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是新时期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纲领性文件,此文件下发后,各高校高度重视,认真学习,领会精神,制定措施,全面落实,切实加强了思想道德建设。但也有些学校感觉思想政治工作不好做,很难形成一个切实可行的完整体系。由于多年从事教育工作,对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积累了一些经验,那就是,强化措施、丰富内涵,构建适应时代特点的德育工作体系。
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得到加强,在改革开放大潮中,他们热爱党、热爱祖国、热爱人民、热爱社会主义,坚决拥护党的理论和路线方针政策,胸怀远大理想,富有探索精神和创新意识,为社会主义建设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做出了巨大贡献。但也有一些大学生存在政治信仰迷茫、思想信念模糊、社会责任感不强、团结协作意识差、心理素质脆弱、受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影响较深等问题。这些问题直接影响大学生的成长和发展,也影响国家的长久发展和稳定。所以必须采取切实有效的措施加以解决。
分析起来,当代大学生存在的思想问题的主要原因有:一是市场经济的负效应对大学德育工作的影响。当前,随着我国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和完善,社会成员思想观念多元化、价值取向多样化日趋明显,市场经济刺激了人们主体意识的生成,同时诱发个人主义倾向,诱发了拜金主义和重利轻义思想;也造成一些领域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等现象的蔓延,甚至某些地方封建迷信、邪教和“黄、赌、毒、黑”等社会丑恶现象沉渣泛起,这一切都给大学生的带来不可忽视的负面影响。二是对外开放的负效应对德育工作的影响。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对外开放引进西方的科学技术、信息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了广大学生了解世界、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供了更加有利的条件。同时我们也应该看到,国际敌对势力与我国争夺接班人的斗争也日益尖锐和复杂,西方的思想文化、价值观念、生活方式也以各种形式渗透进来,大学生对民族文化、民族精神、中国历史了解甚少。三是网络文化的负效应对德育工作的影响。互联信息等信息媒体的快速发展趋势,给大学生信息开辟了新的渠道,但由于网络立法的滞后性、网络技术的欠完善性,给”黄、赌、毒、邪” 等腐朽落后和有害信息的泛滥和引诱大学生痴迷网吧提供可能,致使少数大学生精神空虚、行为失范,有的甚至走上违法犯罪的道路。
德育工作是高校内部的一个系统工程,同时又是全社会思想政治工作的系统工程的局部,做好德育工作必须视野开阔,措施全面,形成具有指导性、可操作性的科学、严密的逻辑系统和科学体系。主要是坚持“三个到位”,建立“三支队伍”,强化“七项措施”。
一是认识到位。“ 德育首位”、“育人为本”、“全员育人”一直是高校工作最根本的基础性工作。改革开放以来,高校德育工作在提高大学生思想政治素质,促进大学生的全面发展,推动高等教育改革发展,维护学校和社会稳定方面,在推进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进教材,进课堂,进头脑”,在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者和接班人方面所起的作用是十分巨大的。高校德育工作者为此做出了重大贡献,积累了宝贵经验。进入新世纪以后,国际国内形势发生了深刻变化,使学校德育工作既面临有利条件,也面临严峻挑战。改革开放的不断扩大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深入发展,有利于大学生树立自强意识,创新意识,成长意识、创业意识,同时也带来一些不容忽视的负面影响,面对新形势,学校德育工作还不够适应,存在着不少薄弱环节。任何一个学校工作者,必须从关系社会主义事业兴衰成败,中华民族的前途命运,中国社会的长治久安的战略高度来认识高校德育工作的的极端重要性。
二是制度到位。德育工作渗透于学校的各项工作之中,为使德育工作有章可循,具有可操作性,各高校应建立健全德育工作的各项制度,指导和规范德育工作。首先应重视调研,做好政策准备。特别是做好大学生心理活动调研、业务生活情况调研、兴趣爱好调查、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社会观调研,以及学校管理队伍建设调研、公共理论课授课情况调研等。通过调研、查找德育工作的漏洞,分析学生学习、生活、心理活动的动态,把握德育工作的规律。为制定科学的适应时代特点的德育工作制度,做好充分的准备。第二就是制定长期德育工作规划和近期德育工作计划,并制定出相对应的各种规章制度。第三要加强监督,确保落实。建立健全德育工作考核机制和激励机制,大力培养学校德育工作者,大力表彰先进德育工作者。另外,还需要定期交流德育工作经验,不断提高整体水平。
三是教材到位。德育工作不仅仅是一个思想工作的问题,还是一个理论武装的过程。只有具有科学的、充实的德育理论才能提高思想认识,指导德育实践。所以对大学生进行理论化、系统化的理论教育十分重要。有些专业性比较强的学校,感觉政治理论课有没有无所谓,学生不能接受思想政治的理论教育,这是十分危险的。大学生这个群体正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形成时期,思想比较脆弱,只有对他们进行系统化、理论化的思想教育,他们才能理性地认识,在当今社会上什么是可以做的,什么是不可以做的,什么是禁止做的,什么是必须做的。任何形式的高校都必须按国家教育部的规定,认真开好政治思想课,同时,开发新的德育资源,发挥“校园网” 主阵地的正面效能,形成正确的校园信息导向。积极开发研制德育软件,加强对不良信息、有害信息进行有效控制。另外,学校充实完善德育教育的有关图书、音像、图片资料等,开阔视野,拓宽理论教育面,使学生理论教育走向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
高校要打好德育工作主动仗,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按照高素质、优化结构、相对稳定的要求,主动建立思想水平高、业务能力强、熟悉学生思想状况的德育工作队伍。包括德育工作专职干部队伍,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和学生骨干队伍。
一是建立德育工作专职干部队伍,抢占德育新阵地。德育工作专职干部队伍是学校思想工作的引导者、创新者和主力军。首先,要加强党委对德育工作的领导,为高校德育活动提供条件,在人力、物力、财力上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予以支持。其次要按照“专业化、年轻化、高层次、高素质”的原则,组建德育工作专职干部队伍,形成党委组织协调、各处室积极参与、辅导员(班主任)直接负责的德育工作组织体系。另外,还要引入考核激励机制,落实德育工作专职人员岗位责任制,保证这支队伍质量。
二是建立思想政治教育的教师队伍,拓展德育主渠道。在引进、选留教师方面更加注重思想政治素质,对于在工作中存在错误思想倾向的教师,要及时发现苗头,及时解决和处理。在教师队伍建设方面,引导教师教书育人、为人师表,用生命做学问,用心血教育人。在思想政治课教学方面,提高思想政治课教师的素质,努力发挥自身在大学生德育工作中的关键作用。思想政治课教师要加强自身的马克思主义理论修养,把握政治教育规律,激活课堂教学,积极主动参与政治课学科建设、课程建设、教材建设。
三是建立德育工作学生骨干队伍,探索德育新模式。学生是德育工作的主体。为调动广大学生在德育工作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学校应坚持“引导学生自我管理,依靠学生自我管理,支持学生自我管理”的原则,开创学生管理工作的新局面。首先是引导学生自我管理。采取各种形式对学生进行世界观、人生观教育,理想信念教育、法制教育、政策与形势教育。培养学生自立、自强、自律意识,形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其次是依靠学生自我管理,就是不断加强学生基层组织建设,充分发挥学生团组织、学生会的作用。真正把那些政策性强、组织协调能力强、素质高的学生引入到学生干部队伍中来,做到权力下放给他们,问题转交给他们,使学生中出现的的问题在学生自我管理中得到合理解决。再次是支持学生自我管理。学校要不断完善校园文化的基础设施,如:校报、校广播电视、校园网络等。在人力、物力上支持学生建立不同形式的社团组织。为学生提供更多的社会实践活动机会和就业机会等。
德育工作的开展应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方法灵活、效果明显,应注重德育工作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与专业学习相结合、与服务社会相结合、与培养兴趣爱好相结合,形成多渠道、全方位相互配合和渗透的教育形式。归纳起来,应坚持抓好七个方面的工作。
一是抓理论教育武装头脑。利用课堂教育主阵地,抓好两课教育,使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入脑入心,着重培养学生良好的思想政治素质、社会公德、家庭美德、职业道德及个人品德的修养。
二是抓读书活动丰富内涵。在学生中开展“三个一”活动,要求学生每天课外时间读一个小时的书,每周读一本好书,每月写一篇心得体会。通过开展读书活动,培养学生理性思考的能力,增强学生成才的自觉性。
三是抓传统教育坚定信念。通过组织学生到革命圣地参观,到纪念馆、博物馆参观。定期组织师生升旗仪式,组织“两史一情”(世界历史、中国历史、国情教育)教育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自尊心,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意识。
四是抓系统教育提高素质。发挥党课、团课作用,提高学生政治理论水平,同时认真开展“三育人”活动,通过举办“三育人知识竞赛”等多种形式,鼓励全校教职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同时积极培养和发展学生党员,把学生党支部建在班级中,增强学生党员队伍的凝聚力和政治责任感。
五是抓文体活动陶冶情操。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通过举行文艺晚会、知识竞赛、诗歌比赛、演讲比赛、观看教育片等形式,增强广大师生的爱国主义和集体主义观念,使学生的凝聚力和向心力进一步增强。
六是抓法制教育规范行为。通过举办法制讲座等形式,增强了学生知法、懂法、守法的法制观念,自觉同不良现象作斗争。
七是抓形象建设,强化公德意识。为给师生创造一个优美的学习和生活环境,学校下大力整治了学校校园环境,并且进一步规范学生的日常行为规范,培养学生的自我服务意识和公德意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