体心理辅导,如“新生交友活动”、“自我认识小组”和“人际沟通小组”。

(4)专题讲座:从2007年始,在全院内普及高职生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学院举办了“走向阳光地带”系列讲座,活跃了心理健康的学习氛围,使学生心理健康教育从课堂拓展到校园,贴近学生的生活实际,激发了学生研究心理健康的兴趣。

(5)讨论交流法:此教学方法有利于学生就某一问题展开讨论交流,澄清观念,建立积极正确的生活观念和生活态度,达到维护心理健康的目的。如在课堂上请同学们交流讨论“自己”,谈成长中的“心理历程”、“情感世界”甚至“心灵痛史”,从而引发学生思考讨论;通过学生主动积极的参与,活跃了课堂气氛,提高了学生对课程学习的积极性,澄清了认识偏差。针对热点学生同居、学生结婚、恋爱和网络等问题,开展专题讨论,进一步让学生懂得如何对待爱情,大学是否应该谈恋爱,是否该结婚等,通过讨论交流能引导学生正确对待恋爱与婚姻,摆正恋爱与学业的关系,从而自觉调控自己的行为。

(6)心理测评法:心理测评可以在课堂内外进行,向学生介绍自我测评的方法,让学生通过心理健康测验等进一步了解自己,可以随时检测自己,从而调控自己。

(7)个体咨询法:开展个体咨询,照顾个别差异。面对成长中的大学生,他们遇到的心理问题或大或小,学习、生活、就业、人际关系、情感等问题都对他们相对脆弱的心理构成威胁。为帮助大学生走过成长中的路,我们开展门诊心理咨询,就他们在个体心理发展中遇到的心理问题甚至心理障碍,我们耐心地倾听,进行了细致的咨询并做咨询手记。

(8)情境教学法:教师指导学生模拟扮演某一角色进行技能训练,从而在很大程度上弥补客观条件的不足,为学生提供近似真实的训练环境,加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

2.教学手段

(1)通过多媒体演示系统进行多媒体教学。目前,本课程已制作了系统的多媒体课件,授课可以在先进的多媒体教室进行。教学形式正由连续型细节授课转变为跳跃型平台式授课,由单一课堂教学转化为多形式的互动交流。

(2)开展网上心理辅导,对大学生面临的个体心理问题进行咨询与回答,通过QQ、微信、电子邮件,使学生在无压力的情况下畅所欲言,既高度尊重学生的个人权利,又为学生解决心理问题。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一)考核方式

考核方式将过程性考核和综合性考核结合进行。过程性考核的重点是考察学生团体活动记录、到课率、课堂表现、读书活动等反映学生学习过程方面的情况,占总成绩的50%。综合性考核即期末考试,占总成绩的50%。

(二)教学评价(通过能力考核)

课程评价标准

核心能力考核 25%

基本能力考核 25%

知识能力考核 25%

情感态度考核 5%

综合能力考核 20%

表4 课程考核成绩表1

考核类型

成绩

权重

课程整体成绩

课程综合考核

100

50%

100

期中考核

0

0

平时考核

100

50%

六、课程实施要求

(一)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本课程现有专职教师11人授课的教学团队,其中讲师10人,助教1人;硕士学位4人,团队成员职称结构、学历结构、年龄结构、学缘结构合理,很多团队成员也是学院教育教学管理中的骨干。教师队伍专业背景来自心理学、教育学、汉语言文学等,大部分教师持有《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资格证书,业务素质水平较高。专业化程度高,优势互补,已经形成教学与研究的团队精神,对本课程的教学效果提供了重要的保证。

(二)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在心理健康教育的环节中,我们借助学校心理咨询中心这一平台,在大学生中成立学生心理协会、设立班级心理辅导员,注重开展心理调查研究和心理测评,指导教师和学生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周、心理辅导咨询、心理讲座培训等活动。各种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开展,丰富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内容,使教学与实际密切结合。我们每年为学生进行了心理测试,建立学生心理档案,了解大学生的心理状况并帮助分析产生原因,教会调适的方法。同时在网上、课堂或课外,运用心理量表,适时进行心理测评,教会大学生关注自身,关注心理健康,及时调适,维护健康。通过心理实训,学生能将学过的理论应用到具体的实践中,真正体会到《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这门课程给他们的生活和学习带来的改变。

在全体教师的努力下,近年来该课程开展了以下工作:

(1)举办了“走向阳光地带”心理辅导系列讲座。

(2)开展大学生心理素质综合测评,并帮助大学生分析产生原因,使更多的学生关注自身,关注健康。

(3)开展心理影片评析,通过影片艺术再现有关的心理学经典理论,并探索人的心理世界的奥妙。我们为大学生精选了心理影片作为教学的辅助用片,利用课余时间精放并作出讲解,通过影片的再现与分析,起到很好的教学效果。

(4)门诊和网络心理咨询积极有效。学院设有心理咨询室,为大学生展开服务;课程组老师积极开展网上咨询,利用网络的隐蔽性、平等性与互动性,为大学生网上回复信件,与大学生在课堂之余成为网络师生,受到学生的好评。

(三)教材、数字化资源选用

课程教材选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微课版)》、武汉大学出版社、邱燕主编、2017.1

参考教材的选用:《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南开大学出版社、2014.8

《心驻向日葵——心理健康教育》、天津教育出版社、邱燕主编、2013.09

数字化资源选用:学院下设有电教信息中心和网络中心,专门服务于全院的网络教学和信息化建没。

1.网络教学硬件环境

(1)拥有自己独立的域名及网站(www.pzxy.edu.cn)。

(2)校园网实现主干万兆,主交换机为RG-S8600高密度多业务IPv6核心路由交换机,汇聚交换机、接入交换机分别为RG-5750和RG-2126,提供了安全、可靠、稳定的网络保障。

(3)配备有IBM、HP、DELL、浪潮等专用服务器十余台,提供Web、DNS、E-mail、FTP、VOD、电子图书、期刊检索、网络办公、网络教务管理、精品课程开发、天空教室网络教学等网络服务。

2.网络教学资源丰富

配备有电子图书、学术期刊检索、超星数字图书等网络平台,供师生查阅资料。

上一条:足球课程标准 下一条:社交礼仪课程标准(选修课)

关闭

Powered by 文化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