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简报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125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第三期(总第125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明办2012年2月17日

我院宣传思想、文明创建工作受到集团表彰

2月12日上午,在集团会议中心多功能厅,集团召开了2012年度宣传思想文化工作会议。会上,我院被授予“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文明建设工作先进单位”、“统战工作先进单位”及个人多项荣誉称号。在集团文明窗口单位创建活动中,我院安全培训中心、国际合作学院、招生就业支部分获集团“文明窗口单位”称号。

我院已连续多年获集团宣传思想工作先进单位荣誉。这是院党政和全院上下高度重视宣传思想工作,以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共同努力工作的结果。

2011年,我院宣传思想工作按照学院党委工作会议和二届五次教代会工作部署,围绕学院发展的三条主线和四个重点,以全国文明单位换届、迎接党建评估、河南省文明标兵单位迎评等为契机,始终保持昂扬向上奋发有为的精神状态,为“十二五”时期发展开好局、起好步,为全国文明单位换届成功,建设全国知名、国际有影响高职院校奋斗目标营造了良好的宣传思想文化氛围。

新的一年,我院宣传思想工作将认真贯彻落实集团宣传思想文化建设工作会议精神,扎实开展务实宣传工作,着力提高文化强校能力,助力学院持续发展。(胡瑞娟)

我院第六次荣膺全省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称号

近日,河南省纠正行业不正之风领导小组印发《关于表彰2011年度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的决定》(豫纠组〔2011〕14号),经过评议,对在2011年度行风评议中行风建设成效显著、办学招生收费规范、学生满意度高的先进典型进行表彰。我院被授予“2011年度学校行风建设先进单位”荣誉称号,这是我院第六次荣获此项荣誉。

建院以来,在学院党政的领导下,我院以“办好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为目标,以学生成长成才为本,自觉加强行风建设,严格执行国家教育政策,规范招生、收费等办学行为,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着力解决关系师生利益的实际问题,学校管理、教学、后勤服务等工作质量不断提高,学生、家长和社会满意度不断提高。学院首批建成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连续两届被评为全国文明单位。(张庆新)

学工部超前筹谋积极准备迎接学生返校

2月13日,天虽然大雾,天气预报也发出能见度低于200米大雾警告。但站在新南环路上,还是清晰可见学院北大门上醒目的红色横幅:“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欢迎同学们归来”。

新年伊始,为了迎接同学们返校,学工部在学院主校区和学生生活园区分别悬挂了9条横幅,迎接同学们的归来。横幅的内容温馨、催人奋进。学院北门悬挂的“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欢迎同学们归来”,使学生刚踏进校门就能感受到学院和老师对他们的亲切关怀;文化路上的“让父母的期待变成现实,让自己的理想展翅飞翔”,激励同学们在新的学期坚定自己的理想,努力学习;生活园区的“素质高一分形象美十分”,提醒同学们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自己的言行和文明行为的养成。

其实,早在外出社会实践和边远地区的同学陆续返校之前,学工部就与各个系部和有关部门取得联系,积极进行了较好的指导协调工作,他们深入公寓,密切关注学生返校人数,坚持每日统计,保证每个提前到校学生的正常食宿。(黄舜李宜春)

洁白的哈达表深情

2月13日,正值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开学第一天,该院计算机系团总支副书记周刚伟老师像往常一样来到学生宿舍,看望该系来自青海玉树藏族自治州、黄南州等地的藏族学生多杰扎西、先巴公保、娘尕加和扎西拉旦四位同学。在宿舍里,多杰扎西代表几位同学给周刚伟老师献上了洁白的哈达,对学院和老师们对他们学习和生活上的照顾表示由衷的感谢。几位同学还把从家乡带来的糌粑、牦牛肉、酥油、大饼等传统食品与同宿舍的汉族同学们一起分享。他们还带来了青稞酒准备送给对他们照顾有加的老师。

先巴公保家住青海省海南藏族自治州贵南县森多乡加尚村,家中7口人,以放牧为主。在家中,他是孩子中的老大,虽然很小年纪就学会了骑马帮助家人放牧,但他性格比较内向。上了初中才开始学习汉语。高考时,父母想让他报一所省内的学校,结果先巴公保在报志愿时选择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录取通知书》下来的时候,由于先巴公保的汉语不好,父亲更是一句汉语也不会,家人有些犹豫。当时,爷爷“出去闯一闯”的一句话让先巴公保踏上了外出求学之路。2011年9月到平职学院报到时,他所在的计算机系专门安排了大二的藏族学生拉毛却负责接待,热情的笑脸,熟悉的话语,虽然让他们感到心头的温暖,但父亲丹正多杰仍是不放心。报到后,先巴公保的爸爸陪他了一天一夜。第二天晚上爸爸走后,第一次出远门的先巴公保有一种说不出的感觉。那天晚上,他一夜没有合眼,写了3首想念家乡、想念亲人的藏语诗。

同腼腆的先巴公保相比,来自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曲麻莱县的多杰扎西显得活泼许多。多杰扎西左耳上戴着耳环,以至于刚到宿舍时让同学祝培基以为他是艺术系的学生。多杰扎西的爸爸在县城兽医站工作,妈妈在老家有100多只羊和30多头牛,家里共有兄弟4人。多杰扎西说,玉树地震后,他家的房子裂了,全家都住在帐篷里。后来,国家对玉树进行了援助和扶持,自己的学业也得以继续。被学院录取后,家里专门开车把他送到了学校。

对于这些藏族学生来说,在学校遇到的第一个也是最棘手的问题就是语言问题。由于这些学生在家乡学习和生活都是用藏语,汉语水平不好,不要说上课学习,就连基本交流也成问题。此外,生活习惯的不同也是需要克服的问题。为此,该院专门安排学生和这些藏族学生结成对子,实行一对一的帮扶。为了能够让这些藏族学生尽快适应大学生活,学院将藏族学生分开,和汉族学生混合安排到一个宿舍,让汉族学生帮助他们尽快适应中原的生活方式。除了语言问题之外,这些藏族学生普遍存在高数、英语相对薄弱的问题。该院计算机系里安排了学习好的同学一对一地为这些藏族学生补课。为了及时了解这些藏族学生的思想和生活动态,每个月老师都要和这些藏族学生单独谈话,帮助他们解决问题。在老师和同学的帮助下,这些藏族学生很快适应了大学生活,和汉族学生相互学习,互相尊重,大家很快就融合在一起,在语言和学习上都有了很大进步。

在学院的日子里,虽然远离家人,但同学们的友情和老师的谆谆教诲使他们难以忘怀。2012年春节,多杰扎西、先巴公保、娘尕加和扎西拉旦等同学都用短信给远在家乡的汉族同学和老师送去了祝福。

宿舍里,老师和同学们聚集在一起,谈着假期分别后的想念。先巴公保同学多才多艺,平日里常自己写一些诗歌。在春节放假的一段时间里,他用藏语写了一首诗,名叫《献给朋友和老师的一封信》,“首先,祝愿远方的老师和朋友们,身体健康!我父母说道,人生就像一个圆圆的球,在倾斜的地方是由不得自己的。现在回想起过去,就会想起父母和老师教育我的那些真言。。。。。。”小别之后的重逢,生性腼腆的先巴公保也忍不住表达自己对老师和同学的思念之情,用富有磁性的藏语朗诵着他的诗。(魏宏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