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全社会移动端口的普及,大数据技术的突破,云计算服务的发展,基于学生学习行为的大数据教学逐渐成为可能。
传统教育的困境与反思
“在公立学校里,书本将很快过时。”托马斯·爱迪生曾在1913年充满信心地说,“人类知识的所有门类都可以通过动态影像来进行教学。我们的学校系统会在十年内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然而百余年过去了,除了教学设施变得更加现代化,其他的基本上和过去没有什么区别。不管学校外发生了多么巨大的变化,课堂里始终遵循着传统。
迄今为止,教学的形式越来越多:学生们围坐在一起,教师不再严格的站在讲座后;学生们参加小组合作,鼓励彼此之间互相学习;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如日本大阪,平板教学方式正在覆盖公立学校。
然而从某种角度看,现代教育依旧没有什么改变:同样年纪的学生被要求用着同样的教材、做着同样的习题。就其本质而言,教与学都参照着统一的标准,基于平均值,不顾个人喜好和能力。学习本是个人的行为,而教学成为了标准化生产。
在传统教学中,老师对学生学习表现进行考察,例如各种考试。这个数据的结果是单向度的,从教师和校方指向学生和家长,然而老师们很少为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评估。对于特定学生而言,考试成绩反馈是关于学生对课程的理解度,而不是关于教师或教学工具的优劣。而考试成绩,也是依据学校和老师的统一标准制定的。个性化的学习辅导似乎离学生们很遥远。
为了解决上述的问题,老师们也作出了努力:通过分层教学,提高习题的相关性和有效性,从而弥补大班教学的不足。但是这种“个性化教学”方法真的公平、有效吗?再者,两名考试分数相同的学生,一位因为答题速度慢,只作答了一半题目而另一位做完了整张试卷还有时间富余,他们应当采取相同的方式提高自己的学习成绩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