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当时间的轨迹划破2010年的天空时,每个平职人的心胸都会像大海一样宽阔,展望未来时就像站在山顶上,视野更加开阔,历史赋予了平职人前所未有的使命。面对使命,平职人没有退缩,而是勇挑重担,用“追求卓越”的学院精神,弘扬“求实、创新、敬业、勤奋”的校风,让“以人为本,质量立校,让每个学生走向成功”办学理念转化为恒久前进的动力。
回眸过去的2009,平职人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按照“巩固、创新、“提升”的工作要求,一步一个脚印,扎实推进各项工作,较好地完成了二届三次教代会确定的各项任务,取得了可喜的成绩。1月,学院荣膺“全国文明单位”荣誉称号;2月,对外合作办学项目和软件学院成功运行;4月,《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项目被评为河南省教学成果特等奖、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5月,国家二级非煤安全培训基地建设顺利完成;8月,学院示范性高职院校顺利通过省级验收;10月,资源开发系“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教学团队荣获国家级教学团队;11月,我院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项目通过国家验收并被评为优秀;12月,学院荣获“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毕业生就业工作先进集体”。
三年示范建设,学院形成了“校矿一体、产学融合”的办学模式,创新了“招、培、就”一体化人才培养机制。2009,平职人的辉煌之年;2010,平职人新的起点。新的高度,新的征程在召唤着每一个平职人,开创学院更加美好的明天,是全体平职人的共同心愿。让我们高唱“走向明天”,乘势而上,为实现学院新发展努力奋斗吧。
资源开发系:师资建设卓有成效两项成果填补空白
“09年以来,资源开发系以学院二届三次教代会精神为指导,以国家示范院校两个重点专业建设为核心,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完成了09年的各项工作任务。在专业建设、教学团队建设等方面取得了历史性的突破,为学院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资源开发系主任王永祥自豪地说。
2009年,该系明确目标,狠抓落实。领导班子根据学院的整体工作部署,紧密联系实际情况,制订了具体措施,做到了详细分解,责任到人;定期检查工作进度,逐项落实工作内容,为各项任务的完成起到了促进和推动作用。围绕重点,齐抓共管。将“煤矿开采技术”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两个重点专业作为重要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坚持项目建设和日常教学两不误,按时完成了各子项目建设任务,顺利通过了国家验收。
措施得当使系2009年喜事连连,重点专业项目“煤矿开采技术”和“矿井通风与安全”两个重点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和建设项目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煤矿开采技术”专业被省教育厅批准为省级特色专业建设点。师资队伍建设上,煤矿开采技术教学团队先后被评为省级教学团队和国家级教学团队。实验实训条件更上一层楼,《矿井瓦斯灾害治理研发实验室》顺利通过了省级验收。精品课程《采掘机械使用与维护》被评为省级精品课程。煤矿开采技术教学团队分别获省级和国家级教学团队。该系教科研工作更是硕果累累,主持的《高温矿井冰浆制冷降温实验系统研究》及《平顶山矿区采场矿压参数数据库的建立及支护设计专家系统的研究》两个科研项目分别获平顶山市科技进步二等奖和一等奖;《平顶山矿区采场矿压参数数据库的建立及支护设计专家系统的研究》获中平能化集团公司科技进步一等奖;《矿井通风与安全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分别获第六届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特等奖、第六届高等学校国家级教学成果二等奖;《煤矿开采技术专业技能型紧缺人才培养方案的研究与实践》及《煤矿开采技术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改革方案与研究》等2个教研项目获第六届河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二等奖。
成绩面前,他们不骄不躁。认真贯彻落实十七大会议精神和二届四次教代会精神,统一思想,重视未来。2010年,该系将积极做好重点专业建设成果的推广工作,相互促进,共同发展。按照国家级教学团队任务书的要求,认真抓好落实工作。申报国家级精品课程1门、省级(教指委级)精品课程1门、院级精品课程2门。加强教学管理,杜绝教学事故。加强实验实训室内涵建设,制度健全,管理规范,生产性实训氛围浓厚,实训效果好。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注重青年教师培养,提高教师整体素质。做好已立项的教科研项目的实施工作。(赵玉坤)