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文明创建 >> 正文

榜样引领|文化教育部:彰显传统文化育人魅力 打造特色发展文化品牌

发布者: [发表时间]:2023-05-23 [来源]: [浏览次数]:

编者按:今年五一前夕,中国平煤神马集团隆重召开“五一”表彰大会,对2022年度涌现出的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进行表彰,学校荣获集团“2022年度先进单位”,文化教育部荣获集团“红旗区队”,机电工程学院、学生处荣获集团“先进区队”,资源开发学院李成伟荣获集团“劳动模范”,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周刚伟、护理学院孙龙仁、尼龙化工学院张璐荣获集团“先进生产(工作)者”。为了激发榜样引领示范作用,营造学习先进浓厚氛围,即日起开辟专栏,对获得荣誉的集体和个人先进事迹进行专题报道。

文化教育部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宗旨,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主动适应民族复兴对传统文化教育的新要求,深入推进传统文化“融入”党建工作,品牌活动“植入”日常教学,名师学者“引入”师资队伍,特色元素“嵌入”校园文化,通过打造四个“党建+”工作载体,形成“六位一体”传统文化育人体系,助力学校校园文化建设再上新台阶、文化育人工作再谱新篇章。

汲取传统文化营养 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

文化教育部积极探索传统文化赋能基层党建的方法,运用四个“党建+”工作载体,打造基层党建特色品牌,以高质量党建助推高质量发展。

开展政治理论学习

打造“党建+学习教育”载体,夯实基础。文化教育部始终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首位,坚持把学习教育融入日常、抓在经常,按照“学习一个专题,研究一个问题,统一一种思想,融入一项工作”的“四个一”学习模式,认真落实党员教师政治理论学习制度,号召全体党员教师及时跟进、深刻领会“文化自信”的真实内涵,积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力量,自觉以实际行动践行初心、担当使命。

文化教育部坚持开展党员常规读书活动,要求每位党员制定明确的学习计划,确保日学一小时,撰写读书感想,分享读书体会,切实将长远学习规划和阶段性学习任务有机结合起来,从书籍中汲取能量,用实际行动践行党员使命。

开展志愿服务——文明交通岗

打造“党建+志愿服务”载体,表率垂范。文化教育部坚持开展党员干部联系服务基层活动,制定了党员干部分包教研室制度,要求党员干部发挥模范带头作用,积极主动地开展工作,针对教职工普遍关心的热点、难点问题,与教职工进行谈心谈话,做好深入细致的思想政治工作,化解矛盾,确保教师队伍稳定。坚持开展“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岗”“党员义务奉献”活动,在实践中提高了广大党员的党性修养和为民服务的情怀。

打造“党建+教研科研”载体,担当作为。文化教育部突出党建引领,强化教研科研工作的主色调,以“红色”为内核,坚持党对教育事业的全面领导,把党建工作融入教育的各项工作中,厚植党建与教研情怀且贯穿两者,使党建成为教研科研工作带动教改的重要支撑,为教研科研实践注入“红色血液”。

文化教育部以党员骨干为引领,对教师实施过程性培养,并根据项目建设的方式,组建六个指导与实践团队,分别负责“明德教师”“明德课堂”“明德教研”“明德管理”“明德文化”“明德资源”六个项目的实践,每个团队开展的研讨活动、实践活动、调研活动,都兼顾到了两个结合,即党建工作与教研科研工作紧密结合,个人成长与教师群体成长相结合。

打造“党建+安全廉洁”载体,筑牢防线。文化教育部认真修订《安全管理办法》《实训室标准化管理制度》《专项双重预防体系》,积极开展火灾警示教育月、安全知识大讨论等活动,对广大党员进行了《校园安全工作》内容培训,帮助党员教师厘清了责任清单,加强了应急和安全科普宣传,提升了党员的安全素质、文明水平和风险防控意识。

文化教育部坚持反腐倡廉工作常态化,组织党员学习中纪委和省纪委会议精神等,定期召开文化教育部党支部廉政工作会议,制定《廉政建设目标责任制》,积极落实师德师风建设、学术道德建设各项治理措施,对党员教师不断进行教育、监督、检查和考核,开展了《三尺讲台守初心 立德树人勇担当》专题党课等活动,有效地防止了学术腐败。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 培育德才兼备时代新人

文化教育部以普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知识为主线,以“弘文化、育英才、强中华”为己任,引导学生坚定文化自信,弘扬严谨踏实、谦和好礼、家国情怀等优秀品格,形成文化引领、基地打造、课程建设、活动推进、诵读比赛、实践导行“六位一体”传统文化育人体系,为学生固本铸魂打底色夯实基础。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揭牌

打造文化传承基地。坚持深度挖掘、辨析和研究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资源,建设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聘请了全省传统文化领域的20余位名家学者为我校传统文化客座教授,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更深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同时,发挥了“明德讲坛”的学术阵地作用,每年邀请专家学者举办“传统文化进校园”等主题讲座3~6次,使传统文化教育从入耳入眼到入脑入心。

深入推进课程建设。积极完善了全校公共基础课《中国传统文化》的教学内容,开设了《西游记的智慧启迪》等公共选修课,充分利用《国学教育》校级精品在线开放课程资源,将VR实景与数字博物馆资源引入课堂教学,打造了线下与线上混合的教学模式,使《中国传统文化》课程的讲台延伸到祖国的大好河山。

营造校园书香氛围。坚持每年开展“书香校园活动”,结合“世界读书日”,推动“学生阅读计划”和“教师阅读计划”,为全校大一新生、文化教育部全体教师分别开列书单,并举办“学生阅读报告比赛”和“教师读书分享会”,培养了师生良好阅读习惯,浓郁了校园文化氛围。中国平煤神马电视台还曾以《平职学院青年读好书 好读书》为题,对文化教育部组织的“世界读书日”朗诵快闪活动进行了专题报道,辐射作用日益明显。

汉服成人礼

培育传统文化社团。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传承基地”为载体,以传统节日为契机,开展传统文化实践体验活动,践行尊亲敬祖、讲仁守义、慎终追远等民俗,组织览初汉服社等6个传统文化类社团,每年开展“汉服成人礼”“我们的节日”等文化传承活动,开展《论语》《道德经》吟诵活动,增强了学生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诵读展示活动

开展经典诵读活动。坚持开展“创品牌 树典范”经典诵写讲活动,开展经典诵读、汉字书写、诗词讲解等系列活动,引领师生更加广泛深入地领悟中华思想理念、传承中华传统美德、弘扬中华人文精神,强化了诵写讲师资队伍建设,增强了师生的文化底蕴和道德修养。

共建文化实践基地。学校与大同文化•应水书院共建了“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实践基地”,引导学生认真研读文化经典,在耕读文化浸润中厚植家国情怀,培养劳动精神,树立担当意识,强化社会责任。

扎根优秀传统文化 推进课程思政改革创新

文化教育部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为灵魂和主线,打造公共基础课与思政教育的协同育人格局,构建了“11336”课程思政特色育人模式。

文化教育部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所获荣誉

价值引领,提炼课程思政典型案例。文化教育部教师深入挖掘公共基础课中蕴含的思政育人元素,不断提升政治站位,贴近社会热点,将现实生活中的道德规范、哲学原理、做人道理引入课堂,增强了教学效果,提升了育人水平,提炼出的课程思政典型案例获得了多项荣誉。

开发教材,服务课程思政教学需求。文化教育部坚持深耕教材,在教材编写中体现立德树人的理念,注重挖掘课程思政教育的融入点。2022年3月,《新编高等数学》获批成为煤炭职业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第一批),该教材融入数学文化;2021年12月,《老年国学读本》省级老年教育课程资源项目获批立项,该教材编写以国学经典文化发展脉络为基本线索;2022年1月,文化教育部组织教师编写了《新时代的劳动教育》(高职版),该教材充分融入课程思政元素,突出职业教育特点。

严谨笃学,打造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文化教育部积极引导全体教师将课程思政融入各门课程教学,实行(系)部级——校级——省级三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梯队建设机制。目前已认定的省级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有“大学英语”教学团队和“中国传统文化”教学团队。系部在建的课程思政教学团队,有“高等数学”教学团队和“军事理论”教学团队。文化教育部2020和2021连续两年被评为“学校课程思政教改先进集体”。

以赛促教,提升课程思政教学水平。文化教育部坚持以赛促教,以赛促改,高质量推进以课程思政为目标的课堂教学改革,引导全体教师聚焦课堂、敬畏课堂、雕琢课堂,提炼最具专业特色的课程思政元素,有机融入课堂教学环节,体现公共基础课的课程思政育人功能,每年举办课程思政教学创新比赛,提高了全体教师的教学能力和课程思政育人水平。

省级中华经典诵读学生组一等奖

项目带动,促进课程思政教改提质。文化教育部教师深耕课程思政教研、科研工作,取得了多项成果。文化教育部先后获评“集团示范党支部”“集团先进党支部”“集团先进区队”“学校先进党支部”“学校思政(课政)教改先进单位”等;文化教育部教师先后获得“省学术技术带头人”“省骨干教师”“省文明教师”“省职业教育和继续教育课程思政教学团队”“省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创新大赛一等奖”“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二等奖”“省教育系统教学技能竞赛三等奖”“省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能力大赛三等奖”“省教育教学信息化交流活动三等奖”等;在历年的中华经典诵写讲比赛中,文化教育部教师先后获得教育部诗词讲解大赛教师组二等奖,教育部汉字书写大赛大学软笔组三等奖,河南省经典诵读比赛教师组一等奖2项、二等奖2项,河南省经典诵读比赛大学生组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5位教师获得“最佳辅导教师”称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