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简报 >> 正文

"雷锋"难做?别让冷漠寒了好人心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0-04-24 [来源]: [浏览次数]:

曾经有人提出这样的假设:假如雷锋突然来到今天,他可能会遇到“钓鱼执法”,他可能需要随身携带“免责书”,要求对方签字后方可救人……乍一看,你会觉得这样的假设很无聊,可细究起来,这倒是折射出当今社会“雷锋”难做的尴尬境遇。

“雷锋”难做,不是只有雷锋归来才会遇到的个别案例。2006年的“彭宇”案给大家上了一课:“见义勇为”或许也会付出代价。本是一种善举,非但得不到感激,还被诬陷为肇事者,此情此景令人痛心;再者,受害者和见证者也往往不敢举报、作证,此行此举令人寒心。常此以往,难保大家不会相互提醒:“管好自己吧,这些事情你我都是无能为力的!”一个原本温情四溢的社会变得冷漠淡然。

冷漠,源于信任度的滑坡。中华民族是个重情重义的民族,然而近年来,随着改革开放步伐的加大加快,诸如拜金主义、极端个人主义一类的西方思想流毒也乘机而入,对中国社会和中国人的传统观念产生了一定量的冲击。遇人遭难,众人围观,人们抱着“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冷漠态度;更有甚者,在极端功利心的驱使下,利用好人的善心义举大敛横财,严重伤害了好人群体的社会正义感。

好人,需要被认同和激励。对于那些助人为乐、见义勇为、惩恶扬善、捍卫正义的好人和英雄,应给予应有的褒扬、尊重和嘉奖,不能让好人做了好事却受了委屈。只有这样,才能激励更多人去做好人、做好事。

要想根治“社会冷漠症”,我们必须努力提升公民的整体社会责任感和道德价值观,让社会摘掉冷漠的面纱,让人与人之间多一点信任,少一些猜忌,多一份鼓励,少一分怀疑。由中央文明办主办的“我推荐、我评议身边好人”活动,通过在全社会大力宣传身边好人的先进事迹和高尚品德,为人们树起为人行事的道德标杆,引导广大群众崇尚先进、学习先进、追求先进,从而促进社会文明程度和道德水平的全面提升。

身边的好人,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呵护与关注;道德的社会,需要你我他的共同努力来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