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第十五期(总第137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明办2012年7月20日
教务处深入系部加强对暑期培训工作的指导
7月10日上午,教务处处长郭金明、教务处党支部副书记樊建文分别到机械系、计算机系、外语系、文教部、思政部、信息中心等单位,检查各单位暑期教师校内培训工作开展情况。总体情况看,各系部按照所制定的暑期培训计划,根据安排的培训内容,开展了扎实有效的培训活动。参与培训的教师,对每天的培训内容展开了深入探讨,较好地促进了教学技能、教学基本功、教科研能力等业务素质。
在文教部,郭金明分别旁听了数理教研室、语言文学教研室和文秘教研室的教师互讲活动;在信息中心,郭金明参加了老师们的授课方法讨论。每到一处,郭金明在参与教师培训活动后都提出了具体要求,各单位要认真组织,加强考勤,要按照前期制定的培训方案进行实施,要合理安排,张弛有度,将暑期培训工作落到实处;每一位参培教师要珍惜短短两周的培训时间,培训期间要认真学习总结,教师之间要相互帮助、取长补短,确保每一位教师通过培训,使自己的教学艺术和教学能力得到全面提升。
800米深井下书写灿烂人生
在今年的全国五一劳动节庆祝大会上,中国平煤神马集团六矿大学生采煤班荣获“全国工人先锋号”称号。五四青年节前夕,共青团中央在北京隆重表彰平煤六矿大学生采煤班等3个青年集体。近日,记者走进河南省平煤神马集团六矿,零距离接触了解大学生采煤班的生活和工作。
不当白领当“黑领”
与传统观念的采煤工不同,平煤神马集团六矿有一个大家都戴着近视眼镜的采煤班。这批风华正茂的年轻人,大学毕业后没去当白领,却来到800米深的井下,做起了挖煤的“黑领”矿工。
2008年12月,大学生采煤班成立。虽然冠上了“全国第一个”的头衔,但没有多少人看好这批弱不禁风的文弱书生,也不相信他们能胜任需要强壮体魄才能完成工作任务的重体力劳动。
“大学毕业生来俺们这里当挖煤工人?怕是作秀吧!”尽管平媒集团领导对这个大学生采煤班的组成人员选了又选,确认他们都是现代化采煤技术以及与采煤相关的专业人才,才郑重其事地确认并冠名为“大学生采煤班”,还是有人表示怀疑。
3年多了,这个始终保持在12人“班建制”的采煤班,驾驭着全国第一套国产自动化综采设备,取得同类条件矿井工效第一的成绩,并始终保持着安全生产零事故的纪录。
“与其他兄弟采煤班相比,同是一个8小时的井下作业班,普通班每班采煤3000吨,大学生采煤班一个班要采煤6000吨左右。”第二任大学生采煤班班长、现任综采四队队长董刚自豪地告诉记者。
大学生采煤班组建以来,通过“一对一”岗前培训、“二帮一”导师带徒、“三位一体”团队学习,用知识助推发展,积极实施技术改造,先后完成攻关项目13项,累计生产原煤超过400万吨。
也许有人会问,大学生当矿工是不是大材小用,知识是否贬值了?董刚的回答是:“大学生在基层大有用武之地,我们学的知识不是用不上,而是不够用。”
知识就是生产力
以前,平煤六矿普遍使用的是放炮采煤法,一个采面需要数十名甚至更多的工人,可谓是“大兵团作战”。如今使用全自动综采设备,一个采面只需要两三个人就够了,但这两三个人必须是高素质的一专多能者。让大学生采煤工驾驭现代化的一流设备,一线人员减少了,产量却大幅度提升,安全系数也提高了。
“如今,六矿大学生采煤班的采煤、推架、喷雾等工作全部实现由计算机操作。”平煤六矿宣传科科长史振先告诉记者。
“现在,大学生采煤班日产原煤6985吨,月产原煤18.5万吨。”大学生采煤班首任班长、如今已是平煤六矿主抓生产的副总工程师的谢绍伟,见证了大学生采煤班的成长过程。他自豪地说,一个班12名工人创造的效益,可以与中部地区一座中等煤矿相匹敌。大学生矿工不仅给煤矿带来产量上的大幅度提升,也带来了班组建设、安全生产等方面的巨大改变。
为了更好地使用新设备,推动技术革新,大学生采煤班自发组成了学习班,每周定期集中学习,聚在一起搞技术攻关,甚至跑到几十里外的平顶山市区新华书店查阅资料。几年来,他们先后完成了“自动化冷却喷雾系统改造”、“采煤机红外检测系统改造”等10多项技术改造,其中仅“自动化综采工作面管理软件设计”一项,就可月增产原煤500吨,每天创造经济效益达240万元。
“越是条件艰苦的地方,越需要改革与创新,越需要有知识有志气的青年。”现任大学生采煤班班长王香瑞说,“知识和实践结合起来才更有力量。”
一花引得百花开
当初,对于刚刚走出象牙塔就深入地下煤海的大学生采煤班的每一个成员,都曾或多或少地遭到亲朋好友的反对和不解,承受着很大的压力。
董刚从西安科技大学控制理论与控制工程专业硕士毕业时,已被中国重型机械研究设计院相中。这可是令人羡慕的好单位,但他执意要回到老家河南省平顶山市,让当初原本只期望能招到本科生的六矿,意外地得到了一个“宝贝”。此时,董刚研究生班的30名同学都留在科研院所、高等院校或企业管理部门工作。
得知董刚要去当矿工,所有的亲朋好友都反对,老师和同学们不解:十几年寒窗苦读拿到硕士学位,难道就为了去挖煤?父母更不同意:家里就你一个孩子,井下艰苦危险去不得,甚至有人建议他去“看看心理医生”。
“我从小在矿山长大,矿山有我割舍不掉的梦想。”董刚的父母都是煤矿工人,小时候他看到三五成群、满脸煤灰的工人们升井后聚在一起聊天,有一种很温暖的感觉,他想在基层有所作为。“我想用自己所学的知识改变矿山,把知识运用到实践中去。”
王香瑞毕业于安徽工业大学。学校同意他留校任教,但他却选择去煤矿:“我觉得煤矿就是我的归宿,在这里有一种踏实的感觉。”刚到矿上时,矿里原本想安排他去机电科从事管理工作,但他的回答是:“我是学机械制造的,离不开现场,让我到生产一线吧。”
大学生矿工刘彦兵下井前,担心未来的岳父、岳母不同意。他的女友吕晓娟告诉他:“好男儿在哪儿都有一番事业,将来我就是辞了工作,也要跟着你。”后来,刘彦兵一心扑在工作上,连续3个除夕在井下度过,没能和妻女吃上一顿团圆饭。为支持爱人工作,吕晓娟兑现了承诺,辞去在老家的教师工作,来到平煤集团做丈夫的忠实支持者。
毕业于平顶山职业技术学院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俊杰,原来也感觉到毕业后可能要到平煤集团工作,“但没有想到会到采煤一线当上了一名采煤工人”,用他自己的话说,“如今,我越来越感受到自己岗位的重要了。”
毕业于黄河科技学院计算机专业的董少武是家中唯一的男孩,家境殷实,父母本想让他回老家漯河子承父业,做建材生意。但当董少武听说自动化综采设备需要学计算机的专业人才时,毫不犹豫地报名当了井下采煤工人。
在冲破传统就业压力和偏见时,每一名大学生矿工都有一段自己的感人故事。“我们不是一时冲动,我们的理想与埋在地下深处的煤炭一样,我们渴望在燃烧中腾起自己的一股火焰。”这是大学生采煤工们的共同心声。
记者在平煤神马集团采访期间,常常被大学生们乐于在基层、在“底层”就业的奉献精神所感动着,也常常被一些原本枯燥无味的数字所激动着。平煤六矿大学生采煤班只有12名矿工,采煤量却占全矿的三分之一,相当于该矿同期273名工人的总产量;大学生采煤班先后进行10多项技术革新,安全生产1300天以上无事故;大学生们的平均年龄只有26岁,但他们却创造了全国同类型矿井工效第一的骄人成绩……
大学生采煤班的故事正在改变中原大地百万学子的就业观。一听说是大学生采煤班所在单位招聘,许多青年学子踊跃报名,要求到基层生产一线,仅六矿一个单位,2011年就招了9名硕士生。目前,平煤神马集团已经成立了50多个大学生采煤班组,矿井上下到处都是战斗在采煤第一线的高学历工人,他们用自己的知识奉献于祖国的经济建设,书写着自己的灿烂人生。
思政部暑期培训:致力提升学习力和素质
围绕提高青年教师整体素质,针对青年教师实际, 自7月5日,思政部开始了具有思政特色、内容充实、形式多样、讲求实效、增强内涵的系列培训活动,致力提升全员学习力和素质。
学习学院“十二五”规划,使青年教师明确学院未来5年发展方向和举措,对学院认同度进一步增强,深度融入学院,让自己青春的花朵在学院的奉献中绽放。
邀请学工部书记匡予生给教师做“爱校爱生”为主题的专题讲座,引导青年教师要和学院同呼吸、共命运,只有学院发展好了自身才能有更好地发展;要由衷地爱学生,做到“师道尊严”“心悦学生”“展现人格魅力”“做学生的榜样”。
组织学习《教育部社科司关于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贯彻中央有关精神教学建议的通知》,使青年教师明确在教学中及时有效地贯彻中央最新精神和要求,自觉在思想上、行动上和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充分体现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和主阵地作用。
学习教师法、教育法、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操守等相关法律法规和文件;学习最美司机吴斌、最美女教师张丽莉;全国优秀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贾凤姿、忠诚党的创新理论的模范教员方永刚等人先进事迹,使青年教师深刻体会到肩负的重大使命与历史责任、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职业的庄严与神圣,同时在工作过程中要有研究重大理论与实际问题的勇气,要有无私的奉献精神,要有过硬本领和良好的职业操守。
开展了优秀青年教师讲公开课、教研室主任说课、教学研讨、学术交流等具有针对性的培训活动;开设了提高青年教师教学能力、科研能力的专题讲座、。
通过扎实有效的培训,青年教师在思想认识、教学科研能力、职业操守等方面均有较大程度提高。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