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善机构设置,构建“研产学用”结合的教学管理组织
对于高职院校而言,构建“研产学用”结合的教学管理组织,关键是要建立校企共建、相互协作的教学管理机构。高职院校应在构建校企合作的教学管理组织机构中发挥主导作用,通过相应的制度创新和激励机制,吸引企业支持、参与构建校企合作组织。
在具体实践中,应在学校层面设立相应的由校长与企业总经理直接领导的“研产学用”结合的管理委员会,负责教学管理方针、政策、规划和措施的制定与监督考核,发挥全局把握作用。管理委员会下设分委员会,一般可以按具体的二级院(合作企业相关部门或人员参加)系统的设置,负责二级学院(或系部)教学管理的具体落实,包括经费管理、实训基地建设、培养方案制定、专业和课程建设、人才培养质量评价、学生顶岗实习、教师企业实践,以及企业技术攻关、职工技能培训、技能鉴定和社会服务等一系列具体事项的落实。通过校管理委员会及院系分委员会,形成一个功能齐全、上下联动、内外合作、产学结合、学生与岗位零距离对接的高效组织管理系统,这既可以保证各专业课程设置、教学实施过程更加符合“研产学用”结合的人才培养模式要求,也可以使教学管理者和教师真正走出校门、进入企业,在校企合作中不断完善和创新教学管理模式。
加强专业建设,构建“研产学用”结合的专业管理模式
加强专业建设是高职院校教学管理创新的重要任务和内在要求。高职院校的专业建设必须本着“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的办学方针,努力追求“以质量求生存、以特色谋发展”的成长之路,按照社会需求进行校企共建和特色创新。
首先,要创新专业建设理念,根据社会需要和市场变化趋势,动态优化专业建设方案及核心课程设计,追求办学的长远、可持续发展目标;其次,要加强师资队伍建设,特别是加强“双师型”专业带头人和骨干教师的培养及其他软件建设,不断巩固专业建设基础;再其次,要做到因材施教,实施“差别化”教学及管理,不断适应高职教育分类招生改革的需要;最后,要强化实训基地建设,加大实践教学比重,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管理,凸显高职专业建设特色。在高职专业建设过程中,要注重构建“研产学用”结合的教学管理模式,关键是要将处于相对独立、彼此分离的教学管理各项活动整合成为规划设计、实施管理、质量监控“三位一体”,使教研科研、生产经营、理论与实践教学、实习与就业等有机衔接和相互贯通,使企业真正融入到学校教学体系之中,成为高职人才培养的重要主体和践行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