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常年活跃着一个被同学们亲切地成为“电脑Doctor”的团队,尽管学校是一个“铁打的营房流水的兵”,但是这个“电脑Doctor”团队却届届传承,一届比一届活跃。他们就是由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大学生们组成的计算机维修团队。在这个届届相承的团队里,来自2015级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的邢成涛、赵春晓、丁文涛等几位电脑维修大拿被同学们亲切地称为“电脑Doctor”、“电脑达人”、“电脑刀客”。
这个计算机维修团队协助计算机实训中心管理员,义务负责着计算机实训中心整栋大楼十多个机房的机器维护,同时他们经常义务帮助全校各分院的师生们解决电脑出现的问题,如修理电脑,重新装系统等。为帮助这个团队提高维修技能,计算机学院特地安排王卫东主任每周六给维修团队理论加实践一体化地讲授计算机维护知识
几天前图书馆一位老师的电脑出现故障不能上网,这位老师向计算机学院求助,我们自信地把任务安排给了来自2015级计算机应用技术(2)班的邢成涛同学,邢成涛下课便带上维修团队同学前往排查,经过半个多小时的排查维修,终于解决了不能上网的故障。
从大一下学期至今,邢成涛先后带领赵春晓、李准、张林等团队同学为10多位老师检查维修电脑,为老师和同学们的电脑重装系统就更是不计其数。“老师们工作忙,电脑出故障了没空维修,老师总是派我去维修,我很高兴能为老师们做点事情。”每次提起为老师们维修电脑,邢成涛同学总是非常自豪。
计算机维修团队的同学共同特点是,团队同学们邢成涛、丁文涛、袁世锋、王玉伟等责任心强,工作热情高,服务意识强,求知欲旺盛,尤其是参与维修电脑次数最多的邢成涛同学,他对电脑维修有着非常浓厚的兴趣,日常学习中他刻苦钻研,在上课时候学习总是非常认真,动手训练时候总是主动问这问那,修电脑的时候他总是主动上来学习,遇到老师们、或者同学们的电脑出现故障,他总是主动请缨去检修。
团队的“电脑达人”邢成涛同学说,自己第一次单独出去给老师修电脑是在大一下学期,那一次是团委的一位老师电脑上不去网,他接到任务后,心情真是又激动又忐忑,上台演讲都没那么激动过,出发之前专门拜访了自己的恩师王卫东主任,在问过卫东老师一些上不去网络的电脑问题与解决方案后,为了再保险起见邢成涛叫上了维修团队的李准同学,怀着忐忑的心情一起前往,在检修过程中他们又珍惜实战机会又激动又害怕,生怕一不小心坏上加坏,经过严谨细致的排查,最终发现是老师客户端上网的账号被占用。联系学校的网络管理员可解决。回来的时候两位同学松了一口气,有种柳暗花明的感觉,和完成一件大事的成就感。
邢成涛说,接下来第二次给柴老师修电脑,自己是独自前往解决了故障的,这次的解决可以说是自己维修电脑实现0向1的突破。虽然过程激动紧张忐忑,但事后自己的内心是满满的收获和成就感,再接下来给化工学院老师修电脑、给图书馆老师电脑重装系统等,他和团队老师已经是满满的自信心啦。
提起学习电脑维修,邢成涛同学说:作为计算机应用技术专业一名大二学生,自我感觉经过知识的洗礼,我已从一名小白成长到大神!!!我感谢我的启蒙恩师王卫东老师了,是他把我带进了计算机的“深渊”。感谢计算机学院王怀玲副院长,是她经常“牵线搭桥”,把学校老师们电脑维修的实战任务交给我们,让我们有了电脑维修战场实战演习可的机会,以解决大部分计算机的问题。我更感谢我身后这个强大的计算机维修团队,是大家共同的兴趣爱好和服务意识、奉献意识、勤奋学期的求知欲,使我们共同成长。我把自己的经历编成三个锦囊送给有同样爱好的同学们:
锦囊一:除了上课听讲以外还应该培养自己的动手能力。能拆的就拆不能拆的想办法拆,如果你不能复原,恭喜你又“成长了”,困难是我们进步的阶梯,当时我除了显示屏没动过它其他的都已弄得“不成人形”。
锦囊二:加入计算机维修小组与伙伴们的交流必不可少。加入计算机维修小组增强与团队的合作能力,提供技术交流,借他山之石筑自身之玉,虽然我们计算机维修小组渐渐地人变少了但是,留下的都是精英。机房的电脑有问题我们都会自行解决。在学校这里是最佳实战地点。
锦囊三:暑假时我们“真枪实弹”的机会。我在暑假的时候去了郑州一家电脑店工作,虽然赔钱了但是我感觉是值得的,在店里里面的东西随便我弄,刚进去觉得里面东西多,但是慢慢地觉得里面东西很少,学习不就这样吗?将一本书变得很薄。若不是生活的窘迫建议大家不要去工厂,除了钱我们带走的将一无所获。但是我走的时候带走的不仅是“先进的技术”更是不一样的我。(王怀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