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简报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93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第三十八期(总第193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明办 2014年2月20日

“两会”精神解读之一:深刻领会精神,把握2014年工作指导思想和总要求

瑞雪兆丰年。踏着飘落的雪花,我们走向绚烂的春天,迈进充满希望的新学期。2014年,被视为全面深化改革的元年。1月21日,学院相继召开了2014年党委工作会议和三届三次教代会,全年工作目标任务业已确立。为深刻领会学院“两会”精神,我们对“两会”工作报告作出解读,以期能够更好地领会精神,贯彻落实学院党政决策部署,明确目标任务,勇挑重担,真干实干善干,把劲头用在干事创业上,用在深化改革上,用在推动事业发展上。

学院“两会”工作报告,在总结过去一年成绩,分析面临形势任务,科学把握高职教育发展规律的基础上,针对学院发展的新态势,院党委书记蔡志刚提出了2014年党委工作的指导思想:“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内涵建设为重点,以服务地方、服务行业、服务企业、服务学生为中心,切实加强党的建设,积极推进“固本强翼”战略,统筹做好教育教学、招生就业、宣传思想、校园文化等工作,进一步提升学院核心竞争力。”

院长任文杰在《工作报告》中,提出总收入、招生就业、培训、校办产业、学生教育、职工发展等年度工作目标,明确地提出了做好学院2014年工作的总要求:“深入贯彻党的十八大、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以稳中求进为总基调,以开放、改革为总抓手,以建设“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高职院校”为总目标,更加注重教学改革,更加注重师资队伍建设,更加注重文化品牌塑造,更加注重管理效益,着力提升核心竞争力,全面打造全国煤炭企业高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基地。

两个报告所提出的指导思想和工作要求,是我们统筹做好今年和今后一个时期的学院工作的指针和根本要求。对此,我们必需深刻认识,牢牢把握:要深刻认识要建设“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高职院校”是实现平职梦的总目标和愿景,必须以更加开放的视野和胸怀,全面深化学院改革;必需树立“四个”服务的,统筹做好教学、师资、品牌、文化、招生、就业等工作,提升内涵建设水平,实现发展的转型;必需全面推进人本化、精细化、科学化管理,提升管理的水平和效益;必需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要有甩开膀子的劲头,踏石留印、抓铁有痕的韧劲,难事化易、大事做细的巧劲,在务实重干破解前进中的困难和问题,在务实重干中推动发展。

学院改革发展愿景美好,任重道远。新的学期帷幕拉开,在这个精彩的舞台上,你我都是主角。让我们紧紧围绕学院党政部署,咬定发展目标,发扬“追求卓越、勇于超越”的精神,牢记使命、敢于担当,找准位置,扮好精彩的的自己。

“两会”精神解读之二:“一本两翼、固本强翼”,培育“三型”人才

“一本两翼,固本强翼”,是学院新一届领导班子把握新时期高职院校发展规律,系统总结建院以来我院办学成就,所提出的办学架构和办学战略。任院长在三届二次教代会和多个场合,做出过的阐述:“一本两翼”是学院发展的架构、格局。所谓本,就是要坚持以高职教育为主体、为根本、为基础,为企业、为社会培育高技能人才;所谓两翼,主要指以继续教育、技工(中职)教育为两翼,突出服务企业、服务社会,完善教育平台和体系建设。“本”与“翼”和谐一体,相辅相成。“固本强翼”是发展战略,是向质量内涵发展转型的路径,是学院深化改革的方向。只有本体茁壮强大,两翼丰满矫健,才能铸就学院内涵发展的新品质。

“三型”人才,即员工型、学习型、全面发展型高端技术技能人才。我院“三型”人才培养目标定位,是三届二次教代会和三届三次教代会明确提出的育人目标,是全院管理育人、教书育人、实践育人、服务育人体系的指向和核心,是我院全部工作的核心,是对高职教育人才培养目标的创新,是高职院校办学的重要使命和任务。这一目标的提出,与党委工作报告提出的“立德树人”的相统一。任院长多次强调“三型”人才 “是适应社会发展需要,实现学生健康可持续发展的根本要求。”

围绕“三型人才”培养,围绕学院新的体系建设,教代会工作报告提出了系统的清晰的路径,我们必需深刻认识,深化改革,按要求系统推进。

一是进一步深化校企合作、产教融合、订单培养。按照“明确目标、工学结合”的建设思路,与企业共同创新人才培养方案,实施“两段三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两段”即第一阶段以在校教育为主,理论与实践并重;第二阶段以在企业顶岗实习为主,校企共育、共管。“三结合”即职业技能与职业素养结合,毕业证书与职业证书结合,顶岗实习与就业安置结合)。与企业共同开发专业教学资源,企业技术资料、教师专业研究成果相互开放。与企业共同举办职业技能竞赛,架起与企业联系的桥梁。与企业共同安排好顶岗实习,按照订单培养方案高质量安置好学生就业。要重点建设好综合机电、综采综掘、危化企业实训中心和煤化工技能人才培养基地。着力打造“煤炭、化工、制造、建筑、汽车、医疗、电子、财会”等八大专业群体系,建设一批发展前景好、社会需求高、服务能力强、毕业生就业率高的优势专业。

二是大力推进教学改革,要进一步创建新型课程模式。遵循学生认知规律和高职教育教学规律,从岗位需求出发,基于“首岗胜任、多岗适应”的原则,搭建基本素质教育、专业技能教育“两平台”,将专业技能课程划分为“基础平台、专业核心、专业方向、专业拓展、顶岗实习”五个模块,构成行动导向体系下的“两平台五模块”的课程体系,组织编写专业教材。要创建新型教学模式。积极推行“任务驱动+项目教学”的行动导向教学法,构建生产服务模拟场景,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采取项目教学、案例教学、场景教学和模拟教学等教学方式,切实提高教学效果。要创建新型评价模式。以学生职业能力培养为核心,构建学生专业综合评价体系,综合考察学生的职业素养、专业知识和职业技能,引导学生全面发展。

教代会报告指出:学院服务企业的实践及其成就表明:适应企业的发展,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强大动力;促进企业的发展,是职业教育承载的使命。只有服务企业,才有办学市场;只有对接企业,才能找准办学方向。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在2013年12月21日 “高等职业学校提升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经验交流会暨全国高职高专校长联席会议2013年年会”上提出在要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通过产教融合来深化教学改革。要牢牢把握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这个基本特征。职业教育之所以区别于其他教育,区别于产业,就是它同时具有产业属性和教育属性。既要尊重教育规律,又要尊重产业规律。很长时间,在中国的文化里,教育是学校的事,生产是企业的事。因此,过去做校企合作觉得很难,但是探索了很多路子。现在新时期、新阶段可能会出现的一个重要变化就是,职业教育的办学主体不仅仅是学校,也是企业。职业教育办学双主体的新时期,产教如何融合,校企如何合作,才能够既尊重教育规律,又尊重产业规律,是我们所有的职业学校都必须要研究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