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今天,加强思想道德建设的任务越来越紧迫地摆在我们面前。在促进人与人以及人与自我的和谐方面,道德从来都发挥着无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如何继承我国自古以来丰厚而优秀的传统道德资源,并结合时代特点创造性地发扬光大,从而构建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特点的社会主义思想道德体系,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重要意义。胡锦涛总书记提出的社会主义荣辱观为加强新时期思道德建设指明了方向。我以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必须从我做起,人人都行动起来,久久为功,必能见效。具体而言,有以下方面:
一是加强自我修养,以德律己。在道德建设方面古人积累了极为丰富的经验和智慧。其中十分重要的一条就是直指人的内心,注重加强个体的内心修养,也就是我们常说的“自律”。这种内求诸己的路向是自孔子以来中国古代知识分子和官员所具有的典型的道德获取方式。事实上,德治正是以其诉诸“自律”的特点与其他如法治等方式相区别。因此,道德建设必须首先从加强个体修养上下功夫,号召人人都以良好的道德标准要求自己。这里需要特别强调的是,在道德修养的初级阶段,我们要号召人人从小事做起,从道德的最低要求开始。我们不能期望人人都成为“圣人”,但要努力使每个公民都是“好人”。过去由于道德目标的好高骛远,现实生活中恰恰很多人在不值一提的小事上“翻了船”。
二是加强社会宣传,以德教人。道德需要弘扬。通过弘扬,使大家心中有明确的行为方向和是非判断标准,从而形成强烈的社会共识。当前,最重要的就是用“八荣八耻”为主要内容的社会主义荣辱观统一人心。通过深入持久、生动形象的宣传,使“八荣八耻”的内容深入人心,并转化为共同的道德自觉。另外,典型示范已经成为我们在道德建设过程中运用十分普遍的工作方式,例如,前不久中央文明办开展的“全国道德模范”评选活动,在社会各界产生了强烈反响。类似活动方式值得我们在道德宣传过程中更加娴熟地加以运用,在各个时期都能适时推出人人可以仿效的道德榜样。
三是加强公共监督,以德律他。道德固然离不开“自律”,但“他律”也是必不可少的。我们不仅要做一个像样的自己,还要对违反道德的行为进行斗争。人人都坐视不管,其结果必须是让无德之人横行天下。我们这个民族不缺少“独善其身”的典型,最缺乏敢于同不良现象作斗争的精神。大家似乎更习惯于做“老好人”、当“和事佬”,是非面前无立场无原则者比比皆是,生活中不时传出的公共汽车上见危不救见义不为的集体旁观的新闻让人无不叹息公共道德之滑坡。我觉得“老外”就不同。记得前不久网上热议一个女老外硬是逼着违反交规的人改正其错误行为否则决不罢休的故事,我觉得这种执著的斗争精神值得我们好好学习并大力弘扬。如果人人眼中都容不下违反公共道德之人,那么我们这个社会必将变得更加和谐美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