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简报 >> 正文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第86期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简报

第二十六期(总第86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文明办2010年12月31日

历尽磨难痴心不改 少年壮志不言愁

——平顶山市电视台“心桥”栏目专访我院学生刘巍

(通讯员 王怀玲 魏宏伟)12月22日,平顶山电视台“心桥”栏目在市广电大厦演播厅专访了我院自强不息的贫困大学生刘巍。平职学院师生和社会各界人士共百余人参加了访谈。

让我们也来随着摄像机的镜头,认识一下这位自强不下的贫困大学生吧。

严父遭病如山倒 幸福童年随烟散

刘巍是我院机械工程系2009级汽车运用技术专业的一名大学生,他来自开封市兰考县一个并不富裕的小山村,当刘巍年仅2岁的时候,他的父亲不幸患病偏瘫,为给父亲治病,家里债台高筑,病魔使刘巍的父亲失去了劳动能力,只能拄个拐杖一瘸一拐艰难地维持自理,在生活的重压下刘巍的母亲撇下2岁多的刘巍和刘巍5岁的姐姐离家出走,这个贫困的家因此更是雪上加霜,风雨飘摇。

风雨飘摇家破碎 慈婶捧出慈母情

是刘巍的叔叔婶婶给了小姐弟俩严父慈母般的爱,叔叔婶婶一方面供给自己的一双儿女读书,一方面供给刘巍上学。苦难的生活使年少的刘巍早早地懂事。在艰难的求学岁月里,刘巍总是周末匆匆赶回家里照料父亲、跟叔叔婶婶一起下地劳动,看到姐姐和叔叔婶婶照料父亲的辛苦,看着年届古稀的父亲在病痛折磨下饱经沧桑的面容和花白的鬓发,刘巍萌生了辍学打工减轻家人负担、孝敬父亲的念头。是善良的叔叔婶婶几番劝解、几番批评,并拿出省吃俭用的钱资助刘巍,刘巍得以继续自己的高中学业,寒窗岁月里,刘巍不止一次地在心里发誓:一定好好学习,不辜负叔叔婶婶的厚望,将来学成报答亲人的大爱!

苦辣酸甜求学路 慈婶大爱资助情

2009年8月,高考成绩揭晓。河南省高招理科大专一批分数线是407分,刘巍考出了444分、高出河南省专业一批线37分的优异成绩。想到艰难的家境,离不开人照料的父亲,以及靠种地为生、家境并不富裕的叔叔婶婶一家,以及读大学所需要的巨额的学费,刘巍再次想到了辍学。关键时刻,善良的叔叔婶婶说话了:“孩子,全家人吃苦受累,不就盼着你读大学吗?你是咱刘家祖祖辈辈第一个大学生啊!家里哪怕是砸锅卖铁也要供你读大学的!”一番话惹得刘巍和姐姐泪流满面。

金榜题名悲欢事 欲带病父读大学

报志愿的时候,刘巍想起了高三班主任曾经讲过的一个贫困大学生“带着母亲上大学”的事迹,于是在报志愿时,刘巍在学校微机房里上网搜索,搜索到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贫困大学生范长春带着母亲上大学”的事迹,相似的家境,一样的苦难,使刘巍眼含泪读完了范长春的事迹,然后他毫不犹豫地填报了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他在心里决定自己也要带着爸爸上大学,打工挣钱租房子照顾爸爸,尽一尽做儿子的义务,减轻叔叔婶婶的负担。当刘巍把带着父亲读大学的想法跟婶婶说了之后,遭到了叔叔一家的极力反对。

四处打工不停歇 欲凭弱肩承风雨

2009年8月底,刘巍带着叔叔婶婶东拼西凑借来的学费来到平职学院报到了。新学期军训结束后不久,就在很多同学忙于奔走于校园各个大学生社团之间,跃跃欲试准备加入自己感兴趣的社团展示才干、锻炼能力的时候,刘巍却在校门外的小饭店开始了课余打工生活。细心的辅导员了解到了刘巍的家庭情况后,立即给刘巍申报了特困生勤工助学岗位,不久,学院又给刘巍发放了贫困生一等助学金。

在此后大一的学习生活中,刘巍利用周末以及课余先后在校门外的小饭店打过工,在学院附近的木材公司搬运过木头,在汽车美容装饰行洗过车,在台球室做过主管。由于在饭店打工太占用时间,影响学习,不久刘巍辞去了饭店工作。冬天在汽车美容装饰行洗车的时候,冰冷的水珠刺在脸上、手上,钻心地疼,衣服湿了几天不会干,有时不得不穿上湿衣服自己暖干;搬运木头的时候,早上戴上老板发的新手套,不到下午手套就彻底磨成碎片,一天下来手上磨出血泡,人累得浑身散了架,跟刘巍一同去打工的同学坚持不了纷纷离去,可是为了能够减轻叔叔婶婶家的负担,每个周末的打工刘巍都坚持下来了。

为了节省路费,他花费60元勤工助学的钱,买了一辆二手自行车,便于周末骑着自行车到市内打工。国庆节、元旦节和五一节对大学生来说是开心的日子,很多同学都回家或者找同学去了了,刘巍思念叔叔婶婶,牵挂父亲,可他不能回去,回家往返一趟,要花去100多元路费,这100多元相当于他10来天的生活费,婶婶连腰疼病都舍不得买药,他舍不得花费这100多元路费。于是他就到市内打工,给商家散发广告宣传单,一天下来还能挣得一些生活费。

师生爱 同学情点点暖化沉默人

日子如溪水淙淙地流淌,缤纷多姿的大学生活在充满朝气和活力的大学生们的精心营造下,总是丰富多彩。周末的日子,同学们有的到阅览室看书,有的上网,有的到操场活动,有的结伴郊游、逛街。然而刘巍从来没有奢侈地享受过这些,他总是一边面打工一边学习功课。

当辅导员从班干部那里有重点地询问班里几位特困生的生活情况时,班干部们都说:“刘巍对班里组织的集体活动能够积极参与,但就是不爱说话,他对同学们很真诚,很实在,从不与同学闹别扭,更不与同学争高下,需要相助的时候,他表现得很实在很厚道,比如打扫卫生,他总是积极主动,从不偷懒,吃苦又能干,不怕吃亏,乐于助人,但就是很少与同学们交流和沟通,总是沉默少语心事重重。他很少与同学一道吃饭。”

于是辅导员就主动找到刘巍谈话,未曾开口,刘巍声音已有点哽咽,可以看得出,刘巍心里压抑着很多心事,他强忍着不让自己的情绪被感染出来。他说:“老师,在我看来,生活上的艰难已不是主要问题,关键是自己怎样顺利地把大学读完。我把想说的话给您写出来吧。”辅导员答应了。两天后,刘巍交给辅导员几页纸。

“在操场边,我曾怀着崇拜的心情见到了范长春,我只是远远地向他注目,就是他带着母亲上大学的事迹,使我报考了平职学院,我很崇拜他,敬重他,他是个孝子,我想,我也一直都有一份孝心,可我无机会、无能力报答亲人,也许只能在将来实现吧。我现在打工,就是为了减轻叔叔婶婶负担,能省出钱给父亲治病。我的叔叔婶婶像严父慈母一样爱我,没有叔叔婶婶,就不会有我的今天。在我5岁那年的夏季,我因重感冒而转化为肺炎,病危到奄奄一息的地步,是婶婶每天冒着三四十度的高温,抱着我一趟一趟地到村卫生所输液,家里没钱,婶婶借了好几家钱,才把我从死神手里夺回来。后来婶婶靠卖鸡蛋、卖菜才还上了药费。没有婶婶,就没有我生命的延续。如今婶婶一天天地老了,无力供养我了,而我也长大了,却没能力报答婶婶。”

这就是一个19岁大学生沉重的心事!

原来在同一片蓝天下,在同一所美丽的大学校园,还有这么一些历尽磨难的苦孩子,他们在承受着经济压力的同时,还在承受着心灵的挣扎,还在自强不息地同命运抗争着,不息地奋斗着,用自己年少的弱肩过早地承担着生活的风雨!

经过一番心与心的交流后,辅导员终于理解了这位19岁大学生内心的苦楚,辅导员告诉刘巍:一年中有温暖也有风寒,生活中有幸福也有困难。贫困的家境不是你的错,也不是你自卑的理由,在我们身边,相似的贫困生还有很多,你虽然不能改变目前的家境,但是你可以改变自己的未来。年少时的艰难磨砺将是你人生受享不尽的精神财富,要坚强,挺过去,一切都会好起来的,希望你变得乐观些、开朗些,能与同学们融入一体、打成一片,那样你会获得许多快乐。

成长岁月多磨难 艰难苦恨玉汝成

在老师和同学们的帮助下,刘巍渐渐变得乐观开朗起来,除了勤奋学习、积极参与各项集体活动之外,还积极主动与同学们交流沟通,分享集体生活的快乐。火热的集体生活使刘巍渐渐地融入到了大学校园这个大集体中。本学期,我们看到,这个高高瘦瘦的刘巍,仍然忙碌于学习功课和校外打工的生活中,同时也投入了更多的热情参与班集体活动,性格变得乐观开朗起来了。

在大一上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刘巍的总成绩名列全班第9名,并被评为优秀学生;大一下学期的期末考试中,刘巍的成绩一举跃迁到全班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在年级140名同学中名列第14!在2010年底机械工程系团总支申报河南生大学生自强之星的时候,刘巍以绝对优势被机械工程系团总支推选上了河南省大学生自强之星候选人。

成长的岁月里,每个人都可能会遭遇意想不到的生活磨难!也许在千千万万同龄的大学生衣食无忧幸福地在大学生活的时候,没有人会想到还有刘巍这样的孩子,用年少的弱肩去挥汗出力,流血流泪,为了读书、为了生活而历尽艰辛!

“几度风雨几度春秋,风霜雪雨搏激流。历尽苦难痴心不改,少年壮志不言愁!” 这是刘巍最喜欢唱的一首歌,在刘巍所在的2009级汽车专业迎新年联欢晚会上,刘巍用这支歌唱出了自己的心声。

男儿有泪不轻弹。在艰难生活的磨砺中,年仅20岁的刘巍变得坚强了。求学路艰,落泪是金。苦难,是人生的一笔财富,相信刘巍同学在承受了生活的艰难困苦后,会以更加坚实的脚步去走自己的大学路和以后的人生路的!同时,刘巍的亲身经历必将激励千千万万生活在贫困线上的大学生去勇敢地面对苦难,正视现实,以顽强的意志、坚韧的毅力和拼搏精神去走好自己的大学路的!我们也衷心地祝愿刘巍同学能够学有所成,早日成才,报效社会!

我院举办2011年迎新春元旦晚会

(通讯员:文:赵玉坤 范长春 图:张庆新)12月30日,我院在综合馆内隆重举办2011年迎新春元旦晚会。党委书记蔡志刚致词。院长任文杰出席观看节目并上台朗诵了诗歌。在家领导一同观看了文艺晚会。晚会由我院工会主办,艺术系承办,学工部、团委、信息中心协办。大合唱《中国春潮》拉开晚会序幕。

鼓舞同庆《鼓乐迎春》、歌舞《天路》、相声《惯着你》等节目精彩纷呈,展现了我院学子的青春活力。“感恩拜年”节目由11个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学生现场互动表演。有四川的,有内蒙古的,更有来自西藏的。他们不仅向父母拜年问好,还分别用拿手的节目向师生表达新年的问候。来自西藏的两个女大学生把洁白的哈达献给学院领导,

表达了学子对教师的深情厚谊。“——来吧,亲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让我们用忠诚、责任、青春和热血躬耕我们的理想!”“——让我们踏着矫健的步伐,共同迈向,平职学院波澜壮阔的新纪元!”随着院长任文杰铿锵有力的诗朗诵,晚会达到高潮,点燃了我院师生的新激情,更激起了学子求知的欲望。四位院领导参加的合唱演出,也成为晚会一道亮丽的风景线。歌曲《一起飞》,为晚会画上了圆满的句号。

辞旧迎新又一年,我们相信,平职学院一定会一年更比一年好,让我们在精彩中走向明天。

走近吴如

“张老师,我已经回到家了,我把学期末下矿学习、拜见金牌矿工吴如的经历给我爸爸妈妈讲了,爸爸妈妈都问我从吴如那里学到了什么,有什么感悟,我告诉爸爸妈妈:我的感触是,第一,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我也会像吴如那样去踏踏实实地走自己以后的人生路;第二,吴如已经退休了还在学习,我将像吴如那样,学无止境,进一步在学业上深造,通过专升本学更多知识,为自己将来的发展奠定基础。”1月11日,已经放假回到家中的资源开发系2009级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学生王鹏给老师打电话汇报现场学习情况。

本学期末考试结束后,资源开发系利用1月5日、6日两天时间,组织煤矿开采技术专业10个班的学生分组分批深入一矿、四矿、六矿进行煤矿整体熟悉活动。同学们参观学习了煤矿安全管理、生产管理等知识,开阔了视野、增加了对专业的认识。

使同学们惊喜的是,同学们在一矿“吴如学习室”见到了“全国五一劳动奖章”、“河南省先进工作者”、“优秀共产党员”、“感动中原十大年度人物”、“60位新中国成立以来感动中原人物”吴如。吴如亲切地向同学们问好,并用自己的亲身经历,鼓励同学们热爱专业、热爱煤矿,不断学习,“学习有用、学习光荣”,要“持续学习、终身学习”做到“学习工作化、工作学习化”,做煤矿的栋梁。

同学们看到吴如作为一名普通采煤工,在平凡的岗位上一步步成为平煤集团广大职工的杰出代表,并且退休了仍然坚持上班和学习,而且几十年来坚持学习并写出了150多万字的读书笔记,创作了数万字的《煤矿安全生产四字歌》、《煤矿安全事故案例分析》以及《煤炭炮采精采细收手册》等3本书,同学们对着自己的专业有了更深刻的启迪和热爱。他们纷纷表示:通过这次的参观学习和拜见名人,自己下一步会更加坚定地学好专业,树立扎根基层、岗位成才、做出贡献的信念。(通讯员张登明 韩恒梅)

文明短波

★(通讯员:付正大、顾惠芳)第四届全国大学生会计信息化技能大赛总决赛成绩揭晓,会计电算化教研室获得全国三等奖1项、优秀奖1项,顾惠芳、陈姗姗同时被评为优秀指导教师。

★(通讯员 李学军 朱荣华)12月18-19日,全国大学英语四、六级及英语应用能力考试在我院举行,此次考试,我院共有3935人/次参加了四、六级考试,其中有3667人参加了四级考试。

★(通讯员 智红华)12月20日下午,由就业处主办的我院第四届职业生涯规划比赛圆满结束,化工系煤炭深加工专业王伟同学获得了第一名。

★(罗鸿伟)12月24日晚,外语系在二号楼701报告厅举办了外语系2010年圣诞之约联欢晚会。学工部书记匡予生、外语系领导、外籍教师Raymond、Meghan、Henny及外语系400余名师生参加了联欢会。

★(通讯员 胡瑞娟)近日,从平顶山日报社传来喜讯,由平顶山日报记者孙鹏飞和我院宣教处赵玉坤采写,真实记录我院职工范长春带母求学、传递爱心的纪实性通讯:《范长春:从孝子到爱心使者》,在第24届(2009年度)中国地市报新闻奖评选中荣获二等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