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呼和浩特6月23日电(记者李泽兵)蒙古族共产党员、内蒙古大学蒙古学学院教授金海身患上颌窦腺癌,9年间做了8次手术,右眼眼球被摘除。他不顾病痛折磨坚守三尺讲台,痴心钻研蒙古民族近现代历史,出版大量学术专著填补了国内这一研究领域的空白,被内蒙古各族各界群众亲切地誉为“草原保尔”。金海出生于内蒙古鄂尔多斯市乌审旗一个蒙古族牧民家庭,恢复高考后,他成为内蒙古大学录取的首批学生。1982年毕业留校,1985年光荣加入中国共产党,至今一直从事蒙古族近现代史的科研和教学工作。1999年,金海在攻读博士学位之际,被检查出患有上颌窦腺癌,当年接受了第一次手术治疗。此后,由于癌细胞不断转移,金海几乎每年接受一次手术治疗。现在的金海已经面目全非,除了右眼眼球被摘除之外,他的嗅觉、味觉已全部丧失,右耳几乎失聪,左眼视力、左耳听力也严重下降。在残酷的命运面前,金海表现出一个共产党员的坚毅品格:每次手术,都会使他的口腔、鼻腔结构变形,无法清楚地发音。他就一个字一个字地锻炼发音,恢复了会话能力,一次又一次重登讲台。2007年5月第7次大手术后,学生们去看他,他躺在病榻上干张嘴却发不出声音来,只能靠手势和大家交流。即使这样,9月份开学后,他又重新走进教室,照常上课。目前,金海担负中国少数民族史学科之“当代内蒙古”学科方向的建设工作,参与中国少数民族史专业博士、硕士学位点的建设。从1996年至今,他招收了16名硕士研究生、6名博士研究生,其中9名硕士研究生已毕业。采访中,金海深有感触地说:“作为一个共产党员、民族干部,我亲眼目睹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内蒙古翻天覆地的变化和蒙古民族走向复兴之路。我有限的生命在历史长河中能够留一点足迹,死而无憾。”患病之后,金海身体越来越差,但他的学术生涯却一步一步走向顶峰。在国内学术界,日本侵华时在内蒙古地区的殖民史一直是空白。金海凭着一个共产党员高度的民族责任感和历史责任感,毅然挑起了这一重担:他抱病参加完成了国家社科基金项目《日本侵略内蒙古史》和中国社会科学院项目《日本在内蒙古殖民统治政策研究(1931-1945)》,填补了这一空白。国内专家学者评价说,研究近代蒙古历史特别是日本殖民者在内蒙古的统治历史,金海是一个绕不过的人。内蒙古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院长齐木德道尔吉说,金海让师生们看到,一个真正的共产党员是特殊材料制成的。他在患病后出版个人专著2部、合著7部、资料汇编1部,发表论文24篇,达数百万字,加上近期参与和完成的科研项目,其工作量是任何一个健康人也难以企及的。目前,金海还担任国家社科基金项目《内蒙古通史》第六卷《民国时期的内蒙古》的主编,亲自撰写了60多万字的书稿。此外还有多个国家级学术课题和项目同时进行着。金海说:“我是内蒙古土生土长的知识分子,党和国家培养了我,师长们对我寄予厚望。我要把自己的知识和研究成果尽可能地多留给国家和民族,留给学生,让几代人为之努力的事业能够薪火相传。”

女教师王敏:学生都是我的孩子
宁强县是陕西省震灾最重的县之一。生于1982年的王敏是这个县黄坝乡中心学校的一名普通教师,当“5·12”汶川大地震来临时,她挺身跑上岌岌可危的楼梯,用身体和双臂护住了两个吓呆了的小学生,自己却倒在血泊中。新华网西安6月13日电(记者段博、陈钢)“虽然我属于‘80后’,但也有7年的工作经历了,长这么大,还是第一次碰到这么可怕的事,孩子们就更不用说了。“那天地震时,课间操刚刚结束,我刚好在二楼房间,忽然感到一阵剧烈晃动,房子开始左右摇晃。我下意识地觉得是地震了,拼命往楼下跑。等跑到一楼时忽然发现,对面的旧教学楼有两个小学生被困在楼梯上,吓得脸色苍白,根本就迈不开步。这个教学楼是开放式楼梯,楼上有两个班的小学生,其他孩子已被老师转移到安全地带,当时只看到楼顶的瓦片像飞一样往下砸。【阅读全文】大爱铸师魂——献给地震灾难中的人民教师
当救援人员挖开废墟时,只见他扑跪在地,双臂张开,紧紧搂着两个8岁的孩子,孩子还活着,而他的双手却僵硬了。地震来临时,汶川县映秀小学数学教师张米亚正在给学生上课,离楼梯仅一步之遥,完全有逃生的机会,但他毫不犹豫地把机会让给了学生。“摘下我的翅膀,送给你飞翔。”张米亚老师用生命诠释了他喜欢的这句歌词。
人们不会忘记这样的老师,这样的身影:险情发生时,通江县洪口镇永安坝村小学苟晓超老师已和30名学生撤离到操场,可看到楼里还有学生,他迅速冲回三楼,抱出3名年龄较小的孩子。一次,两次,当他第三次冲向三楼、抱起两名受伤的学生时,一根横梁砸下来。这位年仅24岁的教师永远离开了他深爱的学生,而这时,他才刚刚结婚10天。大地颤抖时,崇州市怀远镇中学教师吴忠洪大喊着让学生们撤离,把大家安全送出教室后,他却立刻转身,逆着人群,冲向危楼,去救还在教室的学生。700余名师生安然无恙。然而,吴忠洪老师永远留在了废墟中。【阅读全文】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