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筹多方力量营建就业好环境
光明智库: 就业不仅要靠就业者的个人努力,更要靠整个社会形成合力。针对人工智能时代的全新需求,政府、学校、用工单位如何因时而动、顺势而为,为广大就业创业者创造更好的环境?
马名杰: 一方面,要加快推进我国教育体制改革。从短期看,加强技术和职业培训以及终身教育的政府扶持力度,支持离岗人员再培训;鼓励多种形式的创业,如支持“零工经济”的新工作方式,提高跨领域的劳动力流动性。从中长期看,要重视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创造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在培养机制、课程体系、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等方面,深化教育改革。另一方面,要破除制约企业创新的各种束缚,完善新产品、新业态、新技术标准,坚持宽容、审慎地监管,营建鼓励创新、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
黄荣怀: 政府除了重视智能技术的发展,加大投入力度,重视人才培养以外,还需要营建城市智慧学习环境,充分利用好公共场馆设施,为公民终身学习提供保障。在社会治理中,也可引入智能技术,提高治理的有效性。学校可在突破关键、共性的产业技术瓶颈上下功夫,积极组织开发基于人工智能的教学实验项目,建设人工智能实验室,并与社会对接。
吴清军: 适应智能时代要求、完善教育体制改革的良好政策环境正在逐步形成。我们要看到,中国已置身于经济全球化中,要创造更好的环境,无非有两点原则:一是保持充分、平等的市场竞争才能带来创新动力,营造创新的环境;二是以包容审慎的态度对待创新,才有可能应对第四次工业革命对传统产业结构、社会结构产生的巨大冲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