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教育部实施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建设,200所国家示范(骨干)院校共计重点建设788个专业群,许多省份也逐步推进专业群建设。
能否通过教学工作诊断与改进制度(简称“诊改”),实现保证高职院校人才培养质量的目的,取决于诊改本身的质量。
在现代化理念的引领下,我国高职教育将进入改革与发展的新阶段,要立足提高质量、促进公平、激发活力,突破发展中的结构性矛盾,以创新发展实现高职教育现代化。
新技术、新产业、新经济的快速发展,迫切需求高素质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对职教师资提出了更高要求。
人才培养,必然要与时俱进地切入行业发展的时代需求,这事关民生安全和社会可持续发展。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实现高质量内涵式发展成为了我国高等教育的主题词,我们不仅需要思考“实现什么样的内涵式发展”这一问题,更要探索“怎样实现内涵式发展”的办法。
2017年12月,国务院办公厅印发了《关于深化产教融合的若干意见》,对深化产教融合提出了框架性原则。
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时代背景下,高职创新创业教育是我国建设创新型国家的战略举措,也是推动高等职业教育迈向更高水平的内在要求。
党的十九大开启了优先发展教育、加快教育现代化和建设教育强国的新征程,我国职业教育发展进入新时代。
职业教育作为教育协调发展的重要部分和促进就业的重要途径,十九大报告明确提出,要“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并提出要“大规模开展职业技能培训,注重解决结构性就业矛盾...
今年9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开展质量提升行动的指导意见》,其中要求“扩大优质职业教育供给”。
世界上的制造业强国,都有一支数量充足的高素质技术技能人才队伍,也都有适合自己国家的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制度。
师生学习共同体是师生之间在日常学习过程中畅通沟通交流、分享学习资源、共同完成学习任务的良好载体,能够在师生之间形成相互影响、相互促进的人际联系,并营造轻松的、创造性的学习文化氛围,最终实现教学相长、共...
面对世界格局新变化,努力落实2030年可持续发展议程,积极倡导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顺应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出现的新特点、新需求,在我国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在刚刚举行的“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指出,“从历史维度看,人类社会正处在一个大发展大变革大调整时代。
随着我国从制造大国向制造强国的转变,社会对能工巧匠的呼声愈来愈高,对职业教育培养能工巧匠更是寄予厚望。
当学校形式的职业教育因为适应工业化大生产对大量技术工人的需要,而渐成职业教育的主要形式之后,传统的学徒制沦为学校职业教育的补充。
刚刚颁布的《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三五”规划》(以下简称《规划》)首次对“互联网+教育”的内涵外延、建设路径进行了系统阐释,这是中国教育信息化事业的又一个里程碑。
根据教育部的统一安排,各职业院校当前正积极地推进教学诊断与改进工作(以下简称诊改)。
据新华社北京12月29日电 国务院总理李克强12月28日主持召开国务院常务会议,通过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推进教育现代化为国家建设提供人才支撑;确定扩大对外开放积极利用外资的政策措施,营造更...
2015年底,教育部印发《高等职业院校内部质量保证体系诊断与改进指导方案(试行)》,要求所有独立设置的高职院校建立常态化的内部质量保证体系和可持续的诊断与改进工作机制。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教育作为人力资源的供给侧,需要供给两个最重要的“产品”,一是为社会提供合格的人力资源,即合格的毕业生;二是为能成为合格人力资源的学生,提供合格的课程。
当前,我国应用型、技术技能型人才的数量和结构远不能满足市场需求已是不争的事实。
王文涛(深圳职业技术学院学生处,广东深圳518055) 摘要:随着高职教育规模的持续扩大与内涵的不断提升,学生可持续发展需求不断增强,高职文化素质教育作为提升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质量的突破...
理顺理论和决策的关系,强化顶层设计与规划,是高职教育内涵发展的当务之急。
资本、技术、劳动力和制度是供给侧的四大要素,决定经济中长期增长的潜能。
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到,要“鼓励企业开展个性化定制、柔性化生产,培育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增品种、提品质、创品牌”。
“培养什么人”,高职的第一思考 在国家进入十三五发展的关键时期,国务院提出了将创新创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改革的突破口,是非常及时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