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党建工作 >> 支部活动 >> 正文
来自王卫东老师的感动
几百个参加道德讲堂的同学被王卫东老师感动了,心里顿时充满阳光。因为学生掌声雷动。
王卫东老师被自己感动了。他心里一定一直惦记着那个曾经帮助过他的那个人。因为他哽咽了。
掌声再次响起的那一刻,每一个在场的人都知道,这是大家在用掌声感恩那个帮助过王卫东老师的人。他的做一次好事儿,激励王卫东老师做了一辈子好事儿。至今,他还是计算机学院义务维修小组的指导老师。 而我们有理由相信,王卫东老师所做的每一件好事儿,也一定会被同学们或受助者将他的乐于助人的精神,在祖国的五湖四海传递下去。 王卫东老师在讲台上说: “我爱我的学生,我希望学生不仅在专业技能上进步,更希望在精神境界有提升。他们不仅要成为专业技术过硬能手,更应当成为一个有担当、有爱心、能奉献的人。”
王卫东的工作地点是计算机实训中心,是平职学院历史最早楼,现在也叫老实训楼,06年底他来到这个岗位,是老师也是实训中心的管理员,一干就是十余年。直到今天,他依然在这个工作岗位上不分上班下班时间,默默地贡献着老师的那份爱心。弹指一挥间,王卫东老师的青春岁月,就在给予学生和同事的便利中一一滑过。。。点点滴滴的爱心在汗水中凝聚着他对于教育事业的热爱!他说:“想想,我对我的这份工作是很有感情的。” 他用诗一样的语言告诉我们:如果学生是一朵含苞待放的花蕾,老师就是园丁,甘愿为他们提供雨水和阳光。如果学生是一叶乘风破浪的小舟,老师就是舵手,甘愿为他们提供动力和方向。他用诗一样的行为,为师生诠释了他的爱心。因为,他是一个有独立思想的人。十几年来,他一直带着计算机维修小组,他经常教导学生,加入维修小组,首先要有服务意识和奉献精神。多年来,维修小组不仅为计算机实训中心服务,学院的各个脚落更能看到他们不辞辛苦的身影。多年来,从这个小组走出过很多优秀的毕业生。 王卫东老师说:“有阳光才有温暖,我既然是一名教师,就应该拥有阳光,也应该拥有阳光,我要让我的学生感到这份光明、这份温暖。”
道德讲堂上,王卫东老师向师生们分享了他的一个经历。 “那已经是20多年前的事情了,”他说:”93年春节过后,我要去新乡河南师范大学学习,从我的老家平顶山舞钢市没有直达新乡的车,需要到郑州转中转一下,到达新乡几乎需要一天的时间、走的前一天亲戚单位正好有车去北京出差,车上还有空位,可以带我一段。第二天中午我就趁车北上,下午五点的时间到了新乡,下路之后我在路口截了几趟过路车都没有停,我于是决定自已走到新乡市中心,再坐公交车。走出一段距离才发现,路口离市中心比想象的要远的多,没有办法我只能坚持。沿着公路行走,车在我边上快速穿过,天也渐渐暗下,远处新乡市郊村庄的灯光也亮了起来,天也变得有点冷,在异地我,竟一种孤独感。这时,有一位三十多岁大哥从我身边骑着车走过,在我前方20多米的地方停了下来,问了我的情况,说8点之后就没有公交车的,可以带我到市区公交站。我推托一下,还是答应了,坐上陌生大哥的自行车,聊天我知道这位大哥是从市郊到市区一家工厂上夜班的。自行车还是比步行快多了,晚上7点半多的时间就到了市区解放路的公交站。我不知如何感谢谢大哥,身上也没有一包烟,因为我不抽烟。大哥哥还给我指点一下路,就分手了。我竟有了些莫名感动,还有点兴奋。我决定公交也不坐了,直接走到了市区东郊的学校,多少年过去了我还清晰的记着这件事,不知道这位好心的陌生大哥在何方,现在如何。”
这些年来,王卫东老师内心带着这些温暖,工作、学习、生活,为了学校和他的学生,用一句温馨的话语,一个友好的眼神,一次小小的帮助把温暖传递出去。 道德讲堂有四个环节:颂一段经典、讲一个故事、谈一番感悟、唱一首歌。该院党政负责人樊建文致辞。李傲凡同学动情地讲述了发生在他身上的助人为乐的事儿。几个同学先后发言,畅谈感受。 “道德讲堂是属于大家的讲堂,讲述的都是我们身边人的道德故事,希望各位朋友通过道德讲堂,洗涤心灵,感悟道德,从而践行道德,这也是我们开设道德讲堂的根本宗旨。” 主持人说。 学院第八期道德讲堂在学院图书馆报告厅举办。结束时,时间是11月21日,天气晴朗。

(作者:赵玉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