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拟卡在特定环境下的使用
虚拟卡在身份识别、消费等多种场景下都可以使用。随着扫码设备的升级,扫码速度的提升,食堂消费高峰效率问题相信也可以得到解决。但因虚拟卡使用手机作为载体,如何在浴室等潮湿环境下使用虚拟卡完成消费是当前高校虚拟卡建设过程中遇到的一个主要问题,大连理工大学也在尝试找到解决方案。
虚拟卡在浴室场景下使用可以尝试通过存包柜来解决,具体方案如下。
设备功能:在存包柜原有功能基础上增加扫码、写卡、读卡、出卡、收卡、流水回传等功能。
操作过程:1. 存包柜扫描用户手机上虚拟卡,读取用户信息,弹开柜门;2. 写卡, 将用户信息写到实体卡上(M1 或CPU 卡);
3.存包柜取卡口弹出已写好用户信息的实体卡;4. 用户用实体卡进入浴室进行消费(原有实体卡浴室消费模式);5. 用户洗完澡后将实体卡插入存包柜取卡口;6. 读取卡片信息、消费信息,流水回传一卡通管理平台;7.弹 开存包柜柜门,用户消费结束。
虚拟卡的支付管理模式
当前以支付宝、微信支付、银联支付为代表的第三方支付已经普及。那么,基于虚拟卡技术的一卡通建设是否也适合直接采用第三方支付模式呢?
第三方支付有其自身的优势,体现在无需按传统模式先转账到校园小钱包再支付,而是采用直付的方式。虽可通过第三方与高校紧密合作,技术上解决了与校园码多码合一的问题,但高校与第三方支付公司合作过程中的管理成本较高;采用第三方支付的模式,在手机或POS 端网络出现问题情况下无法完成交易;在财务管理和对账方面,只能采用第三方的财务管理平台,都是标准产品,不做定制化设计,灵活性差,同时第三方公司不可能开放数据层面的对接,学校无法自主开发满足自身需要的财务管理和对账平台;用户银行卡没有余额时,无法完成支付,尽管第三方支付公司目前在探索给予校内用户一定的授信额度,但欠款清缴等工作会引发系列问题,会增加高校的管理成本。因此我们认为高校一卡通建设目前还不适合采用第三方直接支付的方式,而是采用建设校内虚拟钱包(预存款),利用第三方支付将款项转到校内虚拟钱包,用虚拟钱包进行消费的模式。这种模式可以给高校更多的技术和管理自主权,也与目前大多数高校一卡通实体卡消费和财务管理模式一致,只是用虚拟卡取代了实体卡。尽管当前条件下完全采用虚拟卡建设校园一卡通的模式还存在困难,但随着移动技术和电子支付技术的发展,终端机具设备性能的提升,随着移动支付的普及和用户习惯养成,相信未来高校一卡通建设中虚拟卡一定会取代实体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