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第十九期(总第262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明办2016年10月12日
学院党委召开9月份政工学习例会
2016年9月23日,由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立方主持,学院党委召开9月份政工学习例会。会议传达学习上级有关会议、文件精神,党委书记蔡志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例会学习内容作讲话。
会上,学院工会主席刘翱翔传达集团纪委《关于学习贯彻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的通知》,并领学部分内容。学院领导、后勤总公司党总支书记张立新传达《集团纪委转发省纪委、监察厅、省工商联关于印发河南省构建新型政商关系暂行办法的通知》。党委宣传部部长裴朝阳传达全省高校“9.1”工作会议精神。纪委副书记刘春生传达集团纪委《关于进一步推进监督中央八项规定精神落实纠正“四风”工作意见的通知》,传达市纪委《关于民政局原副局长庞振邦等五名同志工作日聚众赌博问题的通报》。
党委书记蔡志刚结合“两学一做”学习教育和例会内容强调:要严守党的纪律,做忠诚干净合格党员。指出守纪律是党章对党员的基本要求,忠诚是做一名合格党员的立足之本,干净是从业之基,保持干净做人做事要常反省,担当是责任意识的体现,敢于担当要保持奉献之心干事业。要认真落实好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要求,抓好党建各项工作。要求各二级单位党组织的负责同志高度重视党建工作,切实担负起全面从严治党主体责任,强化“党政同责”“一岗双责”,做到业务工作与党建工作两手抓、两手硬、两不误。要强化责任意识,牢记权力就是责任。要高标准履职尽责作为对党员干部的基本要求,统筹兼顾,落实好意识形态工作、安全稳定、促进发展等方面的责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
蔡志刚强调,新学年刚开始,组织建设、宣传思想、文明单位创建、安全稳定、教育教育等工作任务繁重,希望全院党员干部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责任意识,切实按照上级会议及文件精神的要求,按照学院党政工作部署,认真履行职责,不断开创工作新局面。
张立方通报了我院全国文明单位年度考核有关情况,并就贯彻落实月度政工学习会议制度,加强党委(党总支)理论中心组学习、职工理论学习等提出要求。(裴朝阳)
我院开展2016年第6期道德讲堂活动
为进一步深化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大力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营造“讲道德,做好人,树文明新风,展文明风采”的浓厚氛围,2016年9月23日,由学院文明办主办,机关党总支、学生处党总支承办的第6期道德讲堂活动在学院综合馆举行。本期道德讲堂活动以“常正己,勤修身;知感恩,传美德”为主题,共有诵一段经典、学身边榜样、发一个倡议、作一个承诺、唱一首歌曲等五个环节。作为我院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环节的一部分,本期道德讲堂利用一天时间,分别组织了两场,受众对象涵盖了我院2016级全体新生。
讲堂上,学院党委宣传部副部长、文明办主任魏宏伟从如何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大学里应该怎样学习,应该学什么等方面入手,向同学们阐释了学习知识、培养能力、形成正确价值观念的重要性;从实践养成、修身律己、提升修养等方面,勉励同学们积极投身道德实践活动,弘扬中华传统美德,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
伴随着悠扬的《高山流水》古乐,在“诵一段经典”环节,主持人声情并茂的《大学》选段朗诵,抑扬顿挫的语调里,同学们真切感受到中华传统文化经典的熏陶,思绪也跟随着进入古代先贤弘扬高尚德行,达于“至善”的境界里。
“学身边榜样”环节,本次讲堂专门邀请了生活学习在同学们身边的先进典型,通过“身边人讲身边事、身边人讲自己事、身边事教身边人”的形式,使同学们感受到在每天看似一成不变的生活里,在身边每天司空见惯的事情里,道德典型、先进人物所蕴藏着对生活、对学习、对社会的责任和力量。平顶山市高校教师造血干细胞捐献第一人、平顶山义工联合会义工、平顶山市红十字会志愿者,自动化与信息工程学院的谢卓奇老师向同学们讲述了他捐献造血干细胞,义务帮扶“爱之家”孤残儿童救助站的心路历程;
被学生们称为“临时妈妈”的学院新苑三号公寓楼宿管阿姨丁雪花语重心长的讲述了她以“仁爱”之心工作和服务的事例,她那对同学们“把优秀当成习惯,使卓越成为自然”的寄语更引起了在场全体同学的共鸣;学院青年志愿者协会爱心驿站志愿服务队队长赵官阳同学为新生们讲述了他们团队的故事,充分展现了学院青年志愿者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和传递着青春正能量的精神风貌;入选我院“2015年度平职好人榜”的机械工程学院2014级汽车检测与维修专业的韩彦锟同学,以普通人、普通事,讲述了他常年坚持参与志愿服务活动,热心为他人服务的平凡小事,使在场同学们再一次感受到平凡人,平凡事所闪耀着的不平凡的品格与信念;“韩冰帮扶小组”组长韩冰以自己和团队的亲身事例,为同学们讲述他和团队传承和发扬爱与坚持的信念,每天都义务帮助困难同学的事迹。在讲述过程中,每一位讲述人亲身经历的事情、感人至深的体会,不时引起在场所有2016级新同学的情感共振,他们的讲述不时被热烈的掌声所打断。同时,在每一位讲述人讲完后,来自于他们身边的同事、同学也分别对他们的事迹进行了点评。
“我承诺: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和学院的规章制度,积极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自觉树立和维护平职学子的良好形象。……”在主持人庄重的领诺声中,《平职学院学生文明公约》回荡在综合馆,渗透在每位新入校大学生的脑海中。“这是心的呼唤,这是爱的奉献……”,“唱一首歌曲”环节,激扬的歌声,澎湃的热情,再一次点燃了在场所有参与人员心中的友爱和激情。
感悟道德,实践道德,让自己成为文明道德的传播者、践行者和受益者。“这些年我们学院每季度都评选出“十大好人好事”,还举办了“平职好人榜”评选活动,学院还把好人榜的入选人物制作成宣传框,悬挂在入校必经的凌云路上。学雷锋,做好事在我们学院已蔚然成风,我感觉作为一名大学生学习技能当然重要,但更要的是要让自己的综合素质在大学校园里得到更大的提高。这其中,个人的道德修养尤其重要,希望每位同学都要像模范典型那样,坚持从小事做起,一辈子学雷锋,做好事。”资源开发学院14级建筑工程技术专业的郝良斌同学一席话语,说出了全体在场听众的心声。(何朝阳魏宏伟)
我院举行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成果展
2016年9月24日,我院在操场举行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成果展。学院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张立方、学生处负责人以及各院部学工负责人和军训新生参加了2016级新生入学教育成果展。
入学教育成果展上,军训方队进行队列表演,太极拳表演和团队素质拓展表演。
学生处党总支书记肖德军宣布“入学教育成果汇报展演优胜方队”获奖名单。艺术学院女子方队获得团体一等奖。
平煤工程技术学院(本科班)获得团体二等奖。
拓展勇士队获得团体三等奖,拓展战狼队获得优秀组织奖,五年制方队获得优秀表演奖。张立方等为获奖团队代表颁奖。
学生处处长匡予生主持成果展并总结发言。(赵玉坤)
中国平煤神马报:职业学院为学生精心烹制精神文化大餐
本报讯(记者尹琰)“继2016年9月22日成功举办2016级新生专场国学报告会后,9月23日上午和下午,我们又为这些新生开办了两场道德讲堂,目的是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生活习惯,提升道德涵养和文化修养。”9月24日,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说。
据了解,该院十分重视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今年以来大力推广国学教育,普及国学知识,并且每月至少开办一场道德讲堂,传承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
3月份,该院首届国学应用班开班,许多学生报名选修国学课程。5月份,该院邀请一些文化教育专家,在该院图书馆报告厅举办首届国学教育研讨会,进一步明确国学教育的发展思路和努力方向。7月份,该院举办了为期3周的国学师资培训班,邀请华中师范大学、中南民族大学的知名专家教授对该院老师进行辅导、培训,大大提升了该院国学师资水平,满足了教学需求。
在采访首届国学应用班的学生时,记者随便点出《中庸》《大学》中的某个句子后,许多学生都能熟练地接着背诵出后面的内容。据该国学应用班老师李全胜介绍,该班80%的学生能达到这样的水平。
据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自开展国学教育以来,该院职能部门各尽其责,广大师生踊跃参与,国学教育取得了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零散到系统的显著成果。为更好地推进国学教育,该院建立了国学应用班日常管理机构,组建了国学教育团队,优化了国学教育办学条件,构建了国学教育课程体系,启动了高职院校国学教育模式研究与实践等项目。目前,国学教育在该院有序开展,得到教师、学生、家长的一致认可和积极响应。
据悉,该院举办2016级新生专场国学报告会后,许多新生报名选修国学课程。报名选修国学课程的2016级新生张明明说:“现在许多大学生传统文化根基浅,心态浮躁。所以,传统文化教育对大学生非常重要。我要珍惜学习机会,在吸收外来文化的同时,从国学中汲取中国传统文化的营养,自觉承担起传承中华文明的重任。”
(原载2016年9月27日《中国平煤神马报》第3版。)
我院多篇论文获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奖
2016年9月25日至26日,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2016年年会在山西省太原市举行,全国100余所高职高专院校代表参加会议。书记论坛学术委员会对过去一年所征集的论文进行了评审表彰,我院有8篇论文获奖。其中,一等奖1篇,二等奖3篇,三等奖1篇,优秀奖3篇。
党委书记蔡志刚撰写的《弘扬新时期“太阳石精神”强力推进高职院校持续健康发展——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精神文化创建与探索》荣获一等奖,并被推介作重点发言,受到与会代表的广泛好评。该论文以企业办学为背景,阐述了以“太阳石精神”为内核,以培育独具特色的高职精神文化为引领,促进高职院校转型发展、持续发展的理论探索和实践做法。
其它获奖情况是:张立新的《运用良性循环机理养成积极进取心态——爱良定律:成就美好人生的秘诀》、李全胜的《当前传统文化教育进高职的探索实践》、岳彤的《廉政教育形势下高校教师队伍的建构研究》分获二等奖;许峰的《高职院校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路径研究与实践》荣获三等奖;王天胜的《运用马克思主义立场观点方法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李冠亚、赵文的《浅谈新形势下如何加强领导干部作风建设》,魏宏伟、任素丽的《高职高专道德教育实践路径探索——以平职学院“季评好人好事”为例》分获优秀奖。
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由教育部思想政治工作司指导,全国高职高专党委书记论坛主任委员会主办,于2009年成立以来每年举办一次,并开展论文征集评选与表彰活动。我校每年都积极组织教职工撰写论文,并组织上报,取得了较好成绩。(王彦杰)
我院举办“青春之约圆梦平职”迎新生文艺汇演
唱和着青春的节拍,激扬着青春的风采。2016年9月29日晚,我院综合馆内灯火辉煌,欢歌笑语,掌声如潮。2016年“青春之约圆梦平职”迎新生文艺汇演在这里举行,学院党委书记蔡志刚、党委副书记张立方、工会主席刘翱翔等领导与几千名2016级新生一起观看了演出。
晚会分上下两篇,上篇为“你好新生”:首先由舞蹈社团的同学们伴着明快的节拍,跳着活力四溅的《New soul》拉开了晚会的序幕;小品《大学,你值得拥有》,以其幽默、诙谐的语言和生动的表演带你走进了欢乐的大学时光;歌伴舞《大海故乡》,用优美动听的歌声抒发了对祖国母亲深挚的爱;独舞《悟》,构思巧妙,魅力十足,掀起上篇的高潮。
下篇为“我的大学”:校园之声广播站同学们带来的配乐诗朗诵《中国梦》,以饱满的热情、铿锵有力的语调诠释中国梦,抒发报国情;相声《学外语》以夸张的动作,风趣的言语令全场笑声不断;街舞《不嗨不要钱》用激情的音乐和热辣的舞蹈彻底引爆了全场新生们一起随之摇摆,嗨翻全场;国学社同学们带来的汉服表演《霓裳古韵》,用儒雅的音乐、优美的舞姿让大家领略了汉服之美;由国防教育协会同学们带来的军体拳《国防军魂》,刚劲有力,英姿飒爽,更彰显了我院大学生活力四射、激情洋溢的精神风貌;由学生社团联合会团干们带来的歌曲串烧《青春之约》,用优美动听的歌声唱出了对青春的畅想,引发全场阵阵掌声。晚会还穿插了“Hi-现场”互动环节,通过扫码关注“掌上平职”微信公众号摇一摇赢大奖活动,更吸引了现场新生的热情参与。
此台晚会不仅彰显了我院大学生的青春风采,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精神风貌,更展示了他们健康的审美情趣,诠释了大学生活的真正意义,为建设和谐文明校园添上绚烂的一笔。(许培)
我院参加平顶山市烈士纪念日公祭烈士活动
2016年9月30日是经全国人大决定设立的烈士纪念日。为弘扬先烈精神,表达对先烈崇高的敬仰,我院150余名团学干部参加了平顶山市的烈士纪念日公祭烈士活动。在革命烈士纪念碑下,同学们怀着崇敬心情,向长眠于此的共和国烈士默哀三分钟,瞻仰烈士纪念碑,缅怀先烈丰功伟绩,祭奠烈士英灵。
活动期间平顶山日报社记者对我院电力工程学院2014级学生史松鑫进行了采访,史松鑫同学说:“先烈们用生命和鲜血给我们打造了一个和平的环境。我们要倍加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好好学习,决不辜负先辈对我们殷切的期望。同时要继续发扬革命传统,努力学习,练好专业本领,做新时代的“四有”青年,为国家建设和民族兴旺建功立业。”
参与扫墓的同学纷纷表示要倍加珍惜无数烈士用生命给我们换来的幸福生活,坚定信心,增长才干,充实自己,奋发图强,增强社会责任感,努力回报社会,争做正能量的传递者。(许培)
九月平职,桂花香飘如雨
一个毕业几年的大学生,给她的班主任打来电话,请一定在桂花飘香的季节,拍一些盛开的照片发给她。她说:“每每回忆在母校的那些日子,最令她难以忘记的就是桂花盛开的季节。”
班主任一口答应了。可桂花却没有如期在八月里开花,而是迟迟开在九月里。花期是晚了一些,但盛开的桂花香飘如雨。人们仿佛能在桂花的浓烈的香气中看到细雨蒙蒙。走在校园里的师生都在赞美桂花的芳香。
学院始终把优化校园育人环境工作贯彻落实在各项工作中,强化文明校园创建,不断加强服务型单位建设,从加强和改进工作作风入手,提高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以文明、负责的态度和良好的精神风貌做好各项服务工作,提升服务质量。在全省民主评议学校行风工作中,学院连续6年获得“先进单位”称号。
加强校园环境建设。投资2000多万元加强基础建设,整修校园环境,硬化学院主干道5850平方米,整修运动场4580平方米,增设及更新100多处体现校园文化和人文精神的文化设施,进一步发挥了校园环境的熏陶和育人功能。
对全院进行了整体绿化美化,草修剪坪,加强对全院花草树木的浇水,战胜了特大干旱,保证了正常生长新建了假山、喷泉,种植更新草坪10000多平方,花木16000余棵,大幅提高了学院的绿化美化档次。
认真开展爱国卫生活动,创造整洁优美的校园环境,保持了“河南省卫生先进单位”等荣誉称号。
昨天,一个在新乡工作的自动化学院的15届霍妍妍同学给老师发来短信这样说:“看到老师发的微信图片,母校的桂花又盛开啦?好怀念呦!仿佛闻到桂花浓烈的香味。”(赵玉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