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校企“双元”育人:让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绽放光彩
本报首席记者陈璐
编者按
高铁飞驰、“蛟龙”入海、“嫦娥”奔月……中国制造、中国创造正在改变着世界。这些举世瞩目成果的取得,正是靠着一位位蓝领、工匠的辛勤付出、卓越奉献。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科技的进步、国家的昌盛、民族的振兴,既需要攻克“哥德巴赫猜想”的数学家、发送“神九”上天的科学家,也需要群星璀璨的生产一线技术人才。
如何培养技术人才,推进职业教育与培训刻不容缓。十九大报告中指出,完善职业教育和培训体系,深化产教融合、校企合作。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的《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被称为“办好新时代职业教育的顶层设计和施工蓝图”。这些都为发展职业教育、培养技术人才提供了前所未有的机遇。
一直以来,集团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大力投入,培养了一批又一批技术人才,为企业安全高效、高质量转型发展夯实了人才基础。本版从今日起推出《匠心育人造就新时代工匠》栏目,报道集团在职业教育与培训方面的做法,培养出的优秀蓝领、工匠的先进事迹。敬请关注。
上高职院校不再是升学失败的无奈退路,而是结合自身特点的主动选择。
今年年初,国务院印发《国家职业教育改革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指出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是两种不同教育类型,具有同等重要地位;没有职业教育现代化就没有教育现代化;以促进就业和适应产业发展需求为导向,鼓励和支持社会各界特别是企业积极支持职业教育,着力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
实际上,无论是在职业教育的参与度上,还是对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的培养和重视程度上,集团已走在前列。
作为由集团主办的普通高等职业院校,职业学院自成立起为集团输送优质毕业生近10万人,并于近期被河南省推荐为国家优质专科高等职业院校。
作为集团职工培训的主阵地,安培中心和各单位职教中心也一直在基础设施和教师队伍建设上努力,积极为职工搭建学习平台。
产教无缝对接,校企“双元”育人,集团为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搭建起了绽放人生光芒的舞台。
培育——
实现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教师和师傅深度融合,学生和徒弟深度融合,课堂和车间深度融合,毕业生和员工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
职业教育的核心无疑是产教融合,痛点则是企业参与职业教育的积极性不够。而集团和职业学院之间的血脉交融,让“痛点”变为“亮点”。
《方案》指出,校企要共同研究制订人才培养方案,及时将新技术、新工艺、新规范纳入教学标准和教学内容,强化学生实习实训;到2022年,职业院校实践性教学课时原则上占总课时一半以上,顶岗实习时间一般为6个月,“双师型”教师占专业课教师总数超过一半,分专业建设一批国家级职业教育教师教学创新团队。
这也与集团以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推动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需求不谋而合,与职业学院已定的未来发展方向不谋而合。
未来一个时期内,职业学院将充分发挥校企一体办学优势,以煤炭、化工特色专业为引领,围绕集团煤焦化工、尼龙化工和新能源新材料产业链,优化调整专业结构,将专业建在集团产业链上,促进学校和企业深度融合,教师和师傅深度融合,学生和徒弟深度融合,课堂和车间深度融合,毕业生和员工深度融合,走出一条新时代背景下人才培养的特色之路,真正成为“当地离不开、业内都认同、国际可交流”的一流职业院校。
职业学院提出建设新型现代学徒制。下一步,职业学院将精选15个至20个专业建到企业去。这些专业的学生入学后,第一年在校园体验大学生活,接受基础教育和德育培养;第二年根据所学专业进入企业,实现课堂与车间一体化;第三年正式顶岗实习。顶岗实习结束后,学生的毕业设计在生产线上做,毕业论文“写”在岗位上。
同时,《方案》指出,从2019年开始,在职业院校、应用型本科高校启动“学历证书+若干职业技能等级证书”制度试点工作。
这一工作职业学院也已开展。之前,该院就已经实施双证书制度,要求学生在毕业时除了要有学历证书外,还要有职业技能等级证书。今年3月初,该院下发了电工、焊工、车工、钳工、汽车修理工等5个工种职业鉴定报名的通知,积极引导学生考取多个职业技能等级证书。
配合集团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要求,职业学院将依托已建成的河南省煤化工高技能人才培养示范基地,推进尼龙化工专业发展,实现主体专业与集团产业的高度吻合,以便在为集团输送优秀技术人才的同时,开展高质量的职工培训。
不断提升培训质量,是安培中心一直以来努力的目标。
在安培中心院内坐落着目前全国规模最大、设施最先进的煤矿安全生产警示教育基地。
在“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上,安培中心近两年面向集团生产一线聘任了24名技术大拿任兼职教师,同时邀请集团首席技能大师等专家进课堂授课,并采取教师集中下矿参加脱产培训的方式,提高教师专业素质。
此外,该中心还努力提高培训质量,不断提升学员的取证通过率。今年以来,该中心培训的集团三批安管人员取证通过率达到99.83%。
使用——
工人成大师,蓝领拿高薪,让应用型技术技能人才成为“金蓝领”“大工匠”
长期以来,职业教育一直不受学生和家长重视的原因之一,就在于学生毕业进入社会或企业后无法获得认同与尊重。
也正因此,《方案》指出:支持技术技能人才凭技能提升待遇,鼓励企业职务职级晋升和工资分配向关键岗位、生产一线岗位和紧缺急需的高层次、高技能人才倾斜;逐步提高技术技能人才特别是技术工人收入水平和地位。
这也是集团一贯的坚持。集团党委一届十次全会指出要拓宽各类首席人才、专业技术人才成长通道,培育更多的“金蓝领”“大工匠”,努力建设一支知识型、技能型、创新型的产业大军。
自2012年起,集团开始评聘首席技能大师,并每年举行一次职工职业技能大赛。首席技能大师能拿高薪,技术状元能当劳模,让一线技术技能人才受到重视,也得到实惠。
《方案》还指出,鼓励技术技能大师建立大师工作室,并按规定给予政策和资金支持;支持技术技能大师到职业院校担任兼职教师,参与国家重大工程项目联合攻关。
现如今,集团大部分基层单位都建立了以技能大师的名字命名的工作室。目前,职业学院也在积极组建集服务教学、培训、科研、导师带徒于一体的技能大师工作站,发挥技能大师的集群效应,让技能大师参与到集团重大项目攻关和专业技能人才培养中。
未来——
高职毕业生将越来越抢手,高质量的职业教育也将成为集团高质量转型发展的重要保证
在大学毕业生就业连呼“史上最难”之际,去年职业学院毕业生平均就业率达到95.14%,有21个专业的毕业生就业率更是达到了100%。据麦可思调查显示,我国高职毕业生半年就业率在91%左右,高职生毕业后3年的收入增幅在各类毕业生中是最高的。
在教育实践中,职业教育打造了普通教育之外的一条多元的、宽广的道路。
这条路有多宽广?以高职为例,2018年高职专业目录中共有近800个专业,对应着社会上的1000多种职业。
职业学院的一些优秀毕业生正在用自己的技能回馈社会。薛玉奇2010年毕业于职业学院旅游管理专业。毕业后,他自主创业,在焦作市云台山景区投资建立田园牧歌度假酒店,实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也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
1992年毕业于职业学院的九矿机电二队副队长靳文献,如今已成为集团首席技能大师。他发明的触摸式输送带撕裂检测设备用的瓣式摩擦转动装置获得了国家发明专利。他参与的“矿井大角度乘人缆车断绳保护装置研制”项目,获得河南省工业和信息化厅科技成果一等奖。
靳文献说:“选择学技术,当一名技术工人,我从来没有后悔过。人生不只一条成功之路,适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靳文献的话也成为越来越多学子和家长的共识。
近年来,很多家长和学生看准了国家智能制造行业的未来发展,选择进入职业学院学习。“只要我们选择的方向对了,一样能收获成功!”该院计算机与软件工程学院2017级学生刘赞成说。
无论是集团转型发展三年行动计划的实现,还是“中国尼龙城”的建设,集团正需要越来越多全面的应用型人才,把一个个蓝图变为现实。
同时,职业院校培养的数以亿计的高素质劳动者,也必将成为推动中国体量庞大的经济巨轮稳步向前的巨大助力!
【2019年5月18日《中国平煤神马报》周末专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