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去社会的信息比较闭塞,信息也得经过比较漫长的时间传达,所以家庭教育占很重要的位置,基础教育中私塾的教育也占了很大的位置,农村中还有一些乡社办的私塾。有私塾的地方社会教育的比重可能不是特别大。但是现在的时代不同了,现在的时代,实际上很大程度上社会教育已经成了整个教育最大、最有影响力的载体,尤其是今天的互联网。
互联网的发展为我们社会教育提出了一个非常大的问题:我们以什么来教育民众?我们的传统文化是一种人文精神。我们具体的坐实礼乐的教化,建立在什么基础之上?就在重视人的主体性、能动性、主动性。中国文化中反复强调天地万物人为贵,天地万物人是最灵的,灵就是有灵气;而人在万物之中是最有主动性、能动性的。天地万物之中其他的物都是被规定好了的,它的活动没有多少主动性,更没有多少能动性,只有人是具有最大的主动性和能动性的,所以人才最贵重,最重要。
人可以和天地相并列,天地造万物,但是人被造出来以后因为具有能动性而跟天地相并列。所以过去我们总是这样讲:“天有其时生万物,地有其材养万物,人有其智来参与万物变化。”人能够参与到天地万物之中去的,所以人是什么?人则天地之心也,这就是为什么生在这个社会,要“为天地立心”。所以人心一动、人心一变就会影响到天地万物的变化。人有在天地万物之中有这样大的作用,因而要管住自己。中国以人为本,这个以人为本不是让人去肆意地去主宰万物,而是人怎么能够更好地管住自己,让天地万物能够按照自身发展的规律去发生和发展,而不用人为的东西去干预。中国文化的以人为本的思想,不是去逞人之能,而是要以人能够自我管理的方式,管住自己。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