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0日,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心理健康教育与咨询中心全体心理教师与23级和24级在校学生以集中观看和自主观看相结合的方式观看本场公开课。以尊重、沟通、信任和温情为主线“宿说”人际关系,为构建和谐美好的宿舍环境奠定基础。


“愈见青春 宿说美好”主题心理健康公开课观后感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 心理老师 副教授 毛素文
收看这次关于大学生宿舍人际关系的心理健康公开课,我深感收获颇丰,对“尊重”、“沟通”、“信任”与“温情”这四个核心主题的探讨,为作为心理老师的我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首先,心理老师应当成为尊重的典范。在引导学生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时,要强调每个人都应被平等对待,尊重彼此的个性、生活习惯及隐私边界。通过案例分析、角色扮演等互动方式,让学生亲身体验尊重的力量,学会换位思考,从而在宿舍生活中营造出和谐共处的氛围。
其次,沟通是解决问题的关键。心理老师应教授学生有效的沟通技巧,包括倾听的艺术、清晰表达自己的想法与感受、以及非言语沟通的重要性。通过模拟对话、小组讨论等形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如何化解误会,增进理解,从而建立起良好的宿舍沟通机制。
再者,信任是宿舍关系稳定的基石。心理老师应鼓励学生建立相互信任的关系,通过团队建设活动、共同完成任务等方式,让学生在合作中感受信任的力量,学会信任他人并赢得他人的信任。同时,也要引导学生认识到信任需要时间和努力来培养,需要双方共同维护。
最后,温情是宿舍生活的润滑剂。心理老师应引导学生关注宿舍中的温情瞬间,如相互帮助、共同庆祝节日等,让学生感受到宿舍这个“家”的温暖。通过分享温情故事、组织感恩活动等,激发学生对宿舍生活的热爱和归属感,从而进一步巩固宿舍人际关系。
总之,作为心理老师,在指导大学生处理宿舍人际关系时,应紧紧围绕“尊重”、“沟通”、“信任”与“温情”这四个主题展开工作,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实践活动,帮助学生掌握正确有效的人际交往技巧,促进宿舍关系的和谐与稳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