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其教育用户,不如从源头保证安全
趋势科技安全研究副总裁Rik Ferguson对搜狐科技表示,Android系统的开放性及碎片化,使得这个系统存在大量的漏洞,也让恶意代码有了生存空间。但Google一直不愿承认恶意代码的问题。Android平台的用户也有很多人无法意识到这个问题的存在,无法或者也没有能力去花更多时间和精力保护他们设备的安全。
Rik Ferguson表示,从用户方面来讲,因为大部分用户本身不懂技术,而且他们对于安全甚至对于手机本身也不是怎么感兴趣,所以要想从用户方去解决安全问题,不见得是一个好的方案。Ferguson认为,安全厂商与制造商、运营商、互联网服务商、应用开发企业等渠道加强合作,确保各平台及管道是安全的,从源头去保护用户的信息安全,会更加现实。
此前CSDN、天涯等网站的数据库被黑,QQ群数据被黑客公开,多家商旅网站数据库被黑客拖库等事件,以及这次网易邮箱漏洞事件,也从侧面说明,在保护用户个人信息安全方面,安全机构、企业等平台的责任更大。
个人如何保护信息安全?
更安全的安全机制是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有效机制,但这也不是说个人用户就可以高枕无忧了。
IDC最新的数据统计报告显示,苹果手机全球占比在2015年第二季度出货量呈季节性下降的趋势,占比为13.9%,出货量为4750万部;Android系统手机占比为82.8%,出货量约为2.828亿部。
CNNIC最新报告显示,截至2015年6月,我国手机网民规模达5.94亿,较2014年12月增加3679万人。尽管手机、PAD等终端增长放缓,但移动互联网用户数量仍保持较高的增长速度。
庞大的用户基数,也使得黑色产业链更关注个人信息的收集与利用。瑞星安全专家唐威表示,个人信息安全的保护一直被大众所忽略。很多用户认为,自己的电脑或手机上安装了安全软件就万事大吉了,其实,有了安全软件的保护,还远远不够。
在IDG主办的第四届Android全球开发者大会上,一位做APP推广的从业人员对搜狐科技披露,国内很多Android应用都试图获取更多的用户信息。由于国内大多数品牌Android手机出厂时都内置了安全软件,恶意应用一般会被安全软件自动拦截。不过,为了能绕过安全软件,不少做推送的厂商都跟国内外安全厂商接洽,以避免其应用被安全软件自动拦截。如果这类软件没有特别过分的行为,一般安全厂商往往会设置相应的规则,允许这类软件默认获取用户的设备信息等后台行为。据搜狐科技了解,这样的做法在十年前的PC互联网时代曾经很普遍,当时国内外不少安全软件厂商的产品,曾对占据用户桌面、浏览器及任务栏中的流氓软件不闻不问。
对于个人消费者而言,使用安全性更高的密码并定期更新;谨慎使用社交应用,不点击朋友圈里的不明网络链接;从官方网站下载APP应用;不随意连接公共场所的无线网络等措施,可以在一定程度上保证自己的信息安全。不过,这些措施也不是万能的,企业及用户从根源上树立必要的安全意识才是最重要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