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几年,随着现代信息技术的引入,以智能交互平板为代表的智能教学设备不断被应用至高校课堂,促使高校在教学组织方式方面做了大量的改革与创新,但是由于目前信息技术与课堂教育未能全面融合,信息技术的介入,并未能完全有效解决高校课堂教育中存在的根本问题。
学生对大学课堂智能化改革的迫切需要和教育信息技术滞后发展之间的矛盾已制约着教育效果的提升,构建现代化智能课堂是教育改革的大趋势。根据目前新信息技术发展现状,结合在高校教学课堂内在需求,通过完善智能课堂教学结构设计、教学形态改革、开放多元化学习资源建设、人性化的学习体验、智慧化的学习系统支持,以解决传统课堂根本问题,建立起现代高校智能课堂。
注重培训与沟通,确保教师教学模式与学生学习模式顺利转型
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知识扩展迁移能力培养是高校智能课堂的典型特征,其教学和学习模式与传统课堂差异大。在智能课堂中,其教学观念、教学组织流程和教学方式手段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尤其是课堂教学组织结构与流程得到了“颠覆”。
从传统课堂的“教师主导”“先教后学”“望屏解读”“参与度低”,依靠教师“个体经验”决定教学策略变革为智能课堂的“以生为本”“先学后教”“灵活机动”“互动协作”,并以大数据测试分析结果决策教学策略,做到有的放矢的备课,实现“以学定教”。智能课堂强调学生在上课前学习并参与测评,教师依据课前汇总测评分析结果,找到学生学习难点和共同的失误,实现精准把控,实施分层教学,组织分组讨论、开展精讲点评、采用分层练习、发布个性化的作业等方式组织课堂教学措施,最大限度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实现“以教师为中心、注重知识传授”的传统教学变革为“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知识扩展迁移能力培养”的智能课堂模式。
可见,相对于传统课堂,智能课堂的教学模式变革是显着的,部分教师和学生可能不适应这种变革,需要加强对其的培训。培训内容应该涵盖智能课堂的理念、教学方法、学习模式、设备使用、系统操作、智能测试、分析软件应用等,确保每位教师和学生均能接受系统化的培训,增强对智能课堂的适应和掌控,保障智能课堂的教学效果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