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5日,正值全国两会召开期间,一篇《老教授直接反映基层官员欺上瞒下感动温总理》的新闻出现在搜狐、腾讯等各大门户网站的显要位置。
国务院总理温家宝4日下午在参加全国政协经济和农业界别联组座谈时,特别点名听取了眼患白内障的杨志福委员的含泪发言。杨志福现场引述采自民间的顺口溜,向温总理直接反映了部分农村基层官员欺上瞒下、截留中央补贴等深刻问题。在发言动情处,杨志福委员多次落泪,温总理认真一边听取发言一边沉思。温总理立即表示,同时肯定了杨志福委员的忧患意识,一定重视中国农业问题,对于基层农民的问题也要下大力气重视。
为何这篇新闻能够引起如此大的轰动,除了杨志福教授的拳拳之心和温总理的重视外,更重要是他道出了部分基层官员欺瞒上级这一现象。实际上,诚信的缺失不仅仅存在于一些基层官员中,还存在于教育、经济、社会等各个方面。
助学贷款的初衷是国家为了帮助一部分经济困难的学生顺利完成学业,要求商业银行对贫困大学生发放的政策性贷款。在实际操作中却出现了一些大学生捏造理由申请贷款、已贷款大学生在毕业后违约的现象,使得助学贷款的业务成为了银行的“鸡肋”。成都农业银行某分行:大学生拖欠贷款比例达5%;中国工商银行北京分行:大学生拖欠贷款比例达10%;长沙中南大学:大学生拖欠贷款比例达35.3%。
除了以上诚信缺失的事例以外,教师学术上的腐败、学生考试时作弊、就业签约后肆意毁约、商业上的假冒伪劣、建筑业中的偷工减料、企业的偷税漏税等等也不一而足,这些不诚信的现象已成为社会不和谐的音符,成为毒化社会风气、腐蚀社会道德肌体的毒瘤。如何切除这些社会的毒瘤,重构社会诚信体系,是我们建设和谐社会亟待解决的一个问题。
在建立社会诚信体系的过程中,高校的诚信教育应当发挥重要作用。这是因为,大学生群体是未来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参与者,对其加强知荣辱、树诚信的道德建设意义深远。这些毕业生将来就会进入到社会的各行各业,必将带来社会诚信的大变革,这对于构建和谐社会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因此,加强大学生诚信教育,打造和谐校园,不仅是高校诚信体系建设的重要内容,也是践行社会主义荣辱观的必然要求。
要提高大学生的诚信意识,就必须从理论上、从思想上去加强大学生的诚信教育,并最终从理论和思想走向行动。近两年,以武汉大学、郑州大学等为代表的高校在学生的诚信教育方面有了创新形式,这些高校通过设立“无人监考”考场,提倡诚信考试,建立学生诚信档案等举措,在潜移默化中将诚信植入学生的心中,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为大学诚信教育提供了十分有益的借鉴。
诚信是立业之本、兴业之魂,失信则衰,守信则兴。诚信是一种资本,于个人是道德资本,是品格魅力;于企业是经济资本,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良好声誉,是巨大的无形资本;于国家则是精神资本,是潜力无比巨大的民族向心力和凝聚力。新时代的大学生作为未来社会建设的主力军,在建设和谐社会的新形势下,大力推进大学生诚信教育势在必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