党团建设 当前位置: 书院首页 >> 党团建设 >> 正文

博学书院党史教育专题|红军五次反“围剿”战争

发布日期:2025-01-15孟凡旸 葛书豪 浏览数:

党史教育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健全大学生人格具有不可替代的价值,是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基石,博学书院特开设【党史宣传教育】专栏,引导师生拓展深远的历史视野,强化历史认知、坚定历史自信,在学史中明立身之理、主义之真、为学之道,树立正确的思想观念,自觉将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有效衔接,将个人奋斗目标与国家建设需求结合起来,将个人理想前途与国家民族的命运紧密相连,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汇聚青年的智慧与力量。

本期继续以中国共产党历史上发生的重大事件为时间轴,记录建党百余年来的光辉岁月。红军和根据地的顽强存在和迅速发展,使国民党统治集团感到震惊。蒋介石集中兵力向各根据地和红军发动了多次大规模围剿。国民党军队围剿的重点是中央革命根据地和毛泽东、朱德率领的红一方面军。

193010月起,蒋介石调集10万多人,发动对中央革命根据地的第一次围剿。红一方面军4万多人,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歼敌1.3万人,成功打破国民党军队的第一次围剿


中央革命根据地第一次反围剿示意图

新华社图片


不久,蒋介石又指挥20万军队,对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二次围剿。红一方面军仍坚持诱敌深入方针,1931516日至31日,连打5个胜仗,横扫700里,共歼敌3万多人,打破了国民党军队的第二次围剿,进一步扩大了中央革命根据地。

      6月间,蒋介石自任围剿军总司令,调集30万人,发动第三次围剿。红一方面军历时3个月,歼敌3万多人,粉碎了国民党军队第三次围剿。此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基本连成一片,扩大到跨20余县的广大地区。这时,其他根据地的反围剿斗争也取得胜利。

“围剿”中的红军在行军

新华社图片


红军在反“围剿”斗争中,形成了消灭敌人的有生力量;集中兵力,各个歼敌;“打得赢就打,打不赢就走”,在运动中发现敌军弱点,速战速决等战略战术思想。

     19311月,在共产国际执行委员会远东局书记米夫的直接干预下,党的扩大的六届四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缺乏实际斗争经验的王明不仅被补选为中央委员,而且成为中央政治局委员,以王明为代表的“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党的领导机关内开始了长达4年的统治。

中央苏区第三次反“围剿”胜利,中央红军攻克漳州后写的“打土豪、分田地”的标语

新华社图片

 

      1932年底,蒋介石调集30多个师的兵力,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第四次“围剿”。这时,在教条主义错误支配下,毛泽东的正确主张受到指责,他在红军中的领导职务被错误撤销。周恩来、朱德运用和发展以往反“围剿”的成功经验,从实际出发,没有机械地执行苏区中央局错误的指令,打破国民党军队的“围剿”,创造了红军战争史上大兵团伏击战的范例。

      1933年下半年,蒋介石发动对革命根据地的第五次“围剿”,调集100万军队向各地军队进攻,其中50万军队于9月下旬开始向中央革命根据地发动进攻。

这时,博古把军事指挥权交给共产国际派来的军事顾问李德。他们不了解中国实际情况,搬用正规的阵地站经验,主张“御敌于国门之外”,进攻受挫后,又采用消极防御的战略方针和“短促突击”的战术,同装备优良的敌人打阵地战,堡垒战,使红军日益限于被动。

       19344月中下旬,国民党军队集中力量进攻中央苏区的北大门广昌。由于战术策略失误,经过18天血战,红军遭受重大伤亡,广昌失守。

       19349月上旬,国民党军队加紧对中央革命根据地腹地发动进攻,红军已无在原地扭转战局的可能。10月,中共中央、中革军委率中央红军主力8.6万多人,踏上战略转移的漫漫征程,开始了世界历史上前所未有的壮举。


(供稿/博学书院 图片/新华社 撰稿/孟凡旸 葛书豪 编审/李方明 责编/魏宏伟 审核/陈崇)

 

上一条:博学书院开展学校党委工作会和五届四次教代会精神学习贯彻教育活动 下一条:博学书院党史教育专题|1932,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