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风采 >> 正文

重塑礼孝仁义风范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随着我国经济飞速发展,各项事业充满蓬勃生机与活力,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改善。按理说,百姓应该心态平和,团结一致,齐心协力,发挥各自能力,共建社会主义文明社会。但在实际生活中,社会矛盾较为突出,仇富、仇官等社会仇恨心态较为明显;自私、欺骗、尔虞我诈流毒社会;为官不清、为富不仁、子不尽孝、夫妻不睦、礼仪缺失、甚至寡廉鲜耻者为数不少。这些现象离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提出的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要求相去甚远。如果任由这种不良心理和现象聚集,还有可能威胁到社会的稳定。

纵观之,出现这种心理和现象是一部分人心态扭曲的结果。要矫正这种心理,除了政治的进一步昌明、法制的进一步完善、社会的进一步公平、思想道德建设的进一步强化外,很有必要在社会上重塑礼孝仁义风范。

礼孝仁义思想是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亲民”、“为政以德”、“大同”、“诚意”、“正心”、“修身”、“仁爱”、“正义”等内容几千年为人们所追求;崇礼、廉洁、尽孝、行义、知耻等历来为人们所传道。社会主义文明社会的建设,也有一个历史文明的传承问题。因此,笔者建议重塑礼孝仁义风范,作为建设和谐美好的社会主义社会的内容之一。

为此:一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破除礼孝仁义是封建糟粕的思想桎梏,认清重塑礼孝仁义的现实意义;二要根据时代的要求,在传承的基础上,赋予礼孝仁义新的内容,并用法规制度或乡规民约加以规范;三要加强舆论的引导和宣传,要减少暴力新闻、过度描绘宫廷勾心斗角和社会尔虞我诈内容的书刊和电视剧的出版播放,制作一些君仁民、父慈子、子孝亲等为内容的电视和文学作品,营造时兴礼孝仁义的氛围;四要对孝子贤孙、仁人君子等好事好人予以褒奖。可由共青团、妇联、老年委等群众团体进行评选表彰。通过循序渐进,循循善诱,不懈努力,使社会大多数人“壹是皆以修身为本”,懂礼义廉耻,做谦谦君子,整个社会人心仁厚,心态平和,民风淳朴,充满了关怀、友爱、互助、正义……“君之仁民,臣之敬事,父母之慈幼,子母之孝亲,兄弟之相友,夫妇之相爱,朋友之以信相交……”重显中华礼义之邦风范!且不和谐陶然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