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为首页  |  加入收藏
 学院首页  新闻中心  学院概况  师资队伍  专业设置  党团建设  招生就业  校园活动  合作交流  联系我们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新闻中心>>学院新闻>>正文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学习指导
2012-04-20 18:33   审核人:

一、专业简介

1、专业内涵与特点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知识能力结构合理的、素质协调发展的、具备城市和城镇水、气、声、固体废物等污染防治、水污染控制规划和资源保护等方面的知识,能在政府部门、规划部门、经济管理部门、环保部门、设计单位、工矿企业、科研单位、学校等从事环境监测、规划、设计、施工、管理和研究开发等方面工作的环境工程学科高等工程技术应用性人才。

2、专业历史与现状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于2001年经河南省教委批准正式设置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并于2002年秋季开始招收大专生,至今已有六届毕业生,该专业已招收大专生596名。

多年来,本专业以服务学生为宗旨,以就业为向导,注重对学生能力的培养,为社会输送了一批适应环保需要的高技能应用人才,受到用人单位的充分肯定。在人才培养的过程中,本专业主动适应市场变化,不断进行改革,探索适合高职环境类专业发展途径。2002-2003年以加强实践教学为切入点,增大了实践教学的比例,建立起相对独立的实践教学体系;2003­­-2006年在教学水平评估建设过程中,为进一步突出职业教育的特点,在人才培养方案中明确了“双证书”和“学分制”制度;2007-2009年根据示范性建设要求,积极开展校企合作,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进行广泛专业调研和岗位职业能力分析,以工学结合为切入点,对课程体系进行改革,引入行业标准,在核心技能课程推行“教、学、练、做”一体的教学方法。2010年以来,在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课程建设思想的指导下,进一步深化改革,开展以工作过程为主导的项目建设,对高职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的定位、课程体系的建设和组织实施等进行了认真的总结,构建了具有本专业特色的“2-2-2”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形成了新一轮的人才培养方案。

该专业组教师共12人,承担了该课程的理论及实践教学等任务。其中专职教师6人、兼职教师6人;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6人、初级职称3人。

3、专业培养目标

培养掌握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必需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面向各类工矿企业、环保公司等生产一线从事环境监测、分析检验、污染治理等工作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专门人才。

1)具有专业岗位群相适应的文化水平和良好的职业道德。

2)具有一定的职业生涯发展基础。

3)具有保持和更新知识的自学能力、专业扩展能力和一定的创新能力。

4)具备专业技术知识的应用能力和岗位技能。

5)具有熟练使用规范图集、手册和技术资料的能力。

6)具有环境污染治理及污染控制设备运行、管理、维护的能力

7)具有环境质量评价的一般能力。

4、能力、技能、素质要求

校企合作,共同研究确定人才培养规格与质量标准。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根据毕业生面向的工作岗位和工作领域所需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求,确定毕业生应具有的人才规格和质量标准如下。

(1)识结构及标准

表1 知识结构及标准一览表

序号

知识结构

知识标准(要求)

1

公共基础知识

1)具有本专业所需的数学计算基础知识;

2)掌握体育运动和科学锻炼身体的基本知识;

3)具备唯物辩证法思想方法的知识、政治理论和法律基础知识;

4)具有一定的基础英语知识;

5)具有计算机操作和应用以及计算机绘图的基础知识。

2

职业基础知识

1)具有工程制图的基本概念和相关知识;

2)具有电工及电子技术方面的专业基础知识;

3)具有流体力学与流体机械理论基础知识;

4)具有环境保护的基础知识。

3

专业技术知识

1)具有本专业必需够用的污染治理工程基础知识和实验知识;

2)具有环境微生物的基本知识;

3)具有分析检验、环境监测的基本原理的专业知识;

4)具有环境污染控制与治理的基本原理和方法的专业知识;

5)具有环保设备的选型、安装调试、运营管理的基本知识;

6)具有一定的环境影响评价知识、环境管理、环境保护法规的基本内容。

4

专业拓展知识

1、学习环境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知识;

2、学习专业外语知识。

(2)能力结构及标准

表2 能力结构及标准一览表

序号

能力结构

能力标准(要求)

1

基础能力

1) 具有利用数学解决专业问题的一般能力;

2)具有英语的一般听、说、读、写能力并达到全国英语应用能力考试B级及以上水平;

3)具有计算机操作能力并达到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及以上水平。

2

专业核心能力

1)能够完成仪表和电子、电气设备的操作;

2)能够完成微生物基本实验技能的操作及环境中微生物学指示的检测;

3) 能进行制图、识图及CAD绘图;

4)能够进行环境工程单元操作、给排水管道工程等基本知识及相关计算;

5)能够比较熟练使用常用的分析、检测仪器设备、分析操作正确;

6)能参与环境监测方案实施、选择监测方法、提供准确监测数据;

7)能进行环境影响评价与管理工作;

8)能参与污染治理方案拟定,进行工艺设计,污染防治设施运行管理;

9) 能胜任环保设备的选型、安装、运行、维护等工作;

10)能参与进行环境工程概预算工作。

3

专业拓展能力

1、具备环境理论和技术研究的知识;

2、具备专业外语知识。

3、能借助词典翻译专业外文书籍和资料。

4、具有接受专业岗位新知识、新技术的能力

(3)素质结构及标准

表3 人才素质结构及标准一览表

序号

知识结构

知识标准(要求)

1

政治素质

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党的基本路线;懂得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的基本理论以及科学发展观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基本观点;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思想和良好的思想品质。

2

身心素质

具有一定的体育、卫生和军事基本知识,掌握身体锻炼的基本方法,养成良好的体育锻炼和卫生习惯,具有健全的心理和健康的体魄。

3

职业素质

具有热爱环保行业、吃苦耐劳的优良品质和职业献身精神,较强的沟通与协作、协调与组织能力,并具有良好的团队精神和职业道德修养。树立强烈的责任意识。

4

人文素质

具有一定的文学与艺术修养,了解中国历史与国情,具有一定的审美能力。

5、主要就业岗位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教学团队通过听取行业、企业专家和生产一线专业技术人员的意见;听取顶岗实习学生、毕业生和顶岗单位的意见等多种渠道,分析得出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工作岗位所从事的业务范围,并通过归纳得出相应的工作领域。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岗位分析见表4。

表4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岗位分析表

工作岗位

业务范围

工作领域

分析检验

从事样品采集、分析检验与实验室质量控制、安全管理

分析检验

水质监测

空气质量监测

噪声监测

从事水质监测、空气质量监测与噪声监测

环境监测

微生物检验

从事微生物指示的检验及其在环境治理中的应用

环境微生物技术应用

环境影响评价

从事环境现状调查、分析及环境影响评价

环境评价

污废水处理

工业水处理

从事水处理仪表系统的操作维护与管理

水处理仪表与自动化

从事水处理工艺设计及水处理设施运行管理

水处理

管道施工

从事给排水管道工程的设计与施工

给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锅炉烟气控制

从事气态污染物、颗粒污染物的控制及净化系统设计

大气污染控制

固废处理

从事固废的预处理、贮存、处置及利用

固体废物处理与利用

环保设备运行维护

从事环保设备选型、安装与运行、维护

环境工程设备选型、安装与运行、维护

6、职业资格证要求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认证书是学院为提高学生就业能力,针对本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要求,用以强化学生从事相关职业岗位的职业能力,设立的职业技能登记证书。登记项目涵盖专业面对的职业岗位,将职业标准或技术等级标准融入相关课程。课程结束后,参照国家职业资格鉴定方式由学院统一组织考核认证。考核认证为不合格、合格、良好、优秀四个等级,合格、良好与优秀等级直接记入技能证书,不合格者可以申请重新认证。以此引导课程体系切实融入职业岗位要求。

以下职业资格认证考核项目列入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技能证书:

①英语应用(A、B级);②计算机等级考试;③计算机辅助技术应用工程师(制图员中级);④化学分析工(中级);⑤环境监测工(中级)⑥污废水处理工(中级)。

二、课程设置

1、总学时(学分)构成表

表5 总学时(学分)构成表

课程性质

课程门数

学时

学时比例

学分

学分比例

公共必修课

11

719

40.1%

21

17.9%

职业基础课

9

361

20.1%

34

29.1%

职业技术课

7

246

13.7%

26

22.2%

职业技能课

8

379

21.1%

31

26.5%

专业限选课

2

52

2.8%

3

2.6%

公共选修课

2

38

2.2%

2

1.7%

合计

39

1795

100%

117

100%

2、课程设置计划表

表6 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表

序号

课 程

名 称

学分数

课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

按学期分配

实验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17

17

17

13

10

1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

3

51

51

3

1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上)

2

34

34

2

2

3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与“三个代表”(下)

2

34

34

2

3

4

体育

8

128

128

2

2

2

2

1~4

5

高等数学

6

102

102

6

1

6

英语

12

204

204

4

4

4

1~3

7

形势与政策

4

64

64

1

1

1

1

1~4

8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1

17

17

1

1

加4讲座

9

军事理论

2

34

34

2

2

10

就业指导

1

17

17

1

3

加4讲座

11

影视鉴赏

2

34

34

2

2

12

专业英语

3

52

52

4

4

13

计算机基础

5

85

43

42

5

1

14

环境导论

2

34

34

2

1

15

无机化学及实验

3

51

43

8

3

1

16

有机化学及实验

3

51

43

8

3

2

17

分析化学及实验

3

51

39

12

3

3

18

流体力学与泵

3

51

45

6

3

3

19

环境化学

4

68

60

8

4

2

20

工程制图

3

51

45

6

3

2

21

物理化学及实验

4

68

56

12

4

3

22

CAD技术

2

34

34

2

3

23

普通电工学

3

51

43

8

3

2

24

给水排水管道工程设计与施工

2.5

52

40

12

4

4

25

环境工程微生物

4

68

60

8

4

3

26

环境监测

4

65

57

8

5

4

27

噪声控制工程

2

39

39

3

4

28

仪器分析

3

52

46

6

4

4

29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3

50

50

5

5

30

水污染控制工程

4

65

61

4

5

4

31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4

60

60

6

5

32

环境评价

2.5

40

40

4

5

33

环境管理

2.5

40

40

4

5

34

环境生态学

2

30

30

3

5

35

环境工程设备选型、安装及运行维护

2

40

30

10

4

5

合计

112

1875

1705

170

27

26

26

24

22

专业选修课(至少5分)

1

环境法规

1

20

2

5

2

室内空气质量监测与治理

1.5

30

20

10

3

5

3

环境经济学

1.5

30

30

3

4

4

计算机语言

2

51

31

20

3

2

5

环保设备

1.5

30

30

3

4

6

城市生态学

1.5

30

30

2

3

续表6环境监测与治理技术专业课程设置计划表

课程类别

序号

课程名称

学分数

课时数

按学年及学期分配周学时

按学期分配

共计

讲课

实验

第一学年

第二学年

第三学年

考查

17

17

17

13

10

课(实践

课)

1

入学教育与军训

2

60

2周

2

环保认识实习

1

30

1周

3

固体废物处理、处置综合实训

2

60

2周

4

环境监测综合实训

2

60

2周

5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训

2

60

2周

6

水污染控制工程综合实训

2

60

2周

7

环境工程设备安装调式综合实训

2

60

2周

8

环境影响评价综合实训

2

60

2周

9

岗前专项实训

2

60

2周

10

顶岗实习与毕业设计

12

450

15周

合计

34

1020

2

3

4

8

15

三、课程内容简介

表7 课程内容简介

序号

课程名称

课程

性质

课程

类型

课程主要内容

1

思想道德修养

与法律基础

公共必修课

理论课

适应大学生活;理想信念教育;爱国主义教育;人生价值教育;人际交往;大学生爱情问题;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增强法律意识、弘扬法制观念;主要实体法、程序法。

2

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概论

公共必修课

理论课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精髓;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改造理论;社会主义本质和根本任务;改革开放理论;初级阶段理论;中国特色设社会主义政治、经济、文化、社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领导核心和依靠力量。

3

体 育

公共必修课

实践课

以“大课程观”为指导,围绕专业需求,实施开放式的课内外一体的“大课堂”体育俱乐部制教学模式。课内教学分为基础准备模块(第1学期,基础素质练习)→兴趣自助模块(第2、3学期,选项)→专业需求模块(第4学期,限选),开设15个体育专项 ,实现体育教学“三自主”。课外辅以体育社团的俱乐部等形式开展体育活动,辅助锻炼。

4

高等数学②

公共必修课

理论课

函数的基本概念与性质;函数极限的概念与四则运算法则、两个重要极限;理解无穷小、无穷大的概念;导数、微分的概念与应用;不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不定积分的常用积分方法:换元积分法、分部积分法。定积分的概念与性质,定积分的积分方法。

5

大学英语①

公共必修课

理论课

经过180-220学时的教学,使学生掌握一定的英语基础知识和技能,具有一定的听、说、读、写、译的能力,从而能借助词典阅读和翻译有关英语业务资料,在涉外交际的日常活动和业务活动中进行简单的口头和书面交流,掌握3000-3400个单词和1000-1200个词组,其中2000-2200个单词(包括一般要求应该掌握的积极词汇)为积极词汇。

6

计算机基础①

公共必修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本课程作为必修基础课程,主要完成Windows操作系统使用、Office计算机基础、利用搜索引擎搜索网络资源等各方面的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学生学习完本课程,能完全独立进行公文(技术文档)撰写、项目(技术)汇报、企业宣传海报制作、企划方案设计、产品销售情况统计、企业信息管理、职位竞聘演示文稿等工作;并为后续课程学习、顶岗实习实施、就业等提供强大的支撑和促进作用。

7

职业生涯与发展规划

公共必修课

理论课

循我国大学生成长成才的规律、身心发展的规律和认知规律,紧密联系大学生的生活实际,以自我导向和认知研究为基础,将自我探索与学习工作环境相结合,为大学生在大学生涯和职业生涯道路上进行有效决策,能够保持在正确的职业发展道路上提拱手段支持。《大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规划》涵盖探索、评估、决策、技能强化等职业生涯管理的基本技术和方法,包含案例分析、延伸阅读、拓展训练等栏目,以及章节导读、思考与练习等模块,便于读者掌握本课程知识。

8

形势与政策

公共必修课

理论课

学生进行基本的政治理论教育、思想教育、道德品质教育、法制教育以及基本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政治观,提高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并且使学生明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职业道德的根本宗旨,全面提高个人的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素质、心理素质、企业文化素质,以适应现代社会对人才的要求。

9

预防艾滋病

公共必修课

理论课

学生通过该课程的学习,主要了解艾滋病、性病的基本概念及其危害。了解艾滋病、性病的传播途径。掌握预防艾滋病、性病的方法和措施。减少歧视,正确对待和关爱艾滋病感染者与艾滋病病人。了解获取相关信息,寻求帮助的相关途径和机构。了解我国预防和控制艾滋病、性病的相关政策与法规。了解性道德、伦理道德,做到洁身自爱。培养学生建立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抵御艾滋病、性病侵袭的能力,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10

军事训练

公共必修课

实践课

学习基本的军事常识、队列和内务整理,对学生加强组织纪律教育、革命传统教育、爱国主义教育,培养吃苦耐劳、艰苦奋斗的精神,增强国防意识,强化自理能力。

11

军事理论

公共必修课

理论课

12

就业指导

公共必修课

理论课

是伴随我国大学生“双向选择、自主择业”的就业制度改革而新兴的一门综合性课程。这门课程以大学生专业知识、技能以及人文素养为基础,其目的和任务是帮助大学生了解国家就业形势和政策,引导大学生充分认知自我,合理规划职业生涯,调整职业预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择业观,增强就业竞争意识,掌握求职择业的基本常识和技巧,把握大学生就业市场的特点和功能,以此提高大学生主动适应就业制度改革及就业环境变化的能力,增强求职择业的实力,最终指导和帮助大学生实现成功就业。

13

环境导论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学生通过学习该课程,应了解人类在改造自然和发展社会经济方面取得了辉煌的业绩同时,造成的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人类的生存与发展正遭受着严重环境问题的威胁和危害,因此,要保护和改善生态环境,实现人类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必须认识环境,了解环境问题的产生和发展,掌握环境科学的基本原理,以及生态环境保护的方法。

14

无机化学及实验

专业必修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要求学生熟练的掌握主要公式及定律的推导,含义及运算等方面的知识,掌握化学方程式的配平及利用各平衡常数进行运算,了解化学键和物质空间构型等方面的知识,会写出各元素的电子排布式,轨道式,并指明在周期表中的位置;掌握新学元素及其化合物的性质,反名等。要求学生具有抽象思维能力,逻辑推了能力,空间想象能力,运算能力和综合运用新学知识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15

有机化学及实验

专业必修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本课程着重研究有机化学的基本规律,使学生熟悉有机化合物基本类型的结构、性能、合成方法以及它们之间相互联系的规律和理论。掌握这些基本规律和理论,不仅是为了能更好学习后继专业课程,更重要的是在掌握比较全面的基本原理的基础上,根据今后工作的需要,能进一步继续学习和钻研与专业发展密切相关化学知识。

16

分析化学及实验

专业必修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掌握常用分析仪器的原理、构造、计量性能和操作规范及常规维护方法;掌握各种重要分析方法的实验原理、实验条件和实验方法,能够顺利完成分析实验并得到可靠的分析结果,基本达到分析结果准确度要求;能够结合专业查阅相关文献,通过独立思考、深入钻研有关问题,运用所学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能够正确选择分析方法和分析仪器,设计实际样品的分析方案,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通过课前预习和实验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基本素养,学会正确观察、记录和分析实验现象,撰写实验报告,合理解释实验结果,并能处理实验中的一般事故。

17

环境化学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大气、水、土壤、生物各圈层的环境化学,污染物来源及其在环境介质中的存在形态、浓度水平和迁移、转化与降解等环境行为及其影响因素等。

基本要求:使学生掌握主要环境污染物的类别和它们在环境各圈层中的迁移转化过程,具备一定的处理实际环境问题的思路、方法和技术。

18

工程制图

专业必修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本课程主要学习:制图的基本知识,点、线、面的投影规律,绘制组合体的三视图,尺寸标注、绘制零件图,熟练识读零件图和装配图,机件的各种表达方法,掌握手工绘图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具备零件的表达能力。

19

物理化学及实验

专业必修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初步了解物理化学的研究方法,掌握实验的基本技能,包括实验现象的记录,实验条件的选择及仪器设备的匹配,重要物化性质的测量,实验数据处理及可靠程度的判断,实验结果的分析和归纳等,从而增强解决实际化学问题的能力。

20

CAD技术

专业必修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本课程主要内容为:计算机化工制图基本知识,化工设备图、工艺流程图、设备布局图、零件图的绘制方法。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具有化工识图和计算机制图的基本技能,为后续课程的学习和从事第一线的专业技术工作打下一定的基础。

21

普通电工学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主要学习电学和力学方面的基础知识

22

环境微生物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微生物的基本知识,环境中的主要微生物类群—细菌、其他环境微生物在物质循环转化中的作用,微生物在去除环境污染物中的作用和机理,饮用水的卫生细菌学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较精确的进行环境微生物分析。

23

环境监测

专业必修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本课程属于综合性课程,主要内容为:环境监测的目的、任务和方法,环境监测的原则和要求,环境标准,环境监测布点和采样方法,环境监测过程的质量保证和质量控制,监测数据统计分析,监测仪器,水体污染监测,大气污染监测,土壤污染监测,固体废物监测,噪声污染监测,放射性污染监测,生物体污染监测,污染源监测等。

24

噪声控制工程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噪声的基本知识,包括声波的定义、基本性质、评价和标准、噪声的测试以及噪声影响评价。

噪声控制的常用技术:吸声、隔声、消声器、隔振、阻尼减振

25

仪器分析

专业必修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可见光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荧光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液相色谱仪等仪器的分析测量原理、仪器结构,定量分析原理、干扰的来源与消除等。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熟练运用721分光光度计、紫外分光光度计、原子吸收分光光度计、气相色谱仪等仪器进行定量分析

26

固体废弃物处理与处置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固体废物处理的主要内容为:固体废物概述,固体废物管理,固体废物处理技术(压实技术、破碎技术、分选技术、脱水与干燥、有毒有害废物的化学处理与固化等),固体废物资源化及综合利用,城市垃圾的处置与处理。

基本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固体废物的分类、特点和危害,熟悉固体废物一般管理方法及处理的工程技术,掌握工业固体废物及城市垃圾的一般处理(处置)方法。

27

水污染控制工程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水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内容为:水的污染与水体自净,污水处理的基本方法与系统,污水的物理处理,活性污泥法、好氧生物膜法、厌氧生化法、氧化塘与土地处理,污水处理新工艺,污泥处理与处置(利用),工业废水的处理,污水处理厂规划与设计等。

28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的主要内容为:大气污染及大气质量控制标准,大气扩散浓度估算,大气污染控制的基本方法,颗粒污染物控制、气态污染物控制、污染物的稀释法控制、消烟除尘装置等。

29

环境评价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环境与环境质量,环境质量评价的对象、环境标准,环境质量评价方法,环境质量现状评价,环境质量影响评价等,重点讲述水、大气、噪声的环境评价和污染源的调查评价。

30

环境管理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环境监理概述(环境监理的概念、法律地位、形式、任务、机构等),环境监理内容,环境工程监理,排污费征收监理,建设项目环境监理,污染源和限期治理项目环境监理,污染事故和纠纷的环境监理等。

31

环境生态学

专业必修课

理论课

通过学习环境生态学课程,使学生掌握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掌握生态学的基本技能、初步具备群落调查的能力、学会使用常用的生态监测工具、初步具备水 土污染、大气污染、土壤污染生物治理的能力等。

32

环境法规

专业限选课

理论课

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为:环境保护法,环境监督管理法规(体制与机构、环境标准的制定、环境监督管理、环境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制度等),保护和改善环境法规(自然环境保护法、农业环境保护法规、地方环境法规等),防治环境污染和其他公害的环保法规,环保法律责任与案例分析等。

33

环境经济学

专业限选课

理论课

环境经济学是一门新兴的边缘学科,是用现代经济学的方法研究自然资源与环境资源配置问题的科学。本课程主要对环境问题的产生与发展、环境资源的合理利用和污染治理进行介绍,指出要解决环境问题首先要进行环境资源价值评估。

34

环保设备

专业限选课

理论实践一体化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了解环保设备选用与设计中的基础知识,掌握常见的水处理设备、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及噪声控制设备的原理、设计及应用;提高学生工程应用的知识。

教学中要着重阐明环保设计基础知识,常见的水处理、大气污染控制设备及噪声控制设备的设计;要竭力把理论讲解和工程、科研实际结合起来;在讲解经典内容的同时要注意适当介绍环保设备的新进展。

35

环境认识实习

专业必修课

实践课

观察认识大气污染、水污染、固废污染现状,了解环境监测和污染治理的过程。

36

水污染调查实习

专业必修课

实践课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小型污水处理站的设计程序和设计规范。具备一般污水处理方法的选择、工艺计算、设备选型的能力。

37

环境监测实习

专业必修课

实践课

到平煤集团公司环保中心、市环境监测站进行现场实习,并跟随岗位工作人员完成实际环境样品的采集和测定。使学生初步掌握监测仪器的使用和监测方法。

37

大气污染控制工程课程设计

专业必修课

实践课

在学习专业知识的基础上,了解气体净化系统设计的一般方法,具备除尘方法的选择、除尘器的初步设计能力。

38

水污染控制工程设计

专业必修课

实践课

本课程设计是综合应用本课程和有关先修课程所学知识,完成以某种类型污水处理的一次设计实践。其内容是:设计方案简介,工程流程确定,各项构筑物的设计计算,设计结果汇总,并附工艺流程图和主要构筑物平面图。

39

岗位综合实践训练

专业必修课

实践课

主要完成水处理部分、施工部分及除尘部分的实训,熟悉水处理构筑物的构造、工作原理、主要参数及系统工艺流程、设备的运行、操作;掌握环境工程的施工程序、方法、除尘系统运行及管理情况,设备的设计及安装等内容,使学生进一步巩固和深化所学的专业知识,掌握专业工作技能,为毕业后从事本专业工作打好基础。

40

毕业实习与毕业设计

专业必修课

实践课

过全面运用所学的基本理论和专业知识解决某污染物治理问题,训练和提高学生分析、解决工程实际问题和独立工作的能力,全面提升学生的岗位知识和岗位技能,为学生将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的基础,实现“零距离”上岗。在保证教学要求的前提下,应尽可能结合生产实际选题,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设计任务,写出设计说明书;也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查阅文献,选择一种方案处理某种污染物,掌握专业实验基本技术和操作技能,了解专业实验研究与开发的基本程序和内容,完成毕业论文。

四、学习必读书目及参考文献检索指南

1、必读书目

(1)《生态学》常杰等编.浙江大学出版社.2001.

(2)《环境保护基础》程发良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02.

(3)《环境评价概论》丁桑岚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1.

(4)《环境保护概论》刘天齐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0.

(5)《环境学概论》刘培桐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5.

(6)《化学与能源》梁英豪编.广西教育出版社.1999.

(7)《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钱易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0.

(8)《环境与可持续发展》奚旦立编.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

(9)《环境保护与清洁生产》杨永杰编.化学工业出版社.2002.

(10)《环境管理学》朱庚申编.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00.

(11)《环境监测技术》主编:张俊秀;出版社: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12)《环境监测技术》主编:陈玲,赵建夫;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13)《环境监测技术》主编:杨永红;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14)《环境问题案例教程》主编:林培英;出版社: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15)《环境管理》主编:许宁;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16)《环境管理》主编:张明顺;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17)《环境生态学》主编:张银龙;出版社:辽宁大学出版社.

(18)《环境生态学》主编:盛连喜;出版社:高等教育出版社.

(19)《环境生态学》,主编:金岚,王振堂,高等教育出版社.

(20)《噪声控制技术》主编:李耀中;出版社:化学工业出版社.

(21)《噪声控制技术》主编:高红武;出版社:武汉理工大学出版社.

(22)《噪声控制技术及其新进展》主编:周新祥;出版社:冶金工业出版社.

2、参考文献检索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ttp://159.226.80.1/chinese/chinese.html

中国微生物资源信息共享http://sun.im.ac.cn/sdinfo

中国微生物信息网络http://micronet.im.ac.cn/

中国生态系统研究网络CERN http://www.cern.ac.cn/

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http://www.rcees.ac.cn/

中国国家生物多样性信息交换所——微生物节点http://biodiv.im.ac.cn/

微生物学科特色门户中心http://spt.im.ac.cn/

中国微生物资源数据库http://www.micro.csdb.cn/

真菌物种数据库http://www1.im.ac.cn/species/speciesnew.htm

全球生物物种数据库http://spinfo.im.ac.cn/

中国微生物菌种目录http://159.226.80.1/database/catalogsc.html

细菌名称数据库http://www1.im.ac.cn/bacteria/bacteria.htm

真菌新种数据库http://www1.im.ac.cn/newsp/index.html

微生物物种编目数据库http://www1.im.ac.cn/species/speciesnew.htm

西藏大型经济真菌http://www1.im.ac.cn/xzzj/fungi_xz.htm

革兰氏阴性杆菌编码鉴定数据库http://159.226.80.1/database/gnb/gnb.shtml

国际微生物菌种数据网络MSDN http://159.226.80.1/msdn.shtml

国际计算机用微生物性状编码系统http://159.226.80.1/RKC.html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im.ac.cn/

天津市工业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triim.ac.cn/

辽宁省微生物科学研究院http://www.lnwsw.com.cn/

广州市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gzmri.com/F/03/default.asp

浙江省微生物研究所(浙江天科高新技术发展有限公司)http://www.zjmicro.com/

广东省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gdas.ac.cn/newsamplebk/

湖南省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hnwsw.com/

军事医学科学院微生物流行病研究所http://ime.bmi.ac.cn/

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http://www.genetics.ac.cn/

中国科学院武汉病毒研究所http://www.whiov.ac.cn/index002.htm

江苏省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jsim.cn/docc/008.htm

江西省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http://www.jxas.ac.cn/microbe.asp

清华大学微生物实验室http://www.microbes.net/

台湾东吴微生物学系http://microbiology.scu.edu.tw/

环境技术论坛http://bbs.cnjlc.com/

中国环境保护网http://www.epday.com/

中国环境监测总站http://www.cnemc.cn/

环境与发展研究所http://www.ied.org.cn/

中华环境公众信息网http://www.acef.com.cn/.org.cn/

国家环境保护总部http://www.caep

中国环境标准网http://www.es.org.cn/cn/

世界环境组织http://www.wmo.int/

上一条:煤炭深加工与利用专业学习指导
下一条:“发扬雷锋精神,化工一直在行动”
关闭窗口
领导信箱 | 校园风光 | 网站地图
版权所有 尼龙化工学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