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路抢险冲在前(抗震救灾英雄谱)——记四川路桥集团工会委员吴毅在汶川大地震中,通往震中汶川的主要道路被损坏和堵塞,大量救援人员、救援物资和救援设备无法顺利到达灾区,成为抗震救灾的最大障碍。
由于山体滑坡、泥石流、桥梁损毁等原因,通往汶川最近也是最重要的一条道路——国道213线都江堰到映秀镇的公路严重损毁。早一分钟抢通这条通往震中的“生命通道”,就能把赈灾物资和救援设备早一分钟运到震中地区,就能为挽救更多生命赢得宝贵时间。5月13日,四川路桥集团工会委员、机械化分公司总经理吴毅临危受命,带领他的团队承担了突击抢通都江堰至映秀镇国道213线老路离映秀镇5公里处难度最大的一段任务。灾情就是命令,时间就是生命。吴毅深知责任重大、使命光荣。正在生产一线指导施工的吴毅火速赶回公司,调集了大型设备,组建70余人的抗震抢险突击队,第一时间向都江堰进发。到达都江堰后,看到灾区大面积垮塌的房屋和一张张悲伤焦急的脸庞,吴毅痛在心上也急在心上。由于公路不通,为迅速到达施工现场,吴毅身先士卒,与工程技术人员一起乘坐冲锋舟,在两岸高山夹道、滑坡和飞石不断发生的紫坪铺水库里穿行。一次突然发生的滑坡离冲锋舟不足50米,上万方泥石瞬间滑落水中,掀起的巨浪差点将吴毅等人乘坐的冲锋舟掀翻,整个湖面弥漫着黄沙,能见度不足3米,冲锋舟经几次冲锋后才安全驶过这一水域。到达抢险地段后,吴毅发现,该段路是弃用多年的老路,地震产生多处滑坡,尤其是一号滑坡段长达百余米,而且在施工过程中随时有泥石流、滑坡、飞石滚落的危险。有的路段一侧是峭壁,一侧是激流奔腾的岷江。面对如此恶劣的施工环境,吴毅抓紧现场踏勘,制定抢险方案。施工中遭遇了几次滑坡险情,一次飞石在离他不足两米的地方从山崖上滚落下来,但吴毅毫不退缩,每天都要冒着危险,踏着厚厚的泥泞,顺着怪石嶙峋的公路边缘,至少来回走上两遍,查看情况。经过与工程兵部队、武警官兵等联合作战和艰苦努力,吴毅带领的抢险突击队在5月17日17时30分胜利抢修完成了该路段,成功打通了这条“生命通道”,为救灾人员和车辆通行、直插映秀开展救灾创造了积极的条件。此后,吴毅没有丝毫的放松和懈怠,用短短两天时间,完成了上线古溪沟桥到阿坝铝厂8.5公里路段的塌方清理和道路拓宽工作;协助完成了阿坝铝厂到蒙子沟桥等几处大的塌方清理;指挥抢险突击队员冒雨连夜清除爆破后的白花大桥的残余桥体和废渣,保证第二天车辆通行。在此次映秀抢险突击任务中,吴毅带领的突击队共派出抢险队员120余人,清理塌方9万多立方米,清除淤泥23000多立方米,填筑片石4600多立方米,运输塌方2200余立方米,破碎大石3600余立方米,保证了上下线13.5公里道路的畅通,为抗震救灾车辆和人员通行提供可靠保障。5月30日,吴毅又主动请战,带领70余人,沿国道213线从汶川向映秀推进。6月11日,吴毅驱车700多公里,顶着雨雪翻越海拔4200多米的夹金山,奔赴被称为“死亡之谷”的汶川县绵篪镇。这里山高谷深,有的路段泥石流把道路埋了,桥全部垮塌。沿线山体破坏极为严重,结构非常不稳定。就在这样恶劣的条件下,吴毅和他的团队开展了施工。吴毅果敢地鼓励抢险突击队员们:“路桥人的责任就是修路,没有路桥人克服不了的困难!”6月16日,从草坡隧道口到桃关隧道5公里的道路终于打通了,结束了一个多月来桃关村130多名受灾群众的孤岛历史。当吴毅带领大型抢险设备通过桃关隧道时,桃关村村民点燃鞭炮夹道欢迎四川路桥抗震救灾抢险突击队。打通桃关隧道后,吴毅又马不停蹄地带领现场人员,靠着微弱的手电筒灯光,徒步穿越长达2398.5米的福堂坝隧道和长428.56米的彻底关隧道,到达垮塌的彻底关大桥,并带领突击队员继续沿国道213线老路高危塌方段进行踏勘,为科学合理制订抢险方案掌握了第一手现场资料。在吴毅的带领下,17日下午,道路顺利推进到了彻底关大桥,有效缩短了汶川至映秀之间的未贯通道路里程。在公路抢险中,吴毅和他的团队冲锋在前,坚守在最需要、最危险的地方,与死神共舞,以实实在在的行动实践着路桥人修路的责任。(记者
梁小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