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民网:建设中原经济区 高职教育要勇担重任

发布时间:2011-11-11文章来源: 浏览次数:

《国务院关于支持河南省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的指导意见》,深切体现了党中央、国务院对河南的关心、关怀和支持。就像省委书记卢展工在谈到《指导意见》时说的那样,“是鼓舞、是激励、更是责任,有压力、有动力、关键在做”。作为高等院校,不断加强办学水平和服务能力建设,为中原经济区创新体系建设发挥积极作用,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源源不断的提供人才、技术和智力支撑,是高等教育,尤其是高等职业教育应勇于担当的一项艰巨任务和重大责任。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真正实现中原崛起,造福亿万中原百姓,是一个持之以恒的实践过程、是一个脚踏实地的创新过程、是一个勇于担当的发展过程。构建中原经济区,一个重要条件就是要有持续不断地人才支撑和智力支持,而人才的培养靠教育,科技的创新也要靠教育。目前,我省高职教育虽已撑起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但整体内涵实力不强,品牌效应和公众的认知度不高。因此,我们必须以就业为导向,进一步加强内涵建设,提升整体办学质量,锻造高等职业教育的良好品牌。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尤其是高职教育质量。高等职业教育作为高等教育一种类型,作为与经济社会和民生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教育形式,承担着培养高素质、高技能技术人才的重任,能够将潜在的劳动力转化为现实的生产力。河南人口众多,劳动力资源丰富,在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工作过程中,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事业改革发展,培养大批的高素质的职业人才,以满足中原经济区建设对大量的行业技术工人的需求,是加快发展,振兴河南的一个关键点。调整专业结构、专业结构,建立与中原经济区建设相匹配的专业体系和人才培养体系。加强急需人才、高层次创新人才的培养,着力培养学术技术带头人、科技领军人才和一线创新人才。要站在服务地方产业调整、服务企业发展高度和大局,把握国家大力促进高等职业教育发展机遇,才能科学谋划、促进本单位的发展。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经过建院十年以来的发展,已经成为全国文明单位、首批国家示范性高等职业院校、全国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充分表明只有抓住机遇,勇于担当,才能取得快速发展。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充分发挥高校科技创新平台的重要作用,不断提升科研水平。要不断加强校企间的产学研合作,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坚持教育系统与企事业单位共建实验室、共建工程技术中心的做法,不断创新产学研组织模式,促进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把企业对技术专业需求、人才需求变成高职院校的专业、课程和教材体系,与企业共同建设专业、开发课程、组织教学、开展合作,较好体现随着行业企业发展方式转变而动、跟着地方和企业产业结构调整升级而走、围绕企业人才需求而转、适应经济社会与人才市场而变的职业教育办学思想,为加快建设中原经济区建设夯实技术基础。教育通过传播先进思想和进步理论,从而具有促进社会加速变革的作用。通过教育,可以为中原经济区建设鼓与呼,增加社会对中原经济区建设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同时,教育是改善民生、促进社会和谐的重要途径。在教育事业改革发展中,只有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解决好教育发展中的突出问题,充分发挥高等教育智力和人才支持,才能在抢抓机遇中赢得主动,占得先机,实现突破,实现中原崛起。

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过程中,要发挥高校科技人才聚集的优势,大力开展校地合作、行业协作和国际合作,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中原经济区建设构建和谐的发展环境。高等职业教育作为与地方产业、与企业联系最为紧密的一种新的教育类型,为高等教育的普及和大众化做出很大贡献。进入新时期,高等职业教育成为培养高技能人才的主要基础力量;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产学融合成为新阶段高等职业教育一个鲜明特点。但同时,我们也应看到:虽然高职教育有了一定的数量、规模,但是在加强针对性育人、提高办学质量、增强对学生吸引力;在专兼结合教学团队建设、专业与地方产业的对接融合,办学模式创新等方面还存在诸多问题。因此,要实现大发展,必须不断更新办学观念,更新治学理念,用领导方式的转变,促进发展方式的转变。实现高等职业教育由数量扩张规模发展到规模、质量、结构、效益的协调发展。要在稳定规模的同时,更加重视质量内涵的提升;更加重视提升社会所用、企业所需复合型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更加重视与地方、企业产业链的延伸相融合建设特色名牌专业;更加重视融入职业岗位因素创新课程体系建设;更加重视高素质“双师型”教学团队建设;更加重视形成符合自身发展的办学模式和办学特色。

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在学习贯彻《指导意见》精神的过程中,进一步增强建设更具活力的新型高职、走在中原经济区高职教育发展前列的决心和信心,学院按照国家“十二五”有关教育方面的发展目标,重点结合《指导意见》精神,全面总结办学经验,紧紧抓住“项目建设助推学院发展、专业建设助推教学改革、就业导向助推人才培养”的发展主线,科学把握“搭架构、强素质、提素质、优硬件”的发展重点,进一步创新“校矿一体、工学融合”特色办学,进一步完善“招生—培养—就业”的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的培养水平,不断提升社会服务能力,为建设“国内知名、国际有影响的高等职业院校”夯实基础,创造条件,在贯彻落实《指导意见》、加快中原经济区建设进程中有所作为,大有作为。

(作者系平顶山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党委书记)(原载人民网http://henan.people.com.cn/news/2011/10/21/574229.html

关闭 打印责任编辑:裴朝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