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简报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344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7 [来源]: [浏览次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第五期(总第344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明办    2020年3月15日


我校工会工作受到集团表彰

3月6日上午,集团工会在集团会议中心三楼视频会议室举行集团工会二届二次全委(扩大)会议,我校工会主席刘翱翔和校工会全体人员在学校办公楼二楼会议室参加了视频会议。会上,集团党委常委工会主席张金常对2019年度集团工会工作进行总结,对2020年工作进行安排部署,并对工会女工、文体等工作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了表彰,我校荣获集团女职工工作和文体工作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也是我校连续多年获得这项殊荣。

多年来,校工会紧紧围绕学校党政中心工作,不断强化自身建设,充分发挥桥梁纽带作用,维护和保障职工的合法权益。不断深化民主管理体系,坚持教代会制度,积极开展送温暖活动,切实发挥为困难职工排忧解难的积极作用。大力开展职工全民健身活动,提升职工队伍健康素质。围绕女职工巾帼建功立业这一工作主线,有效开展岗位练兵、技术比武竞赛、感恩文化创建等活动,促进了和谐校园建设,增强了职工队伍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新的一年,校工会将继续坚持“强素质、人为本、助提升、送温暖、促健康、树形象”的指导思想,进一步发扬优良作风,改进工作方法,切实履行职责,不断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为完成学院2020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实现创建全国一流高职院校目标做出更大的贡献。

(供稿/工会 撰稿/郭晓乐 编审/尚英杰 审核/宋婷婷)


我校毕业生为学校捐赠防护物资

疫情期间,学校防护物资出现紧缺。我校2012届毕业生何万黎在得知情况后积极筹措采买防护物资,为学校捐赠90000毫升聚维酮碘医用消毒液,并通过快递将捐赠物资送达学校。3月6日上午,就业处负责人在接收物资后已代表何万黎将捐赠物资移交学校疫情防控指挥部。

何万黎系我校2012届电力工程学院毕业生。毕业后自主创业成立湖南亚冠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担任公司法人、总经理。为感恩母校,支持学校就业工作,多次带领团队返校为学弟学妹讲述自己的创业历程,指导同学们做好职业规划,招聘我校毕业生到自己企业工作,截止目前已有近40名我校毕业生入职何万黎的公司,在他的带领下共同创业,实现人生价值。

师恩如海。何万黎表示此次的捐赠是自己作为一名毕业生应该做的,没有学校的培养就没有自己的信心和勇气去创业,没有学弟学妹的帮助就没有自己现在的成绩,感恩学校一直以来的大力支持,现在正是自己尽绵薄之力的时候。

疫情无情人有情。何万黎用实际行动诠释了我校毕业生情系母校、服务社会、传递正能量的大爱情怀,谱写着青春赞歌;践行了平职学子对母校的感恩之情,以爱之名,共克时艰,为早日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贡献力量!

(供稿/就业处 撰稿 摄影/刘新文 编审/尚英杰 审核/宋婷婷)


携手战疫情 隔空传递爱 构建以学生为中心的网上课堂

为贯彻落实教育部、教育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期间网上教学的指导意见,确保在做好疫情防控的同时有效开展教学工作,我校高度重视,及时进行安排部署,及早组织研讨落实,2月初就制定了网上教学工作方案和应急预案。同时立即启动教师培训、网络测试、平台搭建,进行积极准备。2月10日按照预定开学时间,开启了“停课不停教、停课不停学”网上教学工作,构建了以学生为中心的网上课堂,扎实推进网上教学工作高质量开展。

2月10日,网上教学工作全面开展以来,广大教师转变教学理念,认真履行教书育人职责,结合疫情防控和网上教学实际,积极重构课程内容、创新教学实施、转变角色定位、发挥网络优势、关注学生成长,通过智慧课堂、中国大学MOOC平台、爱课程平台等多种形式进行网上授课,网上教学工作平稳有序。各层次开课班级372个,网上在线学习学生12042人, 网上指导毕业设计学生5386人,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重构课程内容。讲好抗击疫情故事。把疫情把灾难变成教材,上好爱国主义大课,上好敬畏生命大课,上好社会责任大课,上好规则意识大课,上好爱与感恩大课,让学校小课堂与社会大课堂同频共振。马克思主义学院积极开展网上集体备课研讨,备教材、备问题、备案例、备学生,研讨教学内容、组织教学素材、推进教学改革,引导学生认识到战“疫”中的中国精神、中国速度、中国力量、中国制度的优势,强化爱党、爱国、爱民情怀,不断提高大学生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思想认同,情感认同和价值认同,提高思政课“铸魂育人”的教学效果。

讲好防控防护知识。利用网上课堂普及疫情防控防护知识,积极把网上课堂变成师生携手战疫情的纽带。机电工程学院刘洋洋老师积极拓展“在线练习”和“问卷调查”功能,讲好疫情防控知识,引导了学生积极正确防护、科学理性对待疫情。艺术学院朱乐天老师结合专业课程特点,在讲授的《服装设计基础》课程中,向学生讲授特种防护服设计理论和护目镜、口罩设计特点,普及抗击疫情的防护知识,增强同学们的疫情防范意识。

讲好护理专业知识。用专业视角观察和审视疫情,强化学生专业护理技能。护理学院把新冠肺炎防护防控知识,纳入到课堂教学,及时修订了18级《内科护理学》与《急危重症护理学》、19级《护理学基础》与《药理学》授课内容。针对新型冠状病毒与烈性呼吸道传染病的传染特点,分别从疾病的预防、流行病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与护理方法等方面组织教学内容,理论联系实际进行讲解,获得学生的一致好评。

创新教学实施。机电工程学院探讨“四配四检”教学法,加大与学生互动力度,增强学生学习实效。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构建了“智慧课堂+第三方平台+群管理”的授课及“五备、四提前、两签到”的课堂管理模式,充分考虑网上教学实际,积极转变教学理念,多点引导学生积极学习。尼龙化工学院认真研讨实施“教学过程可视化,教学内容片段化”,了解掌握学生们的学习状况,注重学生学习效果,保证教学质量。

自动化与工程学院坚持做到“四到位”,即课前沟通到位,软件测试到位,反馈教学到位,线上督导到位;充分调动了教师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保证了网上教学进度和教学质量。汽车工程学院加强网上课程教学反思,每节课后教师都要对课程进行总结评价,大家相互督促、相互讨论学习,共同解决难题,提升网上教学质量。文化教育部坚持组织教师开展“云教研活动”,纵向对教学进行反思和诊改,横向进行比较、学习和提高。

转变角色定位。网上教学空间场所的转变,要求教师角色定位也要随之改变。我校广大教师坚持以学生为中心,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网上学习,用好网上师生互动,利用网上教学中的各种互动数据的采集和分析,督促和监督学生学习的学习效果。

经济管理学院坚持以课程导学组织开展好网上教学,制定出学生的每次课程学习任务单,详细列出课程内容、课前预习指导、作业推送与提交要求、作业批改与反馈、网上答疑等,按照计划分步分层推送给学生和家长,引导学生自主在线学习。资源开发学院注重在线教学资源的利用,特别是在《高职星级精品教学资料包》推荐的网址里,找出开设的相关课程资源推送给任课老师和学生,实现在线教学资源的共享。国际合作学院加强课前及课后在线答疑解惑,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热情与主动性。航空学院采用微信群语音通话的屏幕分享方式和同学们实时互动交流,实现教学资源的共享,提高了教学效果。

发挥网络优势。《电气控制与PLC技术》省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团队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精雕细琢网上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服务质量。截止2020年3月9日,《电气控制与PLC技术》课程组在教授学校内部教学任务455人的基础上,吸引其它学校学生、社会专业爱好者3578人,完成课程单元测验651人,完成课堂题讨论3409人次,答复课后平台交流讨论区留言56条。

艺术学院熊艳丽老师在《效果图表现技法》课程中,采用腾讯课堂直播软件,利用两部手机以及学校的智慧课堂平台,现场绘制效果图,其直观的教学形式、顺畅的教学内容不但获得了同学们的高度认可和赞扬,同时也收获网课教学中围观陌生人的认可,他们对我院教师娴熟的专业绘画技法、生动的教学设计给予了高度赞扬,在线观看人数一度累积达5.9万余人,并被平台推送到了热播榜,传递了我院教师良好的文化素养和专业知识。

关注学生成长。我校高度关注学生身体健康、心理健康。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部积极开展网络心理帮扶和咨询服务,编制《平职学院防抗新型冠状病毒心理自助手册》,开辟“平职微健康”微信公众号,设置了体育指导、心理健康等专栏,体育老师和心理老师们定期把疫情防控期间的健身方法、心理防疫等小妙招用可爱的卡通形象传递给全校师生,传播知识、护佑健康。尼龙化工学院利用课间10分钟,与学生尽情互动,为同学们播放《等风雨经过》等抗疫歌曲,克服学生长期呆在家里焦躁心理,让学生在身心舒畅状态下学习,确保学习质量。

疫情无情,老师有爱。突如其来的新冠肺炎疫情,虽然阻断了广大同学到校求学之路,但却不能阻断广大教师隔空传递爱。我校广大教师将继续坚持只改变教学模式,不改变教学目标的原则,坚持以学生为中心,通过网上课堂的精心组织与实施,保证网上教学与线下课堂教学质量实质等效,努力呵护好同学们的健康成长。

(教务处/姚新兆 鲁佳 李学军 编审/尚英杰 审核/李金磊)


我校师生共同学习“疫情防控思政大课”

3月9日下午,教育部社科司、人民网联合举办了“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我校万余名师生通过“在线直播观看+课后回看视频”方式共同学习由清华大学艾四林、中国人民大学秦宣、北京师范大学王炳林、中央财经大学冯秀军4位教授主讲的“疫情防控思政大课”,师生深受鼓舞和启发,反响热烈。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崔伟玲:这堂“思政大课”对正在授课的一线教师如何在疫情防控的关键时期上好思政课具有很强的指导和示范作用。通过学习,让我认识到疫情防控期间讲好思政课的重要意义,同时也深刻感受到,面对疫情,课堂就是战场,思政课教师应该在明理上下功夫,在共情上下功夫,特别是主动思考将“疫情防控”转化为“思政课程”的方法、路径与载体,充分挖掘疫情防控期间生动的教育素材,提升课堂“温度”,让思政课成为“有源之水”,有助于引导学生在关注现实中与祖国共同成长,将其人生理想融入到祖国发展 的时代洪流之中,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注入磅礴力量。

马克思主义学院教师杨延萍:疫情防控是读生命教育、品无字之书现实版教材,每个人都无法置身事外或亦是桃花源,同呼吸共命运不正是大写青春最好的诠释,生命的绽放之所以有意义不是因为有多美、有多具有观赏性,而是在于极致绽放的信念生生不息,或经久不衰。作为一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要利用这场疫情深入地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学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国家兴亡、我的责任”的主人翁意识。让学生深切的感受到了自己肩上担负的责任,明白人民立场最好的解释是人民安全,把人民健康与安全放置在首位,并坚定学生跟党走的信念。

机电工程学院教师刘洋洋:疫情的大考虽猝不及防,绵延万里,但置身其中的所有答卷人,用赤诚行动勾勒了史诗长卷,描绘了气壮山河的主旋律。这是国为人民与人民为国的生动诠释,舍一城保一国,舍一家护一城,舍一身救一家,这就是英雄的中国共产党,这就是英雄的中国人民,这就是伟大复兴路上英雄的中华民族熠熠生辉的民族精神,历经五千余年,愈发耀眼夺目。

机电工程学院教师门兆杰:作为机电学院的一名普通教师,通过这一课思考许久,这场突如其来的疫情,是对身体和精神免疫力的双重考验,考验着每一个中国人的担当和责任,考验着中华民族的信念和意志。医护人员冲锋在前、党和政府则是坚强后盾,体现的是使命和奉献。当全社会面对人间大灾时,知行合一地展现出人间大爱与温情。我们既看到了疬疫肆虐的恐惧,也认识到上下一心的力量。在防控疫情的战斗中,处处都是“人心齐,泰山移”的伟力。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教师谭胡心:此堂思政大课四位教授分别从思政核心课程的角度出发,深刻解读党领导全国人民进行抗疫之战,讲述防疫抗疫一线的感人故事。这次思政大课的安排很及时。在这个特殊时期,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既是做好疫情防控工作的需要,也是提升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针对性和亲和力的有利契机。把疫情变教材,将理论联系实际,既教会大学生读有字之书,更要教会大学生读懂中国战疫这本无字之书,正确引导大学生传承和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增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体育与心理健康教育部教师史磊:这次疫情防控思政课为我们新学期体育思政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我们将这次疫情中涌现出的先进典型人物融入到课堂教学中去,以榜样的力量来激发青年学生的担当。当前,疫情防治取得了阶段性的胜利,但是我们仍然不能松懈,少外出、少聚会、戴口罩、勤洗手。只要我们坚定信心,相信科学,不信谣,不传谣,一定能赢得这场战役。希望阴霾早日退散,我们可以重返校园。

护理学院学生黄腾:自新冠肺炎疫情以来,中华儿女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共克时艰。无数的英雄们,冲锋在前,用自己的血肉之躯为我们构筑牢固防线。他们的事迹感动着我们,激励着我们。我要以这些时代楷模为榜样,严格要求自己,不断提升个人素质;我要认真研读“灾难”这本教科书,更加努力学习,不断夯实文化知识,将来学有所成,为祖国的繁荣富强贡献一己之力!

护理学院学生尚龙飞:2020年是不平凡的一年,一场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祖国大地,中华儿女都参与到这场抗疫之战中,履行着同样的使命,风雨同舟,抵御疫情,用自己的点滴行动守卫家园安全,守护家人健康。我们要发扬团结互助的精神,不忘初心,奋勇前进,待到春暖花开时,共享春光灿烂。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张文博: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最美逆行者”勇于担当,无私无畏坚守在抗疫一线,守护人民群众生命安全。他们身上闪闪发光的大爱精神打动人心,让我更加坚定了个人的人生目标。身为一名大学生,肩负重任,在今后的生活中我要以实际行动诠释着责任与担当,让青春在疫情中闪耀!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学生李敖:知国才能爱国。通过这次学习,让我深深感受到祖国的强大。作为一名90后,我也为在这次战“疫”中勇于担当的同龄人感到骄傲,这些奋斗在一线的最美“逆行者”,是我学习的榜样。冯秀君教授在课堂上讲到我们90后时那种带着哭腔的又富含骄傲的语气让我触动颇深。责任是一种信念,担当是一种成长。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担当。疫情当前,青年人应主动扛起大任,不辱使命,放飞青春的梦想,勤奋学习,勇于担当,为祖国的发展、中国梦的早日实现谱写出最动人的青春之歌。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李宜宸:这是一堂别开生面的线上思政课。作为一名大学生,我们在做好自己防护措施之后,更应该积极参与志愿者行动,更要做好停课不停学,自觉主动的学习,使自己不断成长进步。作为新时代的青年,我们要胸有大志,肩有大任,行有大德;我们要与时代同步伐,与人民同命运;我们要让青春梦想在民族复兴的潮流中尽情绽放!

机电工程学院学生李博:这场来势汹汹的新冠肺炎疫情,给我们的生活都蒙上了厚厚的阴影。但是,作为学生的我们,要把这次的疫情当作是一种学习的机会,去学习前辈这种处变不惊,舍己为人的精神,我们要利用好这个机会,静下来想一想自己的人生规划,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把我们的祖国建设得更强大,担负起时代的使命。

汽车工程学院学生张威龙:在特殊的时期,我上了人生最特殊的一课。看完思政大课,我深刻体会到了家国情怀的重要性,英雄们“舍小家,顾大家”的无私奉献精神,激励我更加努力的学习。疫情阻挡了我返校的步伐,阻挡不了我求知的信念。在延期开学这段时间,我会认真上好每一节课,刻苦学习文化知识,扎实掌握一技之长,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力量和智慧。

航空学院学生李晓峰: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争中,医护人员冲锋在前,争分夺秒抢救患者;警察同志们夜以继日坚守岗位,守护人民生命和财产安全;普通群众发挥中华民族团结奋斗的优良传统,自发救助邻居,自觉隔离;青年学子假期返乡后,积极投身于当地的志愿者队伍中参与疫情防控工作,任劳任怨,表现突出...还有更多更多的人在自己的岗位上为这次战役贡献着自己的力量。作为时代青年,我们要接过父辈旗帜,肩抗责任,扛起重担成长为一名有理想,有责任的有志青年。

航空学院学生赵瑞龙:学习完《全国大学生同上一堂疫情防控思政大课》,令我受益匪浅,刻骨铭心。作为一名身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大学生,在这次新冠肺炎疫情中,也应该在党组织的领导下尽一份自己的绵薄之力。国家栽培了我们,我们也应在国家需要的时候挺身而出,展现作为一名大学生的使命担当!

在全国上下万众一心、众志成城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特殊时刻,这堂“思政大课”将高校思政课教学优势转化为防疫斗争的强大力量,引领青年学生树立正确价值导向,勇担使命,不负韶华!

(供稿/宣传部 马克思主义学院 机电工程学院 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 护理学院 汽车工程学院 体心部 航空学院 撰稿/宋婷婷 编审/尚英杰 审核/李金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