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的一生,其实归根到底也就两件事。一是做人,二是做事。对于党员干部而言,只有严于律己,才能走得更稳更远。只有清正廉洁,才能公平公正、底气十足。
从近年来查处的违纪违法案件看,全覆盖、无禁区、零容忍是党反腐败的鲜明特征,深入推进反腐斗争“不定指标、上不封顶”,坚持“凡腐必反、除恶务尽”。对待腐败行为,坚持严厉惩治、绝不手软,始终保持反腐败高压态势。
“莫伸手,伸手必被捉”。有些腐败问题暂时没有发现,不等于永远不会发现;有些腐败行为暂时没查处,不等于永远不会查处;有些腐败问题一次查不清楚,不等于永远查不清楚;有些腐败分子暂时没归案,不等于永远能逃脱惩罚。党员干部要珍惜政治生命,珍惜幸福家庭,坚持严于律己做人,清正廉洁做事。
党员干部要慎独慎微。“于细微处见精神,于细微处也见品德。”慎独慎微就是在独处时也严于律己,始终保持表里如一,注重细节和细微之处。然而,在纵深推进全面从严治党的大背景下,依然有人认为党纪党规在公众场合做到就好了,私底下,“八小时之外”就属于私人时间,自由时间,就可以放飞自我。一些党员干部违规违纪,往往都是在一餐饭、一点小意思、一次小帮忙中一步步触及底线的。因此要抓早抓小,小事早提醒、小错早纠正,才能防微杜渐,治病救人。“四风”问题具有顽固性和复杂性,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不矜细行,终累大德”,党员干部要心中高悬法纪明镜、手中紧握法纪戒尺,坚持从身边人管起,从群众关切的小事做起,始终做到不放纵、不越轨、不逾矩。
党员干部要慎始慎终。“君子慎始,差若毫厘,谬以千里”。就是提倡做人唯有慎始,方能慎终,从政亦然。明代督察院长王廷相曾给新任御史们讲过这样一个轿夫湿鞋的故事。他曾乘坐轿子进城,没想到路遇暴雨,其中有个轿夫穿了一双新鞋,刚开始还小心翼翼,谨小慎微,生怕弄脏了鞋子。没想到后来不小心踩进泥里弄脏了鞋子后就开始不再珍惜了。不少违纪违法党员干部的心路历程也是如此,从刚开始的惴惴不安,到“事已至此后怕也没什么用”的自我安慰,在违纪违法道路上渐行渐远。因此,党员干部要时刻警醒自己,不忘初心,牢记 “慎始而敬终,终以不困”的古训,踏实走好走稳每一步,让自己完美收官。
党员干部要慎友慎处。俗话说:“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党员干部并非生活于真空中,有自己的朋友圈也无可厚非。我们不难发现那些走上违纪违法道路的党员干部蜕变成为危害国家、危害社会、破坏党和政府形象的阶下囚,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交友不慎。所以党员干部在择友交友时要慎之又慎,要净化自己的朋友圈,特别是在处理政商关系时既要“亲”又要“清”。要恪守廉洁自律底线,做到“亲”不逾规“清”不远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