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生的希望献给学生,把死的危险留给自己。这是大灾面前、生死关头人民教师做出的无悔抉择。他们用大爱诠释什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用大爱铸就永远的丰碑、不朽的师魂。危难时他们用大爱给学生上了最后一课人们不会忘记这样的老师,这样的姿势:当救援人员挖开废墟时,只见他扑跪在地,双臂张开,紧紧搂着两个8岁的孩子,孩子还活着,而他的双手却僵硬了。地震来临时,汶川县映秀小学数学教师张米亚正在给学生上课,离楼梯仅一步之遥,完全有逃生的机会,但他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了学生。“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他喜欢的这句歌词。人们不会忘记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身影:险情发生时,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苟晓超老师已和30名学生撤离到操场,可看到楼里还有学生,他迅速冲回三楼,抱出3名年龄较小的孩子。一次,两次,当他第三次冲向三楼、抱起两名受伤的学生时,一根横梁砸下来。这位年仅24岁的教师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学生,而这时,他才刚刚结婚10天。大地颤抖时,崇州市怀远镇中学教师吴忠洪大喊着让学生们撤离,把大家安全送出教室后,他却立刻转身,逆着人群,冲向危楼,去救还在教室的学生。700余名师生安然无恙。然而,吴忠洪老师永远留在了废墟中。还有郑发富、张家春、王洲明、袁文婷、严蓉、唐春梅、向倩、刘继军、蒲彬、李佳萍、母凯贤、张兰、杨雪艳、汤宏、杜正香、任维志、王光香、李宏勇、乔广平……这是一长串闪光的名字,这是一个个生动的面孔。他们的事迹令世人感动,他们的故事被广为传颂。他们都是普普通通的人民教师,课堂内外,他们传道授业解惑,春风化雨般哺育孩子们茁壮成长;大灾突降,为了学生的生命安全,他们义无反顾地献出自己的生命。这就是他们给学生上的最后一课,最好一课,足以让学生受益终生。灾难中他们爱学生胜过自己的亲人汶川县映秀小学教师董雪峰在抢救学生时,发现11岁的儿子董煦豪被抬了出来。他多么希望儿子还活着,可是小煦豪却一动不动地躺在那儿,灰尘铺满了他幼小的身体。他抱着儿子肝肠寸断,可是救人要紧,他只好把儿子轻轻放在草地上,擦着眼泪再一次冲向废墟,去抢救学生们的生命。大难降临,彭州市红岩镇中心小学周汝兰老师没有独自逃生,四次冲进教室抢救学生,直到全班52名学生成功脱离危险。她说,我是一名山村教师,也是一个孩子的母亲。当灾难来临,我怎么能抛弃他们?我只是做了一个教师在那个瞬间都应该做的事。我只想对他们说:孩子,无论发生什么事,老师永远和你们在一起!26岁的王敏是陕西省汉中市宁强县黄坝驿乡中心小学初中数学教师。地震发生时,她看到综合楼楼梯的平台上还有两名一年级女生。
“不要怕!”王敏呼喊着,旋风般冲上平台,一只胳膊挽住一个,俯身护住她们,飞奔下楼。突然,一大堆瓦片落在她头上。在王敏扑倒在地的一瞬间,她趁势把两个孩子死死地护在怀里。孩子得救了,她却倒在了血泊中。苏醒后,她问的第一句话是:“学生怎么样了?”她说,师生就是亲人,灾难时就是最好的见证。地震让北川中学遭到灭顶之灾。灾难中,北川中学的老师们人人都坚守在救灾现场,没有一个人先去抢救自己的亲人。校长刘亚春失去了妻子和儿子。可是,灾情就是战场,在紧要关头,他坚守岗位,绝不放弃任何一个老师和学生!党支部书记张定文连续苦战四天四夜,鲜血染红了他的双肩,而此时妻子被困在废墟中,他却无暇顾及。沉着机智的刘宁老师成功救出了59名学生,却眼睁睁看着女儿失去生命。在被一个个故事感动的同时,人们也在传颂着一位校长创造的抗震奇迹:全校师生无一伤亡。他就是安县桑枣中学校长叶志平。为了加固质量很差的教学楼,他四处化缘,花17万元建盖起的教学楼光加固就花了40多万元。他把确保学生安全当成一件大事来抓,每学期都要组织师生紧急疏散演习。尽管有反对意见,但他始终坚持。地震来临时,师生们按着平时演习的步骤紧急疏散,全校2200多名学生,上百名老师,从不同的教学楼和不同的教室全部冲到操场,以班级为单位站好,只用了1分36秒。叶志平并不神奇,之所以能创造奇迹,是因为他时时刻刻把学生装在心里。废墟上他们构筑起坚强不屈的课堂余震依然频繁,但在党和政府的亲切关怀、全国人民的无私援助下,一些受灾严重的学校却传来了孩子们琅琅的读书声。震后第二天,都江堰市向峨乡海虹小学的4位老师自己垫资8000元,依靠两口铁锅、3顶帐篷,办起了灾后“学习班”,这是都江堰市第一所复课的学校。学生来去不定,年级差异较大,他们就采取“复式教学法”授课;缺少教材,经验丰富的老师们照样从容走上讲台,凭着记忆给学生传道授业解惑。不论条件多么艰苦,校舍多么简陋,学生们还是感到无比欣慰,因为,他们毕竟又回到了课堂。278位师生在地震中遇难,聚源中学师生的心底抹不去灾难的创伤。多难兴邦,我们必须从灾难中站起来!老师们这样谆谆教导孩子们。5月19日,地震后的第七天,聚源中学正式复课了。老师们说,“初一先复课,我们通知了50个学生,但有123个学生来上课,我们真的很欣慰。”同一天,都江堰市有26个教学点同时复课。尽管操场还不平整,一根木制的旗杆却首先竖了起来,两侧搭建了16间简易教室。这就是聚源中学的课堂。同一天,在雄壮的国歌声中,在绵阳市长虹培训中心,北川中学幸存的1500多名师生在帐篷和板房教室里异地复课了。在绵阳市九洲体育馆,来自绵阳市属灾区县的2000多名学生重新走进课堂。当再一次看到曾经是那么熟悉的北川中学校牌牌匾被高高竖立起来时,师生们再也控制不住自己的情绪,个个泪流满面。5月27日,在卧龙镇中心小学校内安全空地上,卧龙灾区第一所帐篷小学复课,中断学习两个星期的孩子们又回到了学校熟悉而又温暖的怀抱。一顶顶排列整齐的帐篷教室映入人们的眼帘,操场上又出现学生们活泼的身影……虽然刚刚从灾难的惊恐中定下神来,但在老师们的悉心呵护和关爱下,孩子们已经变得懂事,变得坚强。在甘肃陇南,学校也逐步开课。在阳坝小学搭建的帐篷学校里,记者看到,老师一如既往,一板一眼地讲着课,学生们也像从前一样,端坐在教室里认真听讲,课间,师生们做的广播体操仍像过去那样井然有序。在陕西汉中,许多学校损毁严重,全市直接受灾学校1102所,占学校总数的一半。党和政府的关心,社会各界的援助,师生们共同努力,目前全市受损学校已完全复课。有家园的地方就有校园,有老师的地方就有课堂。真情育桃李,大爱铸师魂。大难中的人民教师用自己的心血甚至生命,毅然托起明天的太阳。(记者 袁新文 刘裕国 赵亚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