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发言的题目是:知难而进奋力拼搏瓦检工国赛赛场显身手。我是来自资源开发学院的刘保福老师,仅代表本赛项的指导教师团队,谈一下指导学生大赛的一些心得体会。今年该赛项有29所高职院校,68名选手同台竞技,我院选派3名选手参赛,取得了1个一等奖,2个二等奖,其中2名选手获得了高级工证书。
为总结经验,查找不足,在以后的比赛中取得更好的成绩,下面我从6个方面谈一下备赛、参赛情况,以及个人的心得体会。
今年4月初接到大赛通知,据比赛仅有两个月的时间,时间紧任务重。实训中心和资源开发学院领导高度重视,立即安排备赛工作。“一个好汉三个帮”,在资开学院栗院长的协调下,抽调骨干教师高争、房耀洲、李创起三人来协助我训练学生,同时聘用了2名企业专家。4名教师组成指导教师团队,充分发挥了团队协作精神。训练开始我们就确定了明确的训练目标。一致认为:我们参加的是国赛项目,要赛就要赛出我院的水平,要赛就要赛出我院的风格,要赛就要赛出理想的成绩。
大家都知道,近几年煤炭行业不景气,煤炭类主体专业学生人数少。14级通风学生55人,在校外顶岗实习,面临毕业找工作,不愿参赛。15级通风9人,开采5人,部分同学在搞创业,考英语四级,准备专升本等,报名积极性不高。16级通风19人,是五年制的学生,基础差,还没学专业课。选拔队员是摆在面前的第一道难题。
通过耐心做思想工作,从15通风专业动员了2人,开采专业动员了1人,又从16级通风中选拔出1人。经过半个月的训练,其中1人受不了这种高强度的训练,选择退出,只剩3名学生参与训练。
5月初,新的竞赛规程下发,我院有3个参赛队员指标,不幸的是16级通风学生不具备报名资格,而此时离比赛仅剩一个月时间。怎么办?难道要放弃一个名额?在做思想工作基础上,又指派15通风班鲁润哲同学参赛,为此他放弃了6月份英语四级考试。
资开学院组建了栗成杰院长为组长、李英杰科长为副组长,4名校内和2名校外指导老师为成员的训练团队。根据赛项的相关要求,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实施方案,编排训练课表。在赛前一个月,规定一周2小考,二周1大考。每周周二、周五由指导老师组织单项考核,每两周邀请实训中心和资开学院领导、校外行业专家、校内老师及学生参加观摩和点评,进行全程模拟考核。
严格执行训练课表,每天上午下午准时到综采综掘实训大楼、教学矿井训练,在规定的训练时间外,学生们自我加压,相互督促,多次练习到晚上九点多,确保了训练时间。
我们和队员一起分析赛项评分标准,查找失分点,修改技术方案。其中仪器故障判断是难点,又是失分点,为解决这一难题,高争老师和队员一起拆解仪器,分析仪器结构和工作原理,对15个故障点进行重新分类,经过训练,学生不但能熟练判断故障,还能自己动手设置故障,相互考核。
实测瓦斯浓度又是一个难点和重点,历届比赛均有失分情况,为了锻炼学生的应变能力,在0~10%范围内不断变化瓦斯浓度值,反复测定。同时还要测出大气压力,用气压值对测定结果进行校正,为掌握不同时间和地点的气压变化情况,制定了早、中、晚、晴天、雨天实测气压值的训练方案,又带领学生到山顶百米之上、十矿千米井下进行测定,取得了较好效果。
到达重庆后,距比赛还有2天时间,我们没有在宾馆休息,更没有选择走走转转,我们把重庆工程职业技术院校的模拟巷道、教室走廊、大门外马路边都做为了训练场地,每天再练习3遍,为了使学生快速适应比赛环境。
该赛项裁判全部为行业企业专家,比赛过程全程直播,评分标准有所变动,增加了比赛难度。在开完裁判会后,我们把赛项变化情况及时反馈给学生,修改训练方案,及时调整。
通过充分准备,培养了学生的自信心,参赛选手遵守规则,沉着冷静,基本做到了正常发挥,赛出了水平,展现了平职风采。
近几年来通风专业教学团队一直致力于专业教学模式改革,在全院率先开展了“四融合”项目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实践,在日常教学过程中有效地调动了学生学习积极性,突出技能培养。
2、积极开展校内技能竞赛,为参加国赛提供有力支撑。
2014、2015和2016年,通风专业连续举办了三届校内技能竞赛,通过校内技能竞赛的开展,锻炼了指导老师和参赛队员。
3、参加过三届全国技能大赛,为备赛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在2012、2014、2016年三届比赛中,有得有失,每次比赛后都进行了总结和反思,提出改进意见。特别是去年的比赛,由于学生发挥失常,未取得理想成绩,当时就暗下决心,要在下一届比赛中翻身。
三名参赛选手水平相当,均有冲击一等奖的实力,其中2名队员在比赛过程中存在不同程度的失误,没有获得一等奖。是什么原因造成了失误?主要是学生心理素质还不太好,赛场上出现紧张情绪,影响了正常发挥,以后还要加强学生心理素质训练,争取取得更好成绩。
我的汇报完毕,不当之处,欢欢各位批评指正,谢谢大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