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消费规模庞大,而在喜人数字背后,如果缺乏强有力的消费者保护,这样的消费热情可能难以持久。从媒体披露的情况看,一些商家早在10月中旬就悄悄涨价,也有商家为防止历史比价,先将原来的商品下架,再重新以新商品的形式上架,但价格也比过去上涨不少。至于那些只便宜一块钱、一分钱的所谓“打折商品”则更是多如牛毛。《价格法》规定,经营者不得利用虚假的或者使人误解的价格手段,诱骗消费者或者其他经营者与其进行交易。有些商家的行为已经涉嫌价格欺诈,执法部门理应及时介入,并在今后强化事前监管而不是坐等消费者事后投诉。
大数据时代,要避免此类价格欺诈其实并不难,平台商可以提供该商品在网上销售一年间的最低价,或者让商家提前公布11月11日的价格,使消费者拥有更充分的知情权。从维权成本看,网络消费作为新兴消费方式,大多是小额、远距离的,消费者一旦遭遇价格欺诈等行为,往往会付出远高于商品购买的成本。因此需要在制度设计上优先向消费者倾斜。
要让网络购物继续健康发展,需要有更严厉、更细致的惩罚性赔偿措施出台。至少要保证让“光棍节”的价格欺诈者们挨顿“闷棍”。
法律提示:
维权的几种方法:
1.网站投诉
每一个公司都会有处理各种服务事物的客服部门,各个大型网站也不例外,他们的客服部一般就是负责处理各种交易纠纷的地方。消费者切记要保存好假冒伪劣产品的照片,与商家的聊天记录,交易记录等相关文件,在进行投诉或举报时可将这些文件作为证据提交。如果交易纠纷严重,有刑事犯罪嫌疑,消费者有举报的权利,各个大型购物网站也有及时向公安机关反映情况的义务。
2.消协投诉
类似于普通商品,网购的商品发生交易纠纷,消费者也有向省、市消协投诉的权利。牢记维权热线是12315。与第一条相同的是,消费者也应尽量保存好购物凭证和交易协议等证据,有利于维护自己的权益。需要提醒大家注意的是,网上购物的实际经销商多在外地,所以消费者收货时要注意查看票据公章,按属地管辖原则,已购商品的纠纷必须向票据公章所在地的有关部门进行投诉。
3.网上报案
如果遇到的是网购诈骗,则更应该向公安部门报案,尤其是已受骗的消费者更应该如此做,向各地公安局网监处报案或电话报警,请求公安部门查封诈骗网站和骗子的手机电话以及银行账号,不仅可避免更多消费者上当受骗,也为自己争取了减少财产损失的可能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