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众健身课程标准

发布时间:2018-08-30 作者: 点击:[]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大学体育

课 程 标 准

文化教育部

二〇一八年八月

大众健身课程标准

一、课程信息

课程名称:《大众健身》 制定人: 贾华瑞

课程代码:024040013 制定日期:2018/8/29

学分:2 审核人:

学时:108学时

课程类型:公共基础课

本标准适用于2017级各专业

二、课程性质与功能定位

1.课程性质

本课程是2017级各专业选修的公共基础课,是一门理论+实践一体的课程,其功能是对接专业人才培养目标,面向文化体育工作岗位,培养科学健身能力,为后续综合实践学习奠定基础。

主修完本门课程后,学生可进行社会体育岗位方面的工作。

2.课程功能定位

教书育人为宗旨,贯彻“健康第一”思想,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培养学生“终身体育”意识和科学健身的能力,增强学生身心健康,激发学生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的兴趣,提高学生体育文化素养,为实现学校教育的整体目标,培养全面发展的创新型高素质人才而发挥体育过程的特殊功能。

三、课程目标与内容设计

1.总体目标

通过本课程学习,增强学生的体质,重视培养学生的终生健身的意识和能力,注重培养学生对健身的爱好和习惯,使学生具有一定的健身文化素养。掌握健身知识技能; 进行伦理道德教育和传授保健卫生知识等。要使学生掌握那些现代社会最需要、最有用、最基本的健身知识技能。

2.具体目标

(1)运动参与目标:积极参与各种体育活动并基本形成自觉锻炼的习惯,基本形成终身体育的意识,能够编制可行的个人锻炼计划,具有一定的体育文化欣赏能力。

(2)运动技能目标:熟练掌握两项以上健身运动的基本方法和技能;能科学地进行体育锻炼,提高自己的运动能力;掌握常见运动创伤的处置方法。

(3)身体健康目标:能测试和评价体质健康状况,掌握有效提高身体素质、全面发展体能的知识与方法;能合理选择人体需要的健康营养食品;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具有健康的体魄。

(4)心理健康目标:根据自己的能力设置体育学习目标;自觉通过体育活动改善心理状态、克服心理障碍,养成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运用适宜的方法调节自己的情绪;在运动中体验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感觉。

(5)社会适应目标:表现出良好的体育道德和合作精神;正确处理竞争与合作的关系。

3.课程教学安排

(1)课程设置办法

第一学期16周,每周2学时,32学时,2个学分;第二学期18周,每周2学时,36学时,2个学分;第三学期18周,每周2学时,36学时,2个学分;第四学期18周,每周2学时,36学时,2个学分;修满规定学分、达到基本要求是学生毕业的必要条件之一。

专选课选课原则:

①学生根据自己的运动兴趣自主选课;

②学生根据自己的课余时间自主选课;

③学生可以自由选择体育教师的课程;

(2)课程教学安排

表1 课程教学安排

序号

项目(模块)

任务

教学内容

学时

1

理论部分

科学健身概述

科学健身的重要性

2

2

实践部分

1.恢复性训练

身体素质练习(慢跑、深蹲,俯卧撑)

2

2.核心力量训练

平板支撑、侧肘支撑

8

3.速度素质练习

30米、50米、100米全速跑练习

4

4.跳跃素质练习

深蹲跳、原地纵跳、收腹跳

6

5.柔韧素质练习

韧带拉伸

4

6.肌肉力量练习

卷腹、收腹举腿、俯卧撑

6

3

考试部分

核心力量测试

4

(3)专选课选择方法

①普通大专:第一学期按行政班上课,第二到四学期按俱乐部制上课;五年制大专升入大专后按普通大专之规定。

②俱乐部选报方法:每学期期末进行网上选课,下学期第一周正式上课并进行微调。

四、教学方法与手段

1.教学方法

目标教学法:根据教学目标,在各个环节设置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去探索和实践,在相应的环节里面,通过学生探索出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练习内容,从而使学生在合作、创新的过程中享受成果。

游戏教学法:根据目标和学生的身心特点,重组、创设游戏,使学生在游戏活动中达到多种目标。

竞赛教学法:在游戏的活动中融入竞赛的方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兴趣,激发学习的主动性。

2.教学手段

教师主要采用讲解示范、提问作答、启发动机、分析诱导、思考讨论、分组练习、归纳小结等,来达到传授技能、提高体能、培养兴趣、激发参与的目的。

学生三自主:自主选择上课的内容;自主选择上课教师;自主选择上课时间。注重学生的兴趣及学习动机的引导,因材施教,把针对性、适宜性和实效性融于教学之中。

五、课程考核与评价

体育课程的成绩考试,应是对学习效果和过程的评价。其中体能与运动技能等量化指标,应参照《学生体育课素质考试成绩分数对照表》进行评分;其中认知程度、学习态度与行为、交往与合作精神等表现,则通过学生自评、互评和教师评定等方式进行。评价中应淡化甄别、选拔功能,强化激励、发展功能,把学生的进步幅度纳入评价内容。评价过程中,应重视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反应,重视社会有关方面的评价意见。

考核方式:

身体素质测试:

一般身体素质考核,按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进行测试,学生在校期间共测试三次。

专项技能测试:

技术考核通过课内教学完成。第一学期考核体育基础普修课(主要以身体基本素质为主),第二、三、四学期考核体育专项课。

平时表现成绩:

平时表现成绩教师根据学生的考勤、学习态度、课外锻炼参与度、运动参与意识和进步幅度等予以评定。

六、课程实施要求

1.授课教师的基本要求

(1)自身知识结构完整,系统,全面,,授课时尽量避免知识性错误

(2)课前认真备课,合理安排授课内容,授课老师不迟到,不早退

(3)授课思路清晰明了,语言风趣幽默,情感丰富,善于启发,在保证学生听懂的前提下,活跃课堂气氛

(4)在授课过程中,适当穿插课外知识,与学生走近,传达新鲜信息;同时注意适可而止,尽快回归课堂

(5)严格要求自己,在学习、生活、修养等各方面为学生做榜样

(6)热爱自己的岗位,与时俱进,利用一切机会学习以完善自身

(7)运用科学教育方法,更新观念

(8)做到“五心”:爱心,恒心,信心,专心,责任心

(9)尊重学生,不伤害其自尊心,在学生犯错误后,教育引导,循循善诱,宽容以待,礼貌用语

(10)善于观察学生,因材施教(教育方式)

(11)公平公正,兼顾每一位学生

2.实践教学条件要求

体育运动设施完善,拥有现代化体育馆、网球场、健身训练室、高尔夫室内模拟实训室、形体训练室等体育教学设施,为学生提供了良好的学习环境和生活环境。

3.教材、数字化资源选用

课程教材选用:

《大学体育教程》,河南人民出版社李建新主编,2006年

《新编大学体育》,浙江大学出版社,李建新主编,2009年

《体育与健康教程》,人民体育出版社,胡伟主编,2017年

《体育与健康》,首都师范大学出版社,李建新主编,2017年

参考教材的选用:

代毅、张培峰《健身理论与方法》,四川大学出版社,2010年

上一条:大学体育课程标准 下一条:健美操课程标准

关闭

Powered by 文化教育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