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简报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275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第八期(总第275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明办2017年4月25日

我院举行第十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演出

唱和着青春的节拍,激扬着青春的风采。2017年4月8日下午,我院第十七届科技文化艺术节开幕式汇演在创业园广场举行,这里欢歌笑语,掌声如潮,演员们冒雨为新老生呈现了一场视觉盛宴,赢来了观众们声声惊叹和由衷的佩服。

演出首先由舞蹈社团的同学们伴着明快的节拍,跳着活力四溅的《齐舞秀》拉开了演出的序幕;由国防教育协会同学们带来的军体拳《拳术表演》,刚劲有力,英姿飒爽,更彰显了我院大学生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精神风貌;舞蹈《水调歌头》,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抒发了对祖国母亲深挚的爱;校园之声广播站同学们带来的配乐诗朗诵《中华经典诵读》,以饱满的热情、铿锵有力的语调诠释中国梦,抒发报国情;歌曲《董小姐》,用优美动听的歌声唱出了对青春的畅想,引发全场阵阵掌声。演出还穿插了抽奖互动环节,更吸引了现场新生的热情参与。

本届科技文化艺术节以“惟真求新弘科博韵”为主题,以弘扬青春正能量为主线,分为科技之精髓、博览之众长、韵律之灵动三个篇章,将开展“创新杯”电子设计大赛、数控车床大赛、书画剪纸大赛、“春风杯”征文大赛、“舞吧!青春”专场演出等27项主体活动。本次科技文化艺术节旨在促进青年学生健康成才、全面发展,培养高素质创新型人才,展现青春风采,启迪智慧之光。此台演出不仅彰显了我院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更展示了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诠释了大学生活的真正意义,为建设和谐文明校园添上绚烂的一笔。(许培)

学院举办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

2017年4月11日下午,学院举办了火灾事故应急预案演练活动。安全办、保卫处、学生处、物业公司等部门联合行动,各单位防火安全员、教职工和学生共计200余人参加了本次演练活动。

本次演练模拟了新苑6号学生公寓楼内突发火情时进行应急处理和安全疏散的过程。广大参演人员反应快捷、行动迅速,整个演练过程规范有序,全部按照预定的路线到达了安全区域。

通过这次演练,广大师生对火灾事故应急逃生技巧有了更加深刻的了解,掌握了一旦发生火情,如何正确地报警、扑救、疏散,如何进行自救和逃生,应急避险能力得到进一步增强,学院整体应急处置水平得到了提高。(辛浩)

我院团委举办“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

2017年4月10日,学院团委召开“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暨“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启动仪式,各学院团总支书记、团委及社团主要学生干部参加了本次会议。

会议宣读了我院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的通知文件。文件按照团省委的部署要求,并结合我院实际,对活动内容进行了具体安排。

团委书记李金磊说:开展“一学一做”教育实践活动,要教育和引导广大团员自觉向党中央看齐,向习近平总书记看齐,坚定对党的政治认同、思想认同、情感认同;他还要求各团总支要根据文件要求,制定各学院的工作方案,及时传达和落实到全体团员中去。

“一学一做” 指的是按照团中央和团省委的统一部署,在全省大中学生中广泛深入推进开展“学习总书记讲话,做合格共青团员”的教育实践活动。(彭东 潘孟臻)

我院第六届大学生辩论赛开赛啦!

2017年4月14日,我院第六届大学生辩论赛在2#楼201拉开了序幕。首战由艺术学院对阵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双方围绕是否以成败论英雄的辩题进行了激烈的辩论,双方辩手在论述过程中各有千秋,难辩优劣。正方辩手艺术学院的同学们慷慨激昂的结辩陈词赢得现场观众的阵阵掌声,而反方辩手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同学们逻辑清晰,气势高昂,也让在场的每一个人都感受到了辩论的风采所在。最终,艺术学院赢得了比赛的胜利,自动化学院二辩翟宏岩荣获本场优秀辩手称号。

据悉,第六届大学生辩论赛分预赛、初赛、复赛、半决赛、季军争夺赛、决赛六个部分,采取淘汰制的形式,为期一个多月,最终决出冠军,亚军,季军以及最佳辩手。

我院承办集团文明办志愿云系统操作培训活动

2017年4月14日上午,由中国平煤神马集团文明办主办,我院文明办协助开展的“2017年平顶山市志愿云系统项目设计及应用培训”在我院院士实验楼四楼电子商务运营中心举行。来自集团各基层单位文明办、团委的40余名同志参加了培训。培训由市文明办讲师贺风光、张艳恒主持讲解及辅导。

此次培训主要结合我市志愿服务现状分析、针对项目开展的建议、志愿云平台在项目开展中的应用、学习交流答疑解惑等方面开展。培训过程中,针对志愿服务项目的开展,主要围绕确定项目主题、确定服务对象、宣传发布项目、招募志愿者、组织实施项目、项目信息管理、项目活动总结等几个话题展开。培训中,贺风光讲师重点针对志愿云平台在项目开展中的应用与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了深入探讨交流。通过此次培训,参加培训人员进一步明了了“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纷纷表示要在平顶山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工作中,进一步发挥基层志愿服务队伍作用,结合社会实际需求状况,确定志愿服务项目主题。结合本单位或本团体实际情况,定位好开展的项目内容,开展各种志愿服务活动,以实际行动为我市创建全国文明城市做出积极努力。(魏宏伟)

平顶山晚报:背上的同学情

□本报记者 牛超/文 彭程/图

上午10时许,下课铃声响起。大部分的学生离开后,一名学生双手拄着拐,一步一拐地从教室走出来,他的旁边紧跟着4名同学。走到楼梯口时,这4名同学快步上前,一位同学蹲在了这名行动不便的同学面前,还有两名同学扶着他,让他慢慢趴在蹲着的这位同学背上,另一名同学顺手拿过了双拐,5人一起向楼下走去。

从5楼到1楼,他们用了几分钟的时间就走完了。走下台阶后,两名同学将一辆轮椅推了过来,他们将这名行动不便的同学放到轮椅上,推着他一起向宿舍走去。

这是昨天记者在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采访时看见的一幕。据了解,这名行动不便的学生叫王向东,背他的学生叫韩冰,是王向东的同班同学及班长,另3名学生分别叫姚康、张庆威和张金科,他们是王向东的同班同学兼室友。据老师和同学介绍,背王向东上下楼梯,这几位同学已经坚持了一年多。

自强不息,残疾青年考上大学

王向东是汝州市冼耳河街道十里村人,患有小儿麻痹后遗症,双腿发育不全,不能正常行走。小时候,他看着身边的小伙伴背着书包去上学,心里特别羡慕。在他的一再要求下,家人决定送他去上学。在学校里,不管小朋友怎么嘲笑他,他都不在意,只管认真学习。

“刚开始是家人推着自行车送我上学,后来我自己拄着拐去上学。”王向东说,由于行动不便,很短的一段路他都要走很久,但他一直没有放弃学习。上学期间,他的母亲去世。家人曾劝他放弃上学,学一门手艺,但他最后还是决定读书。

“我相信只要我好好读书将来一定能成器。我不是残疾人,我只是躯体坏了,但脑袋没坏。别人付出百分之九十九的汗水,我就付出百分之两百的汗水,我相信只要我有目标有方向就肯定能走出人生的沙漠。”王向东说。

就这样,通过自己的努力,2015年,王向东考上了大学,成为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一名专科生。

情谊无价,同学为他成立“帮扶小组”

韩冰是王向东的班长。韩冰回忆,入学第一天,他就注意到了王向东。“在班会上,他拄着拐一步一步挪到教室。”韩冰说,当时,他就决定帮助他。“我们平时上课都在5楼或6楼,他从宿舍到教室至少要走半个小时。”韩冰说,他背着王向东上楼,五六分钟就足够了。

与韩冰一起帮助王向东的还有姚康、张庆威和张金科3位同学,他们专门成立了“韩冰帮扶小组”,每天背王向东上下楼。

“他们对我特别好,特别照顾我。”王向东说,“去年冬天,因为下雪,路特别滑,班长背着我扶着楼梯很艰难地上楼,我心里很感动。下雨天,他们背着我还要打着伞,每次都是伞遮着我,他们都淋湿了……”说起这些,王向东的声音有些哽咽,“过节班里有聚会,他们担心我自己在宿舍孤单,也总是背着我去。”

“我们是同学,做这些也是应该的。”说起对王向东的照顾,韩冰说他并没有做多少,“他很要强,自己能做的事不愿麻烦别人,除了背他上下楼,平时很多事都是他自己做的。”

坚持爱心,学校老师交口称赞

“开学不久,当在楼梯口看到我们班的同学背着王向东上楼时,我非常感动。同学之间能够互相帮助,我也很欣慰。”王向东的辅导员赵敏说,好事做一两次容易,能长期坚持就困难了,她很佩服这几位同学的毅力。

“刚开始来报到上学时,父亲还很担心我能不能坚持下去,我也很担心自己能不能适应这里的生活。现在,我在这里生活得很开心,因为同学们每天都会帮助我,像照顾自己的家人一样照顾我。”王向东说,他在学校听到最温暖的话就是“跟哥们儿客气什么”,听到这话,他心里总觉得热乎乎的。

“没有家长的请求,没有老师的安排,一切全源于对同学的爱。”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党总支副书记王洪说,王向东来报到时,学校为了照顾他的生活,专门为其安排了一楼的宿舍,但没有专门安排谁去照顾他,这完全是同学的自发行动。

“这虽然不是什么大事,但能把小事坚持做好也不容易。”王洪说,“他们用最平凡的善举,最单纯的初衷,帮助需要帮助的同学,让大家感受到同学之间的关爱和集体的温度,从而影响着其他同学,诠释着爱心和正能量,是值得大家学习的。”为此,计算机与软件学院和学校都号召大家向韩冰等人学习。2016年,“韩冰帮扶小组”入选学校“好人榜”。

(原载2017年4月18日《平顶山晚报》)

省教育厅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检查小组对我院学生资助工作进行

检查考核

2017年4月18日,省教育厅高校学生资助工作检查小组对我院2014——2016年度学生资助工作进行检查考核。院党委书记蔡志刚介绍了近年来我院在学生资助工作的开张的情况和取得的成绩。

检查组抽查了学院学生资助管理中心,以听取汇报、现场查看档案资料、座谈交流、现场反馈等方式,对我院2014——2016年度年度学生资助工作进行了全面检查考核。

近年来,我院高度重视困难学生资助工作,政策宣传到位,制度建设完善,强化资金保障,严格监督考核,学生资助工作进展顺利。

为强化资助育人功能,近年来我院积极开展诚信教育活动,取得了丰硕成果,通过“诚信校园行”——演讲比赛,辩论赛,短剧比赛等系列活动,多次获得省级表彰,树立了我院资助文化品牌,活跃了校园文化氛围。(寇晓杰)

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工作接受评估

2017年4月18日下午,河南省教育厅艺术教育评估专家组王国良、杨健、张峥丽一行三人来我院进行公共艺术教育评估工作。汇报会在我院行政楼二楼会议室召开,学院领导蔡志刚、宋伟毅、李树伟、胡长对、张立方、刘翱翔及学院相关部门和各院部负责人参加汇报会。

会上,学院党委书记蔡志刚致欢迎词,王国良教授代表专家组介绍了这次评估的主要目的和具体要求,副院长李树伟对公共艺术教育工作进行了汇报。

汇报会后,专家组结合评估指标体系认真查阅支撑材料,对教学档案、音像资料、教师教学科研成果等资料进行了查阅,了解课程教学、学生培养、师资队伍建设等相关情况,实地参观考察学生艺术活动场馆设施,并召开师生座谈会,了解我院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专家组张峥丽教授在师生座谈会上说:“通过这个师生座谈会,让我真切感受到咱们每一位教师和学生对学院的热爱,主人翁的责任感和自豪感深深的打动着我,使我和师生们一同体味着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这个大家庭的温暖与和谐。”

之后在反馈会上,评估专家组充分肯定了我院的公共艺术教育工作。一致认为,学院办学理念清晰,定位准确;院领导对公共艺术教育工作高度重视,公共艺术教育政策领先;教学资料管理规范齐全;师生有热情爱学院;开设的公共艺术课程组织良好,宣传到位;校园文化特色鲜明,社团种类众多;专家组也对我院公共艺术教育的发展提出了宝贵的意见和建议。

此次艺术评估工作大大彰显了我院艺术教学特色,各部门凝心聚力、通力合作,扎实的工作作风和良好的精神风貌给专家组留下深刻印象,得到专家组的高度认可和一致好评。(冯泽星)

我院举办“我是中国好网民,传递青春正能量”签名活动

“要有法律意识,自觉依法上网、绿色上网,增强网络安全意识;要有文明意识,提高网络文明素养,理性发言;要有责任意识,自觉遵守社会公德和网络道德;要有青春朝气,积极传播真实、健康、合法的网络信息,释放青春正能量。”“同学们,营造清朗网络空间,我们义不容辞!你的每一份努力,都会让网络的文明程度更进一步。我们的校园呼唤文明网民,我们的社会倡导网络文明。让我们共同携手,争做中国好网民,传递青春正能量。”

4月20日中午,我院在升旗广场举办“我是中国好网民,传递青春正能量——大学生网上接力活动”签名仪式。学生代表宣读了院团委、院学生会向全体同学发出的《“争做中国好网民,传递青春正能量”倡议书》。团学组织、学生社团组织的代表200余人参加了签名仪式。仪式结束后,签名版将移至教学楼,吸引更多的同学进行签名。

本次活动由党委宣传部、学工部、文明办、院团委、思政部、院学生会等联合举办,旨在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培育中国好网民”的重要指示精神,是在全省高校开展的“我是中国好网民,传递青春正能量——大学生网上接力”活动的组成。

按照活动方案,学院还将通过座谈会、论坛等形式,组织同学们开展制作微视频、绘本、公益广告等活动,倡导和营造良好的校园网络文明道德风尚,推进网络文明建设、网络安全建设,争做有高度的安全意识、有文明的网络素养、有首发的行为习惯、有必备的防护技能的好网民,促进网络空间更加清朗、网络秩序更加规范。(魏宏伟、赵玉坤)

我校学子在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中喜获佳绩

4月13日,第八届“蓝桥杯”全国软件和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大赛(河南赛区)闭幕。代表我院参赛的16名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学生斩获佳绩。其中,“JAVA软件开发高职高专组”赛项中,获得2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5个三等奖;在“C/C++程序设计大学高职高专组”赛项中,获得3个三等奖。

“蓝桥杯”大赛作为国家级的大学生软件赛事,本届赛事全国共有1200余所高校,40000余名选手和500余个软件创业团队参加。只有各分赛区一等奖可获得入围全国总决赛的资格。计算机与软件学院获得一等奖的2016级校企共建专业NET2班樊晨光同学将和2015级计算机应用专业3班杨毅同学将代表河南省参加5月份在北京举行的个人赛决赛。(王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