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陈强 通讯员 赵玉坤
尽管坐了一天的大巴车,晚上8点多才顺利返回学校。但第一次参加寒假社会实践活动的关进博等几十个同学,早已忘记疲劳,面带喜悦,开心地与前来迎接他们的同学相拥在一起。2012年寒假,河南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有581名学生参加了该院组织的到烟台和苏州等地区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
我当上了“全技员”
“妈妈希望我将来成为一个博士,而我只想成为一个有自立能力的人。”关进博,资源开发系2011级通风与安全专业学生。没有随妈妈的愿,考上本科,毕业后上研究生,然后读博士后。比较现实地报考将来就业相对比较容易的大专。学习通风与安全,这是一个针对性非常强的专业。参加学校组织的寒假社会实践活动,作为第一次长时间离开父母家人的大一学生一般不考虑。他们的首选是回乡陪家人过年,这也是他们希望自己儿女的首选。关进博在得知社会实践活动开始报名后,电话告诉妈妈一声,就报名参加了。他认为这是一个促进学生就业非常好的社会实践活动,这样的机会浪费了,太可惜。很快,他就在好奇中走进烟台富士通企业,一个从来没有接触过得新环境,且在第二天,经过简单的培训后,就上了生产线。
第一天,关进博没有完成当班产量。第二天,关进博还是没有完成当班产量。第三天,关进博依旧没有完成当班产量。“你为啥没有完成产量?”专理毫不客气地责问。“我过去没有做过。”关进博辩解道。专理随手指了几个同学,问关进博,他们过去做过吗?关进博看了看,他们和自己一样,都是大一的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自然也是第一次。“这个工作不适合我,我要求调换工作。”关进博确实这样想,也就这样为自己继续辩解。“你想换工作就换,以为你是谁呀?”专理铁青着脸。他对着关进博的脸继续咆哮:“别人能完成的工作量,你就应该也能完成。干不好本职工作,就是一天给你换一个,你也照样干不好。不要让我小瞧了你。”关进博笑着对记者说:“他说话不留丁点情面。”他第一次踏入社会,遇上这么一个不留丁点情面的主管,关进博愤怒了。“他认为工作可以不换,但决不能允许专理小瞧了自己。”关进博这样告诉记者。
中午吃饭时间为一个小时。吃完饭,同学们都去休息了。关进博却走上生产线,向全技员学习生产技巧,练习手工熟练程度。几天后,关进博终于第一次完成当班产量,望着工作台上那些产品,他很惬意。也就在这个时候,他真正理解了什么叫“全技员”。原来,所谓的“全技员”,就是会做车间生产线上每一个环节的工作。关进博也要成为“全技员”,通过他近半个月的努力,在快要返校的一个星期前,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关进博,生产能力达到“全技员”水平。那天晚上,他给妈妈打了一个电话。“我听到妈妈的笑声嘎巴脆。”关进博笑容里充满自信。
毕业时,我能面对任何困难
崔明广是平职学院2010级机械工程系数控专业学生。他已经是第三次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当大巴停在学院北门,看到第一次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们欢呼雀跃的时候,他显得很稳重,只是微笑地帮助行李比较多的同学们拿东西。
崔明广大一第一个寒假,也和大多数大一的同学一样,首选是回家陪父母家人过年。尽管他非常渴望报名参加学院组织的赴深圳、烟台寒假社会实践活动,还是听了家人的话,“极不情愿地在大一上半学期期末考试之后,背上行李,踏上回家的路程。但这个假期崔明广过得并没有以往轻松,几次主动和深圳、烟台的同学联系,不停地叫这个叫那个谈社会实践感受以及所见所闻。寒假过后,返校见到那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同学们,“就像见到战场上胜利归来的战斗英雄似的。”攀谈中,崔明广深切感受到他们言谈举止明显与放假前不一样。虽然他和他们分开也就一个寒假的时间,这让崔明广对学校组织的假期社会实践活动有了更多的期待和憧憬。暑假社会实践活动报名开始后,他想都没有想,毫不犹豫地将自己的名字填在报名表上。
晨跑,是平职学院针对是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的一项体质和毅力的锻炼,要求每个报名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都必须参加晨跑,不许请假。这也是学院就业指导课不能缺少的一个科目,“幸亏学院提前一周进行的晨跑锻炼,否则,我们这些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学生,不管从体质还是毅力上,都很难适应生产企业的要求。”但崔明广的第一次社会实践活动并没有像他想象的那样,与专业对口,而是被厂家主管分配做一个有初中文化就能干好的仓库管理员工作。仅仅几天后,崔明广又被安排做厂区警卫,他在警卫岗位上,一直感到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结束。有人说他除了工资,一个暑假毫无收获。崔明广却不这样看,他对记者说:“我最大的收获,就是真正知道工作很辛苦,在校学习很幸福。”朴素的话语,却饱含很深的含义。也是,毕业生最初进入社会,没有那么多遂心如意,坎坷不如意面前怎么办,有过这样的经历,就业时,心理上会由更大的承受力。
大二寒假,崔明广一如既往地加入到社会实践活动中,进场手续和上次一样,不一样的是,他这次被分配到生产线上,且所干的印刷工作与所学专业的运动机构,工作原理上都是相同的。崔明广对这次的社会实践活动非常满意,所学知识与实践活动中的差异,得到有效磨合,许多工艺使他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的理解。他说:“毕业时,我能面对任何困难。”
小鸟也要高飞
李乐刚家住河南省洛宁县夏洛镇。镇子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便,经济自然也不发达,他家就属于贫困户。90后的李乐刚由于家乡平路少,至今不会骑自行车。他参加烟台社会实践活动的目的很简单,就是奔能利用寒假时间挣几个生活费去的。李乐刚在中考之前没有出过乡;上大学之前,没有出过市;参加烟台社会实践活动之前,没有出过省。他认为要在大学立足,社会上立足,获取有效竞争力,不能缺少见识。大山里走出来的孩子,自然也有大山一样的性格。李乐刚不为自己见识少,经济条件不好感到自卑,而是充分利用一切机会获得阅历、见识和就业需要的心理准备。寒假社会实践活动对他来说,就是一个绝对的好机会。“虽然过年不能回家,不能陪父母。但我想这是值得的。”
烟台之行没有让李乐刚失望,他自认见识了很多,收获了很多。李乐刚对记者说:“见识,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就是见识社会。狭义就是为人处事。李乐刚一个大山里走出的大一学生,初次面对一个集团企业,好奇中又一下子无所适从,“我就像一只没有见过世面的小鸟,茫然心惊地与领导、同事相处。”通过一个寒假的实践活动的锻炼,李乐刚学会怎么样与领导同事交流,怎么样表述自己的观点,并让别人认同。上班一站就是十几个小时,工作就是简单的把一件毫无技术含量的事情,重复无数次。这些亲身经历更让他知道挣钱不易,也更加理解母亲给自己学费生活费的钱里面有许多面值一元的含义。“分分毛毛都都来之不易。”李乐刚信奉老师上就业指导课讲的话:农村孩子上大学,最缺少两样东西。一样是见识,一样是自信。只要具备着两样东西,农村孩子出来的高职生,PK什么都没有问题。李乐刚说:“自信我有了,缺少的就是见识。到了暑假社会实践活动的时候,我还去。”
“利用寒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我校已坚持多年,学生到企业实习,既学到了许多书本上学不到的知识和技术,提高了动手能力和对社会的适应能力,同时也解决了春节企业用工荒的问题。通过社会实践,长三角、珠三角不少企业已经成为我校的就业基地。从2009年开始,已经有3000多人次参加寒暑假社会实践活动。”平职学院院长任文杰说。
(原载中国教育报2012年2月26日第3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