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25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艺术学院与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联合举行了“暖冬行动”爱心捐助活动,为家庭贫困者捐赠衣物1800多件,而这只是平职学院的志愿者们爱心历程的一个缩影。据了解,平职学院的志愿者们经常组织爱心捐赠、志愿服务等活动,为身边的师生以及社会各界送去了关爱和温暖。
艺术学院有个“爱心交流屋”
12月25日下午,记者来到平职学院“爱心交流屋”,看到几名女大学生正在整理捐献的衣服,几名男生正把1800余件衣物等物品移交给市民政局爱心超市的相关人员。
据了解,“爱心交流屋”是该校艺术学院于2012年创办的,旨在帮助该校的贫困学生。“爱心交流屋”成立以来,每周都会在校园里开展一次展示活动。展示台和缝纫机放在二号教学楼前,展示台上放着同学们捐赠的衣物。同学们既可领走需要的衣物,也可捐赠自己多余的衣服、书籍等,负责活动的学生还会用缝纫机义务为需要的同学提供缝补事宜。
11月18日,艺术学院“爱心交流屋”与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在艺术学院联合举行了面向广西隆安县屏山乡的“暖冬行动”爱心捐助活动。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和艺术学院师生共同捐助衣物600多件,当天通过邮局寄往广西隆安县屏山乡。这些衣物承载着爱心人士的关爱,带去的是大家的祝福。
12月25日,“爱心交流屋”与中国观音文化研究中心再次捐助衣物1800多件。据“爱心交流屋”负责人、艺术学院12级环境艺术设计专业学生李豫珂介绍,他们还为西藏的小朋友捐助衣物300多件。“爱心交流屋”的倡议书这样写道:“让我们从捐赠衣物做起,捐赠一件衣服,奉献一份关爱。让关爱充满社会,让温情的阳光洒遍艺术学院的每一个角落!”
平职学院相关负责人说,“爱心交流屋”通过捐赠活动搭建了一个交流平台,不仅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解决一些生活困难,又通过物品再利用,在大学生中营造节约不浪费、勤俭不奢华的生活理念,大力倡导环保和低碳的生活方式。在定期组织捐赠的基础上,“爱心交流屋”定期开放,随时收取同学们捐赠的学习、生活用品,让捐赠成为一种习惯。
爱心无处不在
“咱平职的学生,真中!”刚刚拿到修好的收音机的湛河区北渡镇白阿姨称赞道。12月24日,白阿姨的老伴每天必听的宝贝收音机突然没有声音了,戏听不成,让他急得团团转。白阿姨早就知道平职学院有个志愿者协会,修理电子产品特别在行,就把收音机送到协会维修。果然,第二天收音机就被修好送回来了。
据介绍,平职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成立于2001年,十几年来,青年志愿者协会坚持“立足校园、面向社会”,累计参与志愿服务万余人次,弘扬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获得了学院师生的好评、社会的称赞、领导的肯定。该协会先后被共青团河南省委、平职学院授予“优秀学生社团”荣誉称号。
该协会举办了“以水见情,爱心永恒”茶水供应活动,为师生提供茶水服务,深受师生好评。“天气干燥,连上一上午课嗓子很干,有了这个茶水站课间不用回办公室接水了。”一位下课来接水的老师连声称赞,“志愿者们想得真周到!”“有了茶水站,大家就不用回宿舍倒水了,可以有更多的时间去学习。”青年志愿者协会会长、来自经济管理学院的戚光辉同学说。
在平职学院的校园内,处处可见志愿者为师生们爱心服务、义务奉献的忙碌身影。计算机学院大学生志愿者在升旗广场设立维修摊点,他们先给需要维修的同学进行登记,然后逐个上门维修。团委组织志愿者在校园内打扫卫生,捡烟头,扫纸屑。艺术系志愿者开展“弘扬雷锋精神,共建美丽平职”主题日活动。青年志愿者协会的志愿者在二号教学楼前设立了“校园巧手缝补站”,义务为同学们缝补衣物。
校外,志愿者不惧酷暑、不怕寒冷,头戴印有志愿者服务标语的太阳帽,手持写有“请遵守交通法规”标语的红色旗帜,经常在行人最多的火车站附近,协助交通协管员维持道路交通秩序。“感谢平职学院的志愿者们,帮助交警疏导交通,宣传交通安全知识,大大减轻了我们的工作量。”北渡巡防大队教导员周经纬说。
今年冬至,志愿者们来到市特殊教育学校看望小朋友,带去了铅笔、作业本、画笔、书籍、字帖、橡皮泥等用品,并为小朋友们表演了精心准备的节目。看到孩子们很开心,志愿者们脸上也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同时,青年志愿者协会每年暑期都会组织优秀志愿者赴郏县广阔天地乡邱庄村开展“三下乡”社会实践活动,进行家电维修、支教、文艺汇演、慰问孤寡老人等形式多样的志愿活动,得到当地群众的好评,并连续多年被评为全省三下乡优秀服务团队,多名志愿者被评为三下乡先进个人。2012年,该协会被共青团河南省委授予“全省共青团系统创先争优活动先进大学生社团集体”荣誉称号。(本报记者 邢晓蕊 通讯员 赵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