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年前,刚刚开启了民族历史新纪元的中华儿女,回看一百多年积贫积弱的屈辱史,喊出了“建设一个工业化的具有高度现代文化程度的伟大国家”的响亮口号。工业强国、科教兴国,成为新中国的第一要务,平职学院也由此而生,并从一开始,就以立足煤炭产业、服务民族工业发展为己任。
1956年迄今的65年,中国在“一穷二白”中奋起直追,在爬坡过坎中不懈探索,在革故鼎新中大胆跨越,中国工业发展实现了波澜壮阔的变化。65年来,不论是煤炭工业部平顶山煤矿学校,亦或是平顶山煤矿职工大学、平顶山煤炭技工学校、平顶山工业贸易学校,还是现今的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以煤炭职业教育为立足点,始终与民族工业的命运紧密相连。从国民经济“一五”计划的配套项目到如今的普通高职院校;从全国第一个教育实习矿井到全国首个煤矿智能化开采技术人才培养基地;从人才输送立足平顶山矿区、辐射中南六省到神州大地全面开花。65年来,平职学院始终坚守着建校的初心和使命,坚守对国家、社会和煤炭产业的庄严承诺,为工业强国、教育兴国和民族复兴,不避艰险、披襟斩棘、勇往直前。
65年时光,转瞬即逝。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从乱石滩上茅草、竹笆搭建的学校,已经成长为行业一流、国内知名的高职院校。前人们的渴望、追求和对未来期许,很多已经成为今天的现实;那些已成历史的筚路蓝缕、锐意奋进和不懈斗争,更是成为我们勇往直前的磅礴力量。平职学院肩上的家国情怀和责任担当愈久弥坚,始终坚守立德树人的优良传统和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的学术精神,以敢为天下先和大无畏的精神,激励自己不惧艰险、砥砺前行。
李大钊先生曾说过:“黄金时代,不在我们背后,乃在我们面前;不在过去,乃在将来。”65年,在历史长河中只不过沧海一粟!在65周年这个节点要驻足回望,更要抬头展望。在这个百年未有的大变局中、大变革中,能够保持青春、活力,走向未来的,只能是坚定的信心、直面现实的勇气和直面未来的行动。作为培养大国工匠、服务工业强国的平职学院,一定能够担负时代重任、守正创新、迎接挑战,迈向更加美好的未来!
高山巍巍,大河滔滔,唯我平职,与日同光!
(供稿/校史办 撰稿/李登科 编审 审核/宋婷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