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骗术3】久未谋面“老友”行骗
很多人都会接到这种电话,对方称自己是“老朋友”后行骗。为了逼真,一些诈骗分子还会采用盗取别人QQ号、飞信号,然后向其好友借钱。
去年,吴先生接到了一条飞信,“号码是我一个朋友,她说自己的钱包被偷,让我先给她钱救急”,吴先生称,手机上显示的就是她的名字,“我以为她不好意思打电话说,也就故意没拨过去确认。”
吴先生回忆,看朋友说话的口气像是很急,再说要的钱也不多,仅1500块钱,他就汇了过去。
“过了几天,我问她还有钱没有,这才知道被骗了。”吴先生称,经常会有被盗的QQ好友,向人发信息借钱,“这种情况都知道是骗子,但飞信和手机号绑定,很容易上当。”
除了盗取QQ、飞信骗取钱财,还经常会接到一些电话,对方称是自己老朋友,再以“出车祸”等方式骗钱。
【破解】
通过QQ、微信借钱的都不要轻信,对方开视频让你验证更得留心,一定要重新拨打自己储存的电话号码或当面确认。
【骗术4】亲人“出事”急需汇款
根据公开报道,有多起案件,内容均称“家人出车祸、被绑架”,要求迅速汇款,并提醒不要报警。
为了逼真,有些诈骗分子还在电话中模仿孩子的哭腔。类似事件,已经在国内多个地方上演。有些家长接到电话,会进行核实或报警,这才未上当。
根据媒体报道,湖北房县的一名村民接到电话,对方称自己孩子被绑架,要求汇10万元,否则撕票。家人在去县城汇款之前,到公安局报案,该县公安局长也认为案情重大,迅速调派民警破案,最终被认为是一起电信诈骗案。
【破解】
及时跟家人核实信息。平时留存家人单位、好友电话,如遇联系不上本人的情况,向他们咨询。
■ 防骗贴士
自动转接电话不可轻信
公安机关所做抽样调查统计,电信诈骗从受害人性别上看,女性占70%以上;从年龄上看,中老年人占70%。受骗群体多为妇女、老人、低学历者、农民等。
据此,专家给出3点建议:多咨询,对涉及转账、汇款的电话、短信、邮件,一定要仔细分析,并向亲朋好友咨询;不要轻易透露个人银行信息,不轻易透露个人家庭信息;及时报警,让警方提出建议。
对于诈骗案件,警方提醒市民,不轻信网银升级等短信、陌生电话,尤其是自动转接电话,不要轻易向陌生人银行账号汇款,不要轻易相信廉价商品和中奖信息。
对于电信诈骗,西城检方也建议,应加大公安机关跨区域协查,同时由于此类犯罪分子多为境外操作,建议规范出入境管理措施,对于高危入境者进行必要的监控。此外,检方提醒市民,银行、电信等部门与司法机关间根本不存在直接转接报案的功能,而司法机关在办案过程中也不可能直接要求将案款汇入指定个人账户。
其他6种诈骗类型
新京报记者根据公开报道、各地公安提醒,梳理出其他电信诈骗类型。
1、发布“重金求子”、“婚介”等诈骗内容;
2、发布中奖、彩票信息,要求当事人领奖并提供个人信息;
3、冒充房东、债主等要求汇款,利用“伪基站”大量发送短信;
4、对方以先汇“个人所得税”、“公证费”、“转账手续费”等理由要求受害人汇款;
5、以出卖廉价加油卡等商品骗人;
6、银行卡系统升级,要求发送个人信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