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文化概念辨析2

发布时间:2016年07月25日发布人:edison 来源: 浏览次数:

二、网民

网民是一个没有确切定义的名词,对应的英语单词是Netizen。Netizen是一个复合词,来源于网络(Net)和公民(Citizen)。按照网络的最小定义――互联网,网民指的是互联网的经常使用者。“经常”是一个不确切的频度,在统计学上,对于使用网络的频度存在不同的划分。按照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过去的定义,网民是指平均每周使用互联网至少1小时的6周岁及以上的公民。2007年7月,CNNIC将这一定义修订为半年内使用过互联网的6周岁及以上的公民,与以往的统计口径相比,新定义的统计口径大了许多。按照这一新的定义,到2007年6月30日,我国网民数量为1.62亿人,规模位居全球第二。

如果照此速度发展下去,中国的网民数量将在2008年超过2亿人,成为世界第一。网民中的大多数人在30岁以下,而且都受过一定程度的教育。这些人是社会中最活跃的人群,也是网络文化研究的重要对象。

如果放宽视野,网民的规模还会更大。对网络文化进行研究,要重视互联网,但不能仅仅将目光局限于互联网,也不能将目光停留在现有的网络用户身上。网络文化作为一种拥有先进技术的文化,具有极强的渗透力,它的影响常常是全方位的、全体性的。有的人尽管自己不上网,只是收听广播、看看报纸,其实,广播、报纸上的不少信息,也是在网络的影响之下呈现出来的。又比如,有的社区建立了社区网站,以此为基础形成了社区管理的中坚力量,那么,社区里的每一个居民都会直接或间接地受到社区网站的影响。再比如,通过农业信息网络传递的农业市场信息,千千万万的农户从中受益,但农户自己并不一定要亲自上网。因此,研究网络文化,既要紧紧抓住网民这个核心,又要将研究的视野放到整个社会,放在全体人民群众上。只有这样,才能让先进的网络文化贯穿到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方方面面。

上一条:网络文化概念辨析3 下一条:网络文化概念辨析1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