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风采 >> 正文

(抗震救灾英雄谱)“大灾面前个人事小”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抗震救灾英雄谱) “大灾面前个人事小”——记“抗震救灾优秀纪检监察干部”曾晓辉

新华社重庆6月19日电(记者 张桂林)58岁的曾晓辉手拿饭勺,端起饭盒,打好一份饭菜后,双手捧到一个十来岁的少年面前,“吃吧,娃娃,饭菜香着呢!”

天气闷热,受灾群众在“粥棚”前排起长队,曾晓辉和几个厨师忙得满头大汗。“曾书记,你先歇一会儿吧,我来。”一位同事走过去,从他手中抓走饭勺。老曾一把夺了回来:“让我为乡亲们盛一口热饭菜吧,我心里好受些。”

这是灾后都江堰街头发生的一幕。在“重庆餐饮服务队”的帐篷前,参与组织救济群众“粥棚”行动的重庆市商委纪检组长、监察专员曾晓辉,当起了义务送餐员。看着老曾奔忙的身影,同事们都为他捏着一把汗,“他可是身患癌症的病人啊”。

曾晓辉不愿多谈自己的病,“大家都是党员,大灾面前个人事小,听组织指挥,把工作干好,是我的本分”。曾晓辉是一个忠于职守的人。“5·12”大地震后,商委接到市政府指令:准备物资调运,支援灾区。身为纪检组长、监察专员,老曾首先想到纪律保障。他连夜起草商委系统的文件,要求保证救灾政令畅通、落实救灾责任制、严格救灾物资监管、强化救灾纪律检查,初稿写完已经是夜里1点。13日一大早,督察通知就发往全系统的各个单位。

支援灾区物资转运的工作很快启动。商委党组把组织物资供应突击队的任务交给了曾晓辉。老曾马上召开动员大会,选出业务骨干、年轻党员负责物资调配、装车和押运。短短几天时间,他和同事们先后组织6批、36人的突击队员,向四川地震重灾区运送急需物资360吨。

一个偶然的机会,曾晓辉得知重庆几家知名餐饮企业自发组织食品到四川灾区救济受灾群众。他立即向党组汇报,提议由商委统一组织调配人员、物资组建餐饮服务队,为灾区群众和救灾人员提供热食。支援灾区的“粥棚”行动迅速启动。老曾牵头组织起第一批“餐饮服务队”,从机关挑选了7名党员干部,由他们带领76名厨师组成两支小分队,赶赴都江堰、江油等地。5月15日,“重庆餐饮服务队”在灾区建起来,灾区群众终于吃上了地震后的第一顿热饭。

“餐饮队在灾区工作开展得怎么样?还缺哪些物资?”虽然身在重庆,但曾晓辉一直对处在抗震一线的餐饮队放心不下。随着灾情的发展,重庆市委市政府决定将“粥棚”行动扩大到四川所有的重灾区县,每天要向灾区提供5万份热饭。商委派出两个调研组到灾区实地了解物资需求情况,党组书记、主任周克勤考虑到曾晓辉身体不好,让他留守机关。老曾说:“大家都在为抗震救灾忙,我身体能行,让我去吧。”5月23日下午,曾晓辉率队到达都江堰、什邡。每到一个餐饮服务点,老曾都要亲手为群众打饭,了解群众饮食需求和困难。

在灾区,同事们总忘不了提醒曾晓辉吃药。这是用矿泉水瓶子装着的混浊的水,老曾每次晃晃瓶子,仰起脖子“咕咚咕咚”喝上两口。同事谭勇说,老曾患结肠癌已经有两三年了,虽然做过手术、化疗,但还是离不开药。灾区条件有限,很难找到开水,他就用矿泉水泡药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