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简报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208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第五十二期(总第208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明办 2014年7月30日

人民日报:任文杰:机制创新,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关键

任文杰:机制创新,职业教育协同育人的关键

职业院校强化校企合作,形成以就业为导向,工学结合、产学融合的人才培养协同育人模式,是《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和《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提出的明确任务,是职业院校面向生产、建设、管理、服务第一线培育技术技能人才的有效途径。如何打牢校企双主体参与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基础,不断健全制度、形成深度融合机制,提高合作成效,实现学校、企业、学生多方共赢局面,成为构建现代职教体系的重大任务,需在实践中不断探索。

就职业院校而言,一方面,校企合作是职业院校谋求自身发展、有针对性为企业培养一线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举措,其目的是让学生所在院校与企业岗位实现有机结合,让院校和企业的设备技术实现优势互补、资源共享,从而实现育人的针对性,提高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质量。另一方面,高职院校,面对行业企业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对技术和人才的规格要求,只有加强和深化校企合作,才能主动调整专业设置结构,改革教学内容,培养出企业岗位所需的人才。

对行业企业来讲,实现由“中国制造”到“优质制造”“精品制造”的转变,只有通过与高职院校的合作互动,才能得到所需要的技术技能人才支撑,从而提升核心竞争力。可以说,校企双方核心价值的契合和目标指向的一致,成为深化校企合作的基础。

在实践中,应遵循市场和教育规律,以人才、技术、效益为结合点,逐步形成产学联合的循环加速机制。关键点在于专业建设,实现专业设置与行业企业产业优化调整的对接,甚至适度超前。核心点在于人才培养,表现为教学科研与企业技术开发、技术创新能力提升的结合。院校理论教育与企业顶岗实践教育的结合。在这方面,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采用了“教科研主动服务、校企交流互动”的方法。

校企合作的动力,源于高质量人才和高质量产品,通过共同育人,使双方利益形成交汇,通过优势互补实现共同发展。企业在合作中获得人才、人力支持和创新型的关键技术,节省用人成本;院校则得到资金、技术支持,实现内涵发展和育人目标,形成良性循环;学生则得到全面提高,并拉近就业距离;家长则降低教育投资风险,从而形成多方共赢。

校企深化合作的关键是模式创新。强化引校进厂、引厂进校、前店后校等校企一体化的合作形式。从生产要素上,可探索信息、知识技术、人才、资金等方面的合作;切实推动学校把实训实习基地建在企业,企业把人才培养和培训基地建在学校。从合作实现上,可探索政府主导、校企自愿、中介联系等多种形式。从内容上,可探索技术研发、教学合作、咨询服务、共建实体等。从主体数量上,可选择一对一、一对多、多对一、多对多合作。从合作程度上,可选择紧密型或松散型等。模式的创新应结合实际,遵循市场导向,以目标一致、育人共赢为原则,确定最适合的实现方式与途径。

深化校企合作、强化校企协同育人,是一个不断探索与实践的过程,体现着现代职业教育的类型创新,体现着现代职业教育的发展智慧。校企双方唯有站在国家经济社会发展的大局,站在将对方视为影响自身利益的重要因素和合作伙伴的高度,才能不断创新机制、深化合作,实现发展共赢。

我院召开教学改革方案汇报会

7月28日,学院召开教学改革方案汇报会,教务处、实训中心、机械学院、电力学院等15家教学单位的负责人报告了各自的教改方案。院长任文杰、副院长李树伟等学院领导听取汇报,各二级学院教研室主任及以上干部参加会议。教务处处长姚新兆主持会议。

本次会议是为贯彻落实全国职教会议精神,针对学院变化的学情和深化教育教学改革的需要,在教务处的统一部署安排下,学院各教学单位围绕“三型”人才培养目标,结合专业实际,深入研究,制定了各具特色的教学改革方案,并进行集中汇报和展示,旨在深化对学院整体人才培养方案的贯彻落实,对高职育人理念的落实,以期促进校内教学改革交流,提高教育教学质量,造就“三型”人才。

副院长李树伟对各单位教学改革方案给予充分肯定,指出此次教学改革方案汇报,是针对生源结构变化进行的一个改革,有特色、有创新,力度比较大,从整体上看比较全面和系统。同时,他希望各单位要相互借鉴,不断完善。李院长要求,在教学上,要构建因材施教、立体化的人才特色培养体系;在管理上,要建立教学改革激励机制,层级管理,鼓励教改;在原则上,教改要坚持有目标、有计划、有步骤,百花齐放、百家争鸣,但要坚持培养的主体目标不能变、课程体系不能变,不走极端。

任院长作重要讲话。他说,提升办学质量,培育“三型”人才是学院所有工作的核心,是提升办学竞争力的基础。高质量、高水平的教学改革方案是育好人的保障,为此,希望教学战线的同志们,认真贯彻好国家职教工作会议精神,按照校企合作、订单培养、协同育人的思路,不断优化、完善基于“四个服务、三型人才”的人才培养方案,为学生开辟立体成长通道,提供更优的成长成才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