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有礼仪之大,故称夏;有服章之美,谓之华。4月18日农历三月初三,由共青团中央发起,中国青少年新媒体协会、哔哩哔哩弹幕网等将共同主办第一届“中国华服日”。
据了解,此次“中国华服日”活动将在西安曲江举行线下活动。此次活动将通过多种形式,进一步推动国民传承传统文化。
优秀传统文化蕴含着丰厚的民族精神和道德理念,是新时代进行青少年道德建设的重要思想养分。近年来,为了继承和弘扬中国传统文化精髓,进一步完善学校德育体系,培养青少年树立正确的人生观、道德观、价值观,各所学校纷纷开展传统文化进校园活动。如何让传统文化精髓与教育教学工作融为一体?带着这个疑问,4月8日,记者采访了我市一些小学以及职业学院相关负责人。
以传统文化修身启智
传统文化教育需要学校教育首先发力。2014年,教育部要求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教育系统融入课程和教材体系。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近年来,我市许多学校纷纷把传统文化教育编入教学之中。
胜利街乐福联校南校区早在2011年就开始在教学中融入传统文化教育。
该校校长松翠柏告诉记者,过去,学生身上普遍存在着一些问题,比如:一部分学生不讲究卫生,乱丢乱扔垃圾现象严重;一部分学生不太注意自己的言行,没有文明礼貌;极个别学生不懂得尊重和感恩,性格叛逆,等等。
那么,该用什么方式来纠正学生的不良习惯?怎样规范学生的言行?如何正确引导学生学会尊重、理解和感恩?2011年,该校开始尝试通过引入传统文化教育,通过传统文化的浸润,使得学生实现以学修身、以学启智。
潜移默化渗入传统文化气息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许多学校不仅在教学中穿插传统文化教育,还通过开展多种文化活动,使学生在潜移默化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和教育。
4月10日,记者来到职业学院的国学基地——明德书院,一进门,古香古色的建筑便映入眼帘。
据了解,明德书院建立于2016年,设有茶艺室、古乐室、箭术室、古礼室、书画室。书院成立之初,便开办了国学班,共招收了100名学生。
“这些学生都经过层层选拔,对国学又十分热爱。他们在学习专业课之余,学习茶艺、古筝等传统文化。”该校有关负责人说。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胜利街乐福联校南校区、五一路小学等学校在课程中均安排有书法、古筝、戏曲等传统文化课程。
经典诵读是许多中小学校在开展传统文化教育的重要方式之一。胜利街乐福联校南校区每天都安排有经典诵读,让学生在诵读吟咏中接受传统文化的熏陶。
据了解,许多学校还在校园内制作经典古诗牌板、经典诗经文化长廊等,围绕传统文化教育开展丰富多彩、形式多样的校园文化活动。
松翠柏告诉记者,该校每年都会举办“丑小鸭艺术节”,其中就安排了许多传统文化方面的节目。同时,该校还在传统节日之时开展传统文化教育活动。
校园内掀起国学热
职业学院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我们通过国学经典的学习研修,引导学生明德明理,向学向善,改变部分学生在学习、生活、心理等方面的不良行为倾向,探索立德树人的新途径。现在,校园里已初步形成‘人人学国学、人人用国学’的良好文化氛围,学生学习国学的热情非常高。”
上述负责人告诉记者,每次国学班开课,教室都座无虚席。学校社团还经常举行各种形式的传统文化活动,调动学生学习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事实证明,传统文化对学生的行为习惯养成产生了巨大影响。松翠柏告诉记者,通过多年来坚持开展传统文化活动,该校发生了巨大变化,校园变得整洁、干净了;校园内追逐打闹的人少了,好人好事多了;不雅行为少了,文明礼貌蔚然成风。
转自《中国平煤神马报》2018年4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