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风采 >> 正文

平职学院2024年第三季度“四德”典型人物事迹榜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4-12-27 [来源]: [浏览次数]:

【编者案】见贤思齐焉,见不贤而内自省也。榜样的力量是巨大的,为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进新时代公民道德建设不断发展,我校以建好用活“善行义举四德榜”为抓手,以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师生为基本原则,持续开展个人品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社会公德四个方面典型评选活动。通过评选,正面激励和导向,着力提升学校软实力,构建和谐幸福校园。

博学书院青年辅导员团队(“四德”类别:职业道德)

博学书院青年辅导员团队,宛如一股蓬勃朝气且坚韧不拔的新生力量,自融入博学书院这一温暖又充满学术底蕴的大家庭伊始,便锚定了高学历、高水平、高标准的前行坐标,矢志不渝地自我鞭策、自我提升。暑假期间,青年辅导员主动放弃假期,引导青年学生热爱基层、扎根基层,在服务人民中长见识、增才干。先后组织开展了“星火筑梦基层服务实践团”志愿服务活动、 暑期“三下乡”大学生社会实践系列活动、“知恩于心 感恩于行”暑期系列感恩教育活动、“小我融大我 青春献给祖国”高校师生主题社会实践等活动。开学后,青年辅导员白天积极完成迎新和学生管理工作,主动牺牲个人休息时间参加2024年迎新思政音乐会和集团合唱展演等工作的排练。他们就这样日复一日地在学业引领与人文滋养间无缝切换,用智慧雕琢学术栋梁,以温情呵护青春心灵,那一个个穿梭于校园的忙碌身影,成为师生心中最美风景,收获的满是由衷钦佩与诚挚赞誉,在博学书院的奋进篇章里,书写下浓墨重彩、熠熠生辉的奉献诗行。

尹浩源(“四德”类别:社会公德)

近日,喜讯从共青团河南省委传来,我校博学书院文艺社区23 级影视照明技术与艺术专业的尹浩源同学凭借突出表现,在 2024 年度河南共青团大学生“向基层报到”活动中脱颖而出,被认定为 “优秀参与学生”,并收获一份特殊荣誉 —— 特批加入 “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尹浩源同学在校期间便展现出远超同龄人的社会责任感。课余之时,各类公益活动与社会实践现场总能看到他忙碌的身影。2024 年暑期,他满怀热忱地投身于 “向基层报道” 大学生返家乡活动,迅速融入家乡项城市的基层事务之中。他深度参与了项城市人民政府团市委办公室与团市委机关党支部精心组织的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 103 周年 “赓续红色血脉・强国复兴有我” 七一主题党日活动,从前期筹备到现场执行,事无巨细,为活动的顺利开展贡献了关键力量。不仅如此,在共青团项城市委 2024 年大学生 “返家乡” 暑期政务实习面试工作中,尹浩源积极协助当地负责人,凭借出色的组织协调能力,保障了面试流程有条不紊地推进。整个暑期,尹浩源累计参与志愿服务活动时长高达 319 小时,这份坚持与付出见证了他扎根基层、服务群众的决心。因其优异表现,尹浩源更是获得进一步历练机会,被引荐至市委办督查室协助日常工作,在更广阔的平台上继续发光发热,践行青春使命。尹浩源同学此次获誉,不仅是其个人的荣耀,更是我校积极引导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助力基层发展成果的生动缩影。学校也将以此为契机,激励更多学子以尹浩源为榜样,在服务社会中锤炼自我,书写属于新时代青年的壮丽篇章。

校医务所团队(“四德”类别:职业道德)

在校园之中,有这样一支默默奉献的队伍,他们是校医务所的11位职工。他们虽人数有限,却扛起了沉甸甸的责任,守护着两个校区近20000名师生的健康防线,肩负着疾病预防、治疗以及健康保健等诸多关键使命。他们深知自身职责重大,将“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综合诊治”的方针贯彻到每一个工作细节。严守医疗岗位职责是他们的职业操守底线,从日常诊疗到紧急救治,始终遵循规范的诊疗常规,严格依照医疗、护理既定程序操作,以高度的专业素养和严谨态度,为校园医疗安全筑起坚固壁垒,全力杜绝医疗事故的发生。为切实满足全校师生全天候的医疗服务需求,医务所毅然施行24小时值班制度。在新生军训期间,为了最大程度降低对新生军训进程的干扰,医护人员凌晨四点便忙碌起来,精心布置体检场地,五点整抽血工作准时开启。一针一管间,流淌的是他们对工作的专注与负责。待抽血环节结束,下夜班的同志毫无怨言,放弃休息即刻转战至医务所值班岗位,或奔赴军训场参与医疗保障值班,无缝衔接,毫无懈怠。在为期二十一天的军训期内,医务所的接诊数据直观呈现出他们的辛勤付出:接诊总人数约2250 人次,其中日常接诊达 1887 人次,处理急诊状况 363 人次,更有 42 名病情危急学生经由 120 紧急送往上级医院救治。而新生开学首月,持续的“连轴转”工作模式,超负荷工作量并未压垮他们,全体人员凭借顽强意志克服身体疲惫、家庭琐事等重重个人困难,始终坚守岗位,用汗水浇灌责任,以恪尽职守诠释担当,源源不断贡献自己的坚实力量,书写校园医疗保障的温暖篇章。

传统文化诵读指导团队(“四德”类别:职业道德)

2024年9月,文化教育部承担了24级新生开学典礼和第十届全国煤炭职业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中的经典诵读任务。文化教育部训练团队的教师们——张文丽、张庆庆、龚晓霞、曾岑、马旻,以及五百多名学生,她们不畏艰难,齐心协力,出色地完成了任务,赢得了与会人员的高度赞誉。她们用坚韧和努力,展现了平职学院文化教育部的卓越风采。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指导教师团队加班加点,利用每个双休日,组织五百多名学生,严格训练,反复推敲每一个细节,力求达到最完美的效果。张文丽老师担任领诵,仔细斟酌每一个句子的语气,带领学生们一遍又一遍地刻苦训练,对声音和表情的把控精准到位,不断提升训练质量;张庆庆老师、龚晓霞老师和马旻、曾岑老师则在排练现场辛勤付出,组织训练,帮助学生解决困难,确保学生以最佳状态参与活动。训练团队的师生们齐心协力、不畏艰辛,她们的付出为整个诵读排练的成功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开学典礼和全国煤炭院校技能大赛开幕式上,五百名学生以激情澎湃的演讲,生动地展现了平职学院文化教育部传统文化对学生成长成才的显著成效。她们不仅彰显了平职学院师生们无畏困难、敢于挑战的坚韧精神风貌,更让人们深刻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魅力与力量。这一精彩时刻激励着每一位师生在未来的道路上继续前行,不断追求卓越。

宿管阿姨群体(“四德”类别:职业道德)

在2024级新生怀揣憧憬踏入平职校园之际,宿管阿姨们早已用爱与责任编织好了温暖的“迎新网”。开学前,阿姨们不辞辛劳,穿梭于宿舍走廊,扫帚拂去尘埃,抹布拭净桌椅,新生床位信息被仔细整理核对,只为给孩子们呈上整洁如家的居住环境。报到时,她们有条不紊,依据学生自选床铺精准定位人员,耐心安抚家长们的牵挂之心,又巧妙调和宿舍成员初次相处的小摩擦,让每栋楼、每层楼都盈满和谐安宁的气息,奠定温馨宿舍生活的基调。此后的日子里,阿姨们化身为校园里的“守护天使”,开启无微不至的关怀模式。清晨,温柔地叫早声准时在楼道响起,驱散孩子们的困意;紧接着,清扫楼道、整理垃圾,为宿舍楼换上清爽 “晨装”,还不忘念叨几句 “别磨蹭,快去吃早饭”。夜幕降临,她们守在楼前,目光追随着归巢的学子,关切低语“别贪玩,早睡养精神”;降温时,一条加衣提醒如暖流沁心;雨天里,撑伞嘱托伴学子出行无忧,甚至细致到手把手教叠被子,规整生活细节。这份关怀,早已超越职责边界,深植于日常点滴。新4的孩子一句想吃家的味道的馋饼,阿姨便将爱意揉进面团,呈上热气腾腾的“家味”;新5的新生遭遇夜半急事,父母缺位,阿姨挺身而出,陪伴其左右,共渡难关;新7的新生磕破了手,阿姨秒变“医护能手”,清创包扎,疼惜溢于言表;新8一名新生吃方便面当晚饭,阿姨一问是前半月生活费花太多,阿姨手把手教他合理规划生活费;新11一名新生血压高,阿姨一天三问;新12一名新生入校没带褥子,阿姨悄悄送到床上……。宿管阿姨们正以毫无保留的爱,拥抱着这些初离家门的孩子,新生们也在这份真情环绕下,自然而然地把阿姨当成了校园里的新“妈妈”,在一粥一饭、一叮一嘱间,共筑“家外之家”的温暖传奇,让平职校园的宿舍区,处处流淌着亲情般的暖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