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风采 >> 正文

平职学院2025年第一季度“好人好事”事迹榜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5-04-23 [来源]: [浏览次数]:

【编者按】好人是“利他主义者”以及“利已又利人”的公益者,他们就活跃在我们的身边。令人瞩目的、具有轰动效应的好人好事,可以使我们的灵魂得到洗礼、升华;平凡无奇的、确有共鸣效应的点滴琐事,也时刻触动着我们的心灵。让我们一起在日常生活中挖掘好人好事,树立先进典型,在全校形成学习、关爱、崇尚、争当道德模范的良好风尚,带动和促进全校师生公民道德素质不断提高,让广大师生切身感受到道德建设的强大力量和推动作用。

博学书院学生徐亚鹏

(事迹:勇于担当护同窗,智斗商家维权益)

徐亚鹏,博学书院24级服装与服饰设计1班班长,以高度的责任感和敏锐的洞察力守护同学权益,尽显新时代青年学生干部的担当。2025年2月的一天,一位女同学神色黯然走进教室,与周围热闹氛围格格不入。徐亚鹏敏锐察觉到异样,课间,便主动走到女同学身边,轻声询问。原来,女同学在校外一家美容店被“9.9元体验价”吸引,进店消费。可服务结束后,店主却索要300元,声称后续服务和产品都需额外收费。女同学一时不知所措,只能无奈支付。得知事情的全貌,徐亚鹏的脑海中立刻浮现出班里开展的普法宣传和权益保护教育活动,她意识到,这不仅仅是个人的损失,更是一次维护消费者权益、彰显青年担当的实践机会。徐亚鹏深知,要解决这个问题,不能单枪匹马。她立刻行动起来,先向辅导员详细汇报了情况。辅导员对徐亚鹏的做法表示肯定,并鼓励她:“你做得很对,要运用法律武器来维护自己的权益,但一定要保护好自己的人身安全。”并表示会随时提供支持和帮助。徐亚鹏陪同女同学前往美容店,与商家进行交涉。面对店员的推诿和言语威胁,徐亚鹏始终保持冷静。她条理清晰地指出,商家的行为不仅涉嫌虚假宣传,还构成了强制消费,严重违反《消费者权益保护法》。同时,要求商家出示详细的收费明细,并立即退还全部费用。徐亚鹏还郑重表态,如果商家拒不解决,将向市场监管部门投诉,并通过网络等渠道公开曝光其违规行为。交涉过程中,商家态度强硬,试图以“自愿消费”为由逃避责任。但徐亚鹏逻辑严密、据理力争,毫不退缩。商家权衡利弊,最终同意全额退款。徐亚鹏不仅为同学挽回经济损失,和辅导员沟通策划后,以此案例为契机在班级开展“消费维权”主题班会,普及法律知识,增强同学们的自我保护意识。她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同学间的关爱与担当,为营造团结互助的班级氛围树立了榜样。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张向洋

(事迹:拾金不昧暖人心,凡人善举展风采)

2025年2月22日下午3点左右,机电工程学院2024级机电一体化12班学生张向洋拿着衣服走进洗衣房时,发现中间地上有一些湿湿的钱,推测是同学洗衣服时忘掏衣兜,随衣服洗完后掉在地上,失主肯定很着急。此时房间内无人,四周也无监控,张向洋洗完衣服后在原地等待了十几分钟,仍未见有人来认领,便将钱交给了宿管阿姨。他还写上纸条贴在墙上,方便失主看到后找阿姨认领。当时张向洋没注意钱的具体数额,经宿管阿姨清点,共326元。阿姨随即用广播询问是否有人丢失贵重物品,并在晚上查寝时于走廊多次询问。次日,失主看到字条后找到阿姨,阿姨将钱归还。张向洋同学在无人知晓的情况下,拾金不昧,主动将钱交给宿管阿姨并留下字条,展现了高尚的道德品质和良好的精神风貌。这一事件虽小,却彰显了校园里的温情与善良,让我们为张向洋同学和宿管阿姨点赞!

资源开发学院学生朱浩然、董记晨、齐硕磊、孙晨宇、李鑫

(事迹:修柜小事彰大爱,团结互助暖人心)

2025年3月20日,新苑区十三号公寓内上演了一幕温暖的校园故事。资源开发学院朱浩然、董记晨、齐硕磊、孙晨宇、李鑫五名同学利用课余时间,合力修复了室友因轨道生锈导致卡顿的储物柜,用实际行动诠释了当代大学生的互助精神与集体责任感。当日,一名室友在使用储物柜时,发现柜门轨道因长期潮湿滋生锈迹,开关时不仅发出刺耳异响,更难以顺畅拉动。这一细节被朱浩然敏锐注意到,他立即召集同宿舍成员商议解决办法:“轨道生锈若不及时处理,可能影响柜体结构,得尽快修好。” 话音刚落,董记晨主动拿出此前网购备用的润滑油,为修复工作提供了关键工具。五人迅速明确分工:齐硕磊与孙晨宇化身“清洁组”,用湿布和旧牙刷细致清理轨道缝隙的锈迹与积灰;李鑫担任“拆卸员”,小心翼翼地拧下柜体螺丝,按大小顺序整齐摆放在纸巾上,确保零件零丢失;朱浩然与董记晨则组成“技术组”,俯身贴近柜体研究轨道结构,还通过手机查阅维修教程,精准定位需要重点润滑的区域。经过两个多小时的共同努力,原本卡顿的储物柜终于能轻松开关,室友的生活困扰迎刃而解。被帮助的室友感动的说:“大家放下手头的事一起帮忙,让我觉得宿舍就是一个温暖的家。”这场看似平凡的修柜行动,折射出当代大学生在集体生活中的责任意识与团结品格。五名同学用“分工协作的耐心”“解决问题的智慧”“主动付出的热心”,将“互助、友爱、团结”的精神融入日常细节。正如朱浩然所说:“小事最能见真情。我们多花点时间和精力,就能让室友少些困扰,这比打一局游戏更有意义。”

技师学院学管科外聘教师张倩倩

(事迹:拾金不昧展师德风范,平凡善举传递社会温情)

2025年1月1日晚七点,技师学院学管科外聘教师张倩倩在中骏世界城结束用餐后,步行经过三楼夹娃娃机区域时,目光被地砖上一抹银灰色反光吸引,一部崭新的华为Mate60 Pro手机正静静地躺在游戏机旁,她俯身捡起手机,尝试滑动屏幕却发现已设置加密锁屏,无法查看联系人信息。想到失主可能正为遗失手机心急如焚,甚至手机里存着重要资料,她来不及多想,攥紧手机便快步奔向附近的九里山派出所。抵达派出所后,张倩倩将手机郑重交给值班民警,详细说明捡拾经过。民警接过手机时,随即启动失物查询流程,通过手机串码与商场监控信息快速锁定了失主王女士。王女士匆匆冲进派出所接待室,眼眶泛红地握住张倩倩的手,声音里满是感激与庆幸:“真是太感谢您了!手机里有很多重要的资料,如果丢了会非常麻烦。您真是好人……” 面对王女士的连声致谢,张倩倩老师露出温和的笑容,谦逊地说:“这是应该做的,谁遇到这种情况都会这么选择。希望社会上有更多这样的正能量,让我们的生活更加美好。”登记信息时,民警得知张倩倩是一名教师,不禁频频点头称赞:“人民教师以身作则,拾金不昧不仅体现了个人高尚的道德情操,更为学生和社会树立了榜样,这种文明风气就该大力弘扬!”这场历时三小时的“寻主接力”,不仅让手机物归原主,更让“诚信”二字在寒冬中绽放出温暖光芒。张倩倩老师用一次果断的行动,诠释了新时代青年的责任与担当,她的善举如同一束微光,照亮了寒夜的城市角落,更让“凡人善举”的力量在校园与社会间悄然传递。从俯身拾物的细节,到主动担责的选择,每一份真诚的善意,都在为文明社会添砖加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