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社会对能工巧匠的呼声愈来愈高,对职业教育培养能工巧匠更是寄予厚望。
当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因为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对大量技术工人的需要,而渐成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后,传统的学徒制沦为学校职业教育的补充。
刚刚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次对“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外延、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这是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各职业院校当前正积极地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确定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营造更...
2015年底,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要求所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作为人力资源的供给侧,需要供给两个最重要的“产品”,一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即合格的毕业生;二是为能成为合格人力资源的学生,提供合格的课程。
当前,我国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
王文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与内涵的不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不断增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
理顺理论和决策的关系,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当务之急。
资本、技术、劳动力和制度是供给侧的四大要素,决定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潜能。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培养什么人”,高职的第一思考 在国家进入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提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非常及时的。
“双师型”教师没有自己的人才体系和配套的职称系列,或挂靠理论教师系列,或挂靠实验教师系列,甚至沿用普通高中教师系列。
——专访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 一听要谈职业教育,湖南省教育厅厅长王柯敏主动接过话茬儿,为职业教育喊起了冤,“老百姓常常觉得职业教育低人一等,这是种认知上的偏见,要尽可能地让他们意识...
在向应用型转变过程中,地方本科高校既面临着来自体制机制、政策环境、办学利益相关者等外部因素的制约,也面临着地方本科高校自身需要积极应对和寻求突破的困惑与难题。
最近一段时间,《中国教育报》对职业教育提高质量的讨论越来越多。
教育部日前颁布实施《关于深化职业教育教学改革 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意见》),以满足多样化、不同层次的需求为立足点,就培养高质量技术技能人才做出系统安排和周密部署。
9月8日是职业学院大一新生报到的第一天。
在日益严重的招工难、用工贵的劳动力市场形势倒逼下,以浙江省为代表的东部沿海省份近年来率先开启了“机器换人”工程,推动工业生产方式由“制造”向“智造”转变。
“互联网+”行动、《中国制造2025》、“一带一路”、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围绕各类经济带、产业带和产业集群的国家战略不断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提出新的要求。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明确提出:“探索发展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到2020年,接受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学生达到一定规模”。
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和《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年)》对我国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的目标予以明确。
“一带一路”建设是党中央、国务院主动应对全球形势深刻变化,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大局做出的重大战略决策。
新华社北京5月13日电(记者 刘奕湛 吴晶)“面向全体学生开发开设研究方法、学科前沿、创业基础、就业创业指导等方面的必修课和选修课,课程要纳入学分管理,建设依次递进、有机衔接、科学合理的创新...
今天,教育部党组书记、部长袁贵仁主持召开党组会,传达学习李克强总理在五四青年节给清华大学学生创客的重要回信精神,研究部署贯彻落实工作。
高等职业教育具有“跨”高等教育与职业教育、“跨”产业界和教育界的“双跨”特征,担负着为经济发展培养技术技能人才的职责,具有教育和经济的双重属性,是各类教育中与地方社会经济...
职业教育校企一体化办学是一种新生的办学模式,是校企合作的高级阶段,主要包括校中厂、厂中校、企业学院、职教集团、产学研基地等类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